正文 第3章 和與戰(1)(1 / 3)

1、 最潦草的登基

1127年,金兵攻下了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搜刮盡金銀財寶後,他們就押著宋徽宗、宋欽宗等北宋皇室幾乎所有的人,撅著尾巴回北方老巢去了。這就是“靖康之變”,後人痛心地稱之為“靖康之恥”。

留下來替金人打點中原地區的,是一個叫張邦昌的北宋大臣,金人扶植他做了楚帝。

張邦昌撅著屁股恭送金兵絕塵而去後,起身回了金鑾殿,坐在皇帝寶座上,心裏很是興奮、激動:這塊地盤以後就是我的了,哈哈,想不到我老張臨了臨了,還做了回皇帝。哈哈,過癮。

“相爺。”這時一個聲音叫道。誰?誰還在叫我相爺?我現在可是皇上。張邦昌一聽龍顏大怒,一看,原來是大臣呂好問,便壓了壓火,說道:“愛卿有工作要彙報?”

“相爺,您難道不覺得這個位子不好坐嗎?”呂好問看著張邦昌發愣的樣子,繼續說道:“全國人民可都在看著您呢。他們向來是痛恨漢奸勝過痛恨金人的。因為金人他們打不過,隻能咬咬牙、跺跺腳、罵罵娘。對您,他們不僅會恨,而且會打的。況且,更重要的是,”呂好問說到這裏一頓,好讓張邦昌因為年老而變得有點遲鈍的大腦得以慢慢思考。誰知張邦昌反應很快,問道:“重要的是什麼?”

“重要的是各地勤王兵馬都陸續趕過來了。一聽說您投靠了金人,紛紛發來書信,說要是您不把政權還給趙家的人,就過來把您打倒在地,再每個人踏上一腳。”

果然是很重要的消息。張邦昌剛才的興奮煙消雲散,額頭滲出汗來了。他帶著很誠懇的眼神問呂好問:“那該怎麼辦呢?”

“請趙家人出來主持大局。”

張邦昌覺得這是個餿主意,因為趙家的人都被金人捆走了。

呂好問提醒他:“還有康王趙構。”

阿龍記事貼

開封人的買命錢

金軍打進開封,提出賠款要求: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金軍又抓了一大批女人,明碼標價地索要贖金:皇帝妃子、親王妃子的贖金是一人一千錠金子,其他宗室女人是一人五百錠金子,官員貴族家的女人每人二百錠金,一般良家婦女則是每人一百錠銀子。

“對啊!”張邦昌心想,我怎麼把這麼個重要的人物給忘了呢?想當初,我們一同出使金營,可是患難兄弟,交情還不錯。把政權給他,應該不會有大的危險。

心動不如行動,張邦昌急忙發布了一道命令,請還留在宮裏的宋哲宗的廢後孟氏——元太後出來主持大局,一邊派人去迎接趙構回京。

康王趙構當時正在濟州,接到東京使者的來信,得知父兄和全家大小都被抓去了北方,心裏咯噔一下,哭出聲來:“我的老爹、老媽、老哥呀……”眼淚嘩啦啦地流了下來。

使者一見這陣勢,有點慌張,結結巴巴地說道:“王爺,王爺,事已至此,請王爺忍痛下決心,早作決定。為全國人民著想,為祖宗著想,請王爺回京,立刻回京,繼承家業。”

趙構坐了下來,一邊抽泣,一邊在心裏慢慢盤算:這事不能操之過急,我要以德服人。東京這個地方嘛,太危險,聽說還有些金兵沒走,不能過去。

在把使者打發走之後,趙構叫來幾位大臣商量。

七十多歲的老臣宗澤最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王爺,繼位事大,但也得名正言順。張邦昌投降金人,罪大惡極,應該先討伐他。把他打倒了,這事也就順理成章了。”

宗澤說得有理,但趙構被金人的鐵蹄嚇傻了。如果打張邦昌,金人肯定要幫忙,趙構打了個哆嗦。哆嗦之後,很多人都明白了:趙構隻想當皇帝,沒想過打架。

不想打架,趙構的好運氣也有。幾天後,東京的元太後發出了詔書,宣告天下,說趙構可以繼位。各地的實力派也紛紛來信,勸說他趕快即位,領導大家把大宋事業繼續經營下去。濟州的人民也湧到他的住地來表忠心。張邦昌又派人把傳國玉璽、皇帝用的車輛、衣服和其他物品都送了過來。趙構覺得,這就有點意思了。

於是,當年的農曆五月初一,趙構帶領一幫大臣來到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為帝。

這是一次匆忙的、潦草的即位,沒有輝煌的宮殿,沒有前呼後擁的隊伍,沒有風光的朝拜。受命壇是臨時壘起來的,肯定不如東京的九層高台讓人站得高、視野好。沒有歡天喜地的熱鬧,沒有皆大歡喜的賞賜,隻有趙構的哭泣。他想起了他的爹、他的娘,以及金兵隨時可能針對他的追擊。但為了大宋社稷,他委屈了自己,心字頭上一把刀——他忍了。

趙構即位,成為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

阿龍辭典 張邦昌

張邦昌是北宋進士,河北人,在北宋時,先後經曆了皇家教師、州長、禮部侍郎(教育部副部長)、中書侍郎(副宰相)等多個重要工作崗位的曆練和考驗,公元1126年官居宰相。在長達數十年的領導生涯中,他居然沒有一件像樣的事情被記載下來。這大概就是金人把他推到前台的原因——“夠無能”。張邦昌共做了三十二天的皇帝,付出的代價是被高宗賜死。

阿龍看熱鬧

誘惑麵前先掂量自己的能耐

張邦昌自動下台,讓出皇帝寶座,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這種情況,曆史上僅此一見。每個人都難免會有一點貪婪之心,在巨大的誘惑麵前,很容易就迷失了本性,忘了自己是幾斤幾兩。張邦昌這個人沒什麼本事,被扶到皇帝這個燙手的位置上也不是他主動要求的,但他還不算糊塗,有一點自知之明,知道這位置不是自己能坐得了的,所以趕緊順坡下驢,請趙構出山。但即使是這樣,他仍要為自己三十二天的“皇帝生涯”付出代價:高宗即位後,對這位可憐皇帝還是不放心,逼他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