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抹不去的戰爭陰影(1)(3 / 3)

在挖鑽石的工人裏,有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他說家裏實在太窮,自己不想等著餓死,隻好出來找活兒幹,在這裏隻要能挖到鑽石,老板會分給他一點錢,他就可以養活家裏有病的母親。這時,我看了一下手表上的溫度計,礦上的氣溫高達45攝氏度。我站在那裏拍照時,熱得幾次差點暈倒。

然而,正是這些給人們帶來財富和希望的鑽石,也帶來了一場戰爭的災難。

二、血腥的鑽石之戰

塞拉利昂位於大西洋西海岸,是一個麵積僅7萬多平方公裏的小國。15世紀時,曼迪人開始進入這一地區。後來,葡萄牙人探險時發現了這裏,並於1462年把這個國家稱為塞拉利昂(葡語為“獅子山”)。從此,塞國一直備受歐美人的注目。其一,這裏的自然風光旖旎,既有絢麗多姿的海灘,又有奇美秀麗的山川,還有廣闊馥鬱的叢林。其二,資源豐富,寶藏皆是。這裏除盛產鑽石外,還蘊藏有豐富的黃金、鋁礬土、金紅石、鐵砂礦等礦產資源。而美麗與富饒卻常常給這個小國帶來不幸,貪婪者的覬覦使這個國家很快陷於殖民者的手中。15世紀,葡萄牙殖民者捷足先登,荷蘭、法國及英國緊隨其後,相繼占據了這裏,並從事奴隸交易。1787年,一些英國廢除奴隸主義者為給獲得人身自由的奴隸找條生路,從塞國的一個酋長手裏買下了一片土地,安置了400名獲得自由的美洲黑奴。此後,越來越多的自由奴來此定居,於是,這片土地取名“Freet·wn”(弗裏敦),即“自由城”。1896年,塞拉利昂的沿海和內陸地區淪為英國的“保護地”,那些建國者曾夢想把自己的國家建成非洲的瑞士,因此連它的行政區劃也像瑞士的3個語言區一樣分成了3個省。

塞拉利昂從19世紀淪為英國殖民地,到1961年國家正式宣布獨立,又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變革與抗爭,才使得這個國家擺脫了外來的襲擾。可是國家獨立後,由於各黨派大選競爭激烈,在30年的時間裏,有過多次的暴力衝突。1991年,非洲“民主化浪潮”興起之時,塞拉利昂各黨派也在“恢複民主多黨製”的呼聲中,通過了新憲法。此後,各黨派開始登記,為大選做準備。而一直覬覦著財富與權利的野心家桑科卻另有打算。這個曾在軍隊擔任過攝影師的家夥,借塞國與鄰國利比裏亞的邊境烽火,趁亂成立了反叛組織“革命聯合陣線”(簡稱“革命聯陣”)。桑科率叛軍從利比裏亞入境,迅速占領了東部的主要礦石區和一些以鑽石為交易的中心城市。“革命聯陣”利用鑽石走私購買武器與政府對抗。從此,塞拉利昂陷入了長達10年的內戰。

政府軍以武力抗爭,最初的抵抗也卓有成效,但大選被迫推遲。然而,1992年4月,軍隊發生了政變,上尉瓦倫丁(Valentine)依靠資深軍官,推翻了當時的總統莫莫(M·m·h),成立了全國臨時統治政府,開始了為期4年的軍人統治。軍人政府曾於1993年末,取得了對“革命聯陣”抗擊的重大勝利。但不久,“革命聯陣”加緊進攻,衝突再次激烈。到1995年,“革命聯陣”幾乎控製了全國的大多數區域,致使國家的主要礦產區遭到毀滅性地破壞,嚴重地損害了國家的經濟。

人們渴望和平,軍人政府在無奈的情況下,同意停火無條件地與“革命聯陣”進行和平談判。1996年2月,在各黨派的努力下,塞拉利昂終於迎來了推遲了4年的大選。人民黨的卡巴脫穎而出,被選為多黨製後的第一位總統,新的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新政府在與“革命聯陣”實現了短時期的臨時停火之後,不久烽煙再起。卡巴政府命令清剿以桑科為首的“革命聯陣”。然而,局勢複雜多變。1997年5月25日,政府再次遭遇軍人政變,卡巴本人被當即罷免,被迫流亡。

1998年2月,在尼日利亞政府軍的全力幫助下,原政府軍在首都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並迅速控製了主要地帶,再一次推翻了臨時軍政府。同年3月,流亡在外的卡巴總統再次回到了他的寶座。但是,此時的“革命聯陣”仍在塞拉利昂的局部地區繼續發動暴力襲擊,戰爭之火仍在不斷地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