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理財在於日積月累(1 / 3)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美好的事情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對於創業、經營、理財而言。時間和經驗也是非常神奇的東西,在你越來越多地擁有它們的同時,你的理財能力也就穩步上升了。

1.學習是給大腦“充電”

創業自然要有知識、有本事,一個“文盲”是談不上創業的。因此人人都不能忽視學習。學好本事,打下創業的基礎,然後邊幹邊學習,在創業中學習提高。

新世紀中國經濟風雲人物、名揚天下的蒙牛集團掌門人牛根生說過:“許多人注重吃飯,卻不注重學習。實際上,學習是最重要的‘吃飯’,是給自己的大腦‘吃飯’。”

什麼是“學習”?這是一個看似簡單而內涵卻又十分豐富的詞。“學習”二字的涵意,還是用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學而時習之”這句名言解釋為好。“學”就是從閱讀、聽講、研究中,即從書本或他人處獲得知識或技能;“習”則是從身體力行的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當然,“學”與“習”的主題離不開人,既然“學”與“習”的目的如此明確,學習者當要主動、自覺地去學習,做到“我要學”而勿“要我學”。

學習有許許多多的特點與規律。

(1)學習分層次

從學習的範圍和層次來看,學習大約主要有三個層次。

廣義的學習。指的是動物和人類的學習活動。這是動物和人類賴以生存,在進化過程中的一種生命活動現象。自然界中的生命遵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實際上說的就是這種不斷學習、適應環境變化的學習過程。要生存,就要不斷學習。

人類的學習。人類是地球、自然界的主宰者。人類的學習是一種社會現象,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自覺學習。尤其是,人類的學習不僅能夠繼承模仿,總結經驗,而更重要的是具有創造性。人類學習的本質在於創造。人類文明源於創造,學習與創造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永恒的強大動力。

學生的在校學習。這一層是狹義的學習,但從時間段上看這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習階段。學校學習具有許多優越的特點,具有全麵性、係統性、間接性、計劃性、高效率性等。

學生在校學習,中小學階段為基礎學習,而大學學習則是高層次的學習階段。在大學裏學習,除了內容更加廣博精深之外,學習的方法也更加豐富多彩。大學裏的學習目的,是在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習者奠定更加堅實、寬厚的基礎,以便使其迅速成長為具有創新精神、實踐力量、德才兼備的高級專門人才。

(2)要珍惜學習時間

一個人一生的時間是有限的,有一首著名的明日歌:“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說的是要人們珍惜時光。誰能駕馭時間,誰就能贏得主動,就能奔向成功之路。先哲關於時間的論述比比皆是:“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棉裏的水,隻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無端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於圖財害命。”民族英雄嶽飛說:“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大文豪莎士比亞說:“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

關於時間的內涵,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說得好:“世界上哪種東西最長又最短,最快又最慢,最能分割又最廣大,最不受重視又最令人惋惜。沒有它,什麼事也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長流。”無數的事實證明:時間是成功的基礎,時間就是金錢,時間更是生命。或許這可以成為現代格言。讓我們記住,研究雷電規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的話:“你熱愛生命嗎?那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毋庸置疑,學習知識當然離不開時間作保證。上小學、中學、大學,學生們若能珍惜學習時間,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就能學到、學好更多、更紮實的基礎知識。不可否認,在學校裏學生存在有許多浪費學習時間的現象:如遲到、早退、逃學;過度地玩電腦遊戲;談對象;敘閑話;下飯館;睡懶覺……對於一個放鬆自己、不珍惜學習時間的學生,若僅僅靠老師督促去被動地“要我學”肯定不如自己主動地“我要學”的效果好。我們說每個學生的能力盡管有大有小,理解掌握知識的快慢也不相同,但關鍵在於他要幹,不能浪費時光。俗話說:不怕慢,就怕站。寓言“龜兔賽跑”的故事,也許可以算作是最著名的“時間定律”之一。

學校是獲取知識的殿堂,珍惜學習的時光,這如同種莊稼一樣,一塊土地,隻有通過辛勤耕耘,方能獲得莊稼的豐收,否則地裏不長莊稼就長雜草。

時間與宇宙同在,可謂無限;但人的生命有限,除去成長及維持生命所必須的吃睡時間,再除去必要的交際與娛樂休息時間,真正用於學習、建功立業、奉獻社會的時間尚有多少?大凡在學習、工作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受到時間的恩惠,讓我們珍惜人生的每一分一秒吧!

(3)學會讀書

讀書、會讀書、讀好書是最重要的學習途徑。書籍是人類知識、經驗的記錄與總結。讀書、讀好書除了能讓人學習知識,還能讓人明誌、富有、就業、創業、守業。先人雲:“書山有路勤為徑”,“開卷有益”,“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上小學、中學、大學,包括讀研究生,學的是教科書;畢業後走向工作崗位,走向社會,還要不斷地學習、讀書,更要認認真真地讀一些對自己來說更為重要的書。現代社會中的人,一生中應該博覽群書,也要有重點地讀幾本好書,這其中一定有影響你一生、受益終身的好書。書籍可以改變你的命運,決定你的人生道路。

學會讀書,對於成人來說是一門學問。古今中外,從數量上看,紙質圖書與現在的電子圖書浩如煙海,因此,首先應該把要讀的書分類。馮友蘭老先生在總結他的讀書經驗時說過四句話,就是精其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一般說來,可以把要讀的書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要瀏覽的書,可以隨手翻一翻,了解標題、大意即可,對於有用的部分再重點讀一下。第二類是要泛讀的書,這類書隻要知道其大概即可,必要時擇其有用之處,感興趣之處認真讀下去,吸取其精華。第三類是需要精讀的書。這些書與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工作業務甚至與自己的人生緊密相關,必須要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研讀,要真正解其言,明其意,知其理。人的一生中應讀精讀的書,除了專業圖書之外,也應該包括一些被群眾公認的、有社會價值的名著。搞人文社科的,要閱讀一些科普著作,要掌握一些、了解一些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搞自然科學的讀一些文學名著,讀一些社會科學書籍包括曆史著作是必需的。其實,人們在中學、在大學時代大多都已經讀過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學、史學名著了。

讀書一定要讀好的書,讀有價值的書。別林斯基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的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讀一切好書如同與往昔時代最優秀的人們交談。”因此要學會善於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以免浪費時光。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南京大學曆史係主任韓儒林教授撰寫的對聯,頌範文瀾先生的治學精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讀書的過程可能是枯燥的,尤其當你讀不懂的時候,可能是痛苦的。其實讀書的理念從本質上說來應該是快樂的。尤其當你讀教科書、讀名著、讀獲獎的書、讀你感興趣的書,從其中學到了知識,獲得了收益,從哲理中獲得了啟示,那個時候你一定會感覺到讀書是一種享受!除了宏篇巨著,長篇大論,讀短文,包括寓言、小故事、雜文……其中同樣包涵著許許多多哲理性的結論,能讓人受益匪淺,以至受益終身。

(4)學習要有結果

學習無論采取哪種方式——上學、自學、培訓……都應該重視學習的效果。換言之,學習應該有結果,學習知識要學會它、掌握它、應用它。對待學習,要重視學習的結果,而不是學習的過程。學習好比造型藝術,一位雕塑家,他花了很長時間,完成一件雕塑作品,衡量他水平的高低,人們是評價他的雕塑成果,而不是關注他的雕塑過程。這與演戲不同,演戲屬於表演藝術。衡量一台戲,其演出水平的高低,必須從頭看到尾方能給出評價,而不能隻看最終那一場或結尾幾分鍾的戲。

人們在學習的時候,是要通過大腦進行思維的,要吸收、要思考,要加工學習的內容。為了有好的學習結果,學習時要注意:如你的身體很疲憊、頭腦不清醒、學習效率不高時,這個時候你應該去休息、去活動、去鍛煉身體。作為一個學習者要注重提高效益,力爭事半功倍,絕不要“竭澤而漁”,死“啃書本”,讀“死書”。學習、讀書要有學習計劃,要合理安排時間。靠犧牲睡眠時間,靠過度“開夜車”是不可取的。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約有140億,集中在厚約2.5毫米的大腦皮層中。當腦細胞工作時,它所需要的血量比肌肉細胞多15~20倍,腦細血管的總長度竟達120公裏,人在思考問題時,頭腦的耗氧量約占全身耗氧量的20%~25%。如果血液和氧氣供應不足,就會使腦細胞疲勞,感到困倦。因此,人在學習、工作時,一定要讓腦細胞處於活躍、興奮狀態,科學地做好大腦的勞逸結合是重要的,不要經常地打疲勞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這樣才能做到出人、出力、出活。

總之,學習後要有所獲。

2.耕好大學這塊“責任田”

上大學是人生最為重要的學習階段,為日後就業、擇業、創業、幹事業打下基礎。在大學裏,大學生的學習方法與中學生有著完全不同的特點。當你在大學裏深造時,除了學習知識之外,你所獲得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將受益一輩子。

本節所述的大學生學習方法與技巧實際上是成人們的學習方法與技巧。

(1)熱愛專業,興趣可以產生動力

從進入大學學習到畢業踏入社會,是人生中兩個最重要的轉折點。上大學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深造,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知識,打好人生的基礎。一個人,上了大學,是要分專業的,學習專業知識的方向,將基本上能夠決定或至少影響你一生的就業、擇業、職業的方向。在大學裏,作為大學生一旦選定了學科專業方向,無論是文科的文、史、哲、經、音、美,理科的數、理、化、生、計算機、天文、地理,還是工科的機、電、化工、自動控製和醫、農等,你一定要熱愛自己的專業,通過培養,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興趣可以產生動力,隻要條件允許,一個人應該幹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樣做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結果。

當人到老年的時候,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曆,你一定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人生中收獲最大的時光是在大學裏度過的,大學生時代的生活是最幸福的。不是嗎?年輕人,18~20多歲,朝氣蓬勃,意氣風發,胸懷大誌,如饑似渴在知識的海洋裏吸吮,如雄鷹在長空裏搏擊。大學生已經度過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光陰,他們躊躇滿誌,學習目的當然是明確的。

(2)一切圍繞課堂學習轉

大學裏的授課有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這是一份符合教學與學習規律、比較科學的指導性文件。老師和管理者按教學大綱選擇教材,製定授課方案,包括講授、作業、輔導、實驗、實習等。

教師的授課是經過精心準備的,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最重要的環節,學生應該圍繞課堂學習轉。

聽好課,做好課堂筆記。

老師總是把最精彩的內容放在課堂上講解,一名合格的教師,他的授課內容一定是經過充分備課,精心準備的。對於優秀的教師,他的備課必須花許多時間尋找資料,閱讀大量書籍,從而進行篩選,編排講課的內容。因此,作為學生一定要認真聽好每一節課。關於集中精力聽課,作為大學生真正做到每一節課都不開小差是不容易的。以我們學校為例,我在課間休息時曾瀏覽過大學生桌麵文化的“傑作”,這裏擷取一二:“排列組合:你好嗎?你媽好?媽你好……”“床前明月光,窗外一雙雙,心裏悶得慌,光想當和尚”,“風聲雨聲讀書聲我不做聲,國事家事天下事關我屁事”,“天鵝拉的屎叫做天‘使’”,“美國婦女叫美女”……上述至少可以說明,胡寫者不是笨學生,頭腦是聰明的;上課時他要麼聽不懂老師講的課,要麼思想開小差在胡思亂想。為了上課時能注意聽,這裏給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建議你在聽老師講課時,同時記課堂筆記。在課堂上記筆記,有利於抓住教師講課的要點,有利於課後回顧消化掌握新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麵,記好課堂筆記,有利於集中注意力聽課,思想不開小差,克服機械地聆聽,提高聽課的效率。

記課堂筆記是聽好課的手段之一。“好記性不如破筆頭”,記錄一定比回憶、記憶掌握的內容要多,要來得實在。如果學生在上課之前能夠預習一下講課的內容,那他的聽課和記筆記就更有針對性了。記筆記是要記要點、重點、記老師補充的新內容,而不必要把講課的內容逐字逐句都記下來。

學好教材,讀懂課本。

實際上課本才是真正的老師。隻不過授課教師先把課本學會了,讀懂了,再把他所掌握的知識,通過組織、加工、處理,變為學生易懂的語言,傳授、傳播給學生。一般說,在老師帶領、指導下,學生學習、閱讀課本內容比自學掌握得要快一些,甚至快得多。

學習、閱讀課本、教材,目的是為了讀懂它。讀書,通常要一段一段地閱讀,然後理解它。尤其對於新知識、新內容,當你讀不懂時,要慢慢來,不要急,一遍不行讀兩遍、三遍,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顯”;有時可以請教老師、同學,“三人行,必有我師”,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或者翻閱其他同類的參考書,對比、對照閱讀,最終總能讀懂它,掌握它。

閱讀課本時,可以在書本上寫寫劃劃,記筆記。內容的重點語句下可以劃線。為便於理解,注釋可以寫在相應段落的旁邊。有些內容的輔助參考書目、頁數亦可記錄在上,以利今後查閱。節、章之後的練習題,解題步驟也可以直接就寫在習題旁邊。上麵的這些做法,好處很多。一是內容與注釋參考對應得好;二是課堂筆記和作業本可以丟棄,而書本總是要保留的;尤其你閱讀過、使用過的重要教材、課本、著作,通常是不會輕易扔掉的。一般說你不會把它們當作廢紙處理掉,有時它們甚至會伴隨你一生。公認的結論——課本才是真正的老師。

獨立完成作業,要會做章、節後的練習題。

課堂教學,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做課堂內或課堂外每節、每章後麵的練習題,又叫作業。做作業可以幫助你理解、掌握、運用所學的知識。說白了,衡量你是否學會了、掌握了課本上的內容,最好的檢查方法,就是看你會不會做作業。能準確地做好習題,答案正確無誤,那就是學會了。我國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至今的高考,再如公務員、律師、醫師、會計等等專業考試,雖然國家已經作了許多改革,但還是離不開筆試,甚至筆試為主,幾張試卷上的分數能定下你的終身。隻有真正學會了、掌握了知識,才能正確回答出試題的答案。因此,會做題目是測試你是否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今天,人在一生中會遇到許多次的考試,你一定不能怕考試!

要不恥下問。

學習,要不恥下問,不要愛麵子。問問題,可以說是無本萬利或一本萬利。原來不會的東西,通過詢問、請教,隻要說幾句話,就能把問題弄懂,解決了,知識就變成自己的了。這等好事,何樂而不為?往往,問問題時,有的人有虛榮心,愛麵子,怕別人說:“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還不會?”其實,請教問題大可不必愛麵子,“死要麵子活受罪”。有一個小例子,說的是某人已經成為一名大學教師了,但穿西裝時不會打領帶。開始時去圖書館想找一本介紹如何打領帶的書,又未找到,這時又礙於麵子不願去求人,隻好打最簡單、最蹩腳的一扣結。其實,有一次課外活動時,他恰巧碰到有一個班裏的男同學在互教、互學打領帶,這是一次多麼好的學習機會,可他卻礙於麵子,怕學生說“一名大學教師還不會打領帶”而沒有不恥下問。後來直到他過了50歲,在買了一款領帶後,其裝飾盒中附有一張打各種領帶走線的示意圖,按圖實踐,他這才真正掌握了幾種打領帶的方法。今天,他會打領帶了,最愛打“溫莎結”,既簡單,結又飽滿。想起來,有點可笑,怕請教別人,那真是“死要麵子活受罪”。

(3)自學是開啟知識寶庫大門的鑰匙

達爾文曾經說過:“我認為,我所學的任何知識都是從自學中得到的。”我國著名科學家錢三強也指出:“自學是一生中最好的學習方法。”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教師授課,講授教材,傳播知識,實際上是一位引路人的角色。由於大學課程內容極其豐富,而教學計劃上規定的時數是有限的。因此,大學教師的講課一般都隻講重點、難點,講清思路,而不像中學上課那樣講得詳盡而周全;同時信息量較多,講課速度也較快。隻能說老師的每一節課都僅僅是把你帶入知識的大門,隻是讓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真正學會並掌握,包括會應用教師所教的或書本上的知識,還要靠學生課下用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消化、理解、實踐。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自學的過程。大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他(她)們的自學能力一定是很強的。

從學習的角度來看,老師教學授課是“要你學”的過程,你的自學才真正是“你要學”的過程。在你的學習過程中,實際上老師是被動的,你的自學過程才是主動的。自學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如看書、積極地思考、做作業、複習、師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疑問、跑圖書館、閱覽室、上電腦查閱文獻、實驗、實踐等。隻有經過這個自學過程,你才能真正學會並掌握所需要的知識。一個學生,隻有具備了自學的能力,才算符合素質教育中“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要求。“擁有一隻獵物,不如擁有弓箭,掌握打獵的方法”,就是這種道理。

在大學裏,最好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就是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一個人有了自學的能力,他就能獲取所需要的知識,這種能力他將受用一生。實踐已經證明,在無數事業成功者身上,他(她)們所具有的自學與創新能力,是最重要的素質基礎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認為自學是開啟知識寶庫大門的鑰匙。

考慮到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為了提高自學的效率,學習者一定要有學習計劃和目標,尤其不能缺乏主攻方向,今天向西,明天向東,滑到哪兒算哪兒,就會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那樣將到頭來一無所成。

(4)到圖書館裏挖“黃金”

圖書館是人類知識的寶庫。圖書館裏的藏書主要包括紙質圖書、電子文獻資料和縮微膠片類文獻等。學會利用圖書館,對於大學生至關重要。打個比喻,這好比去知識的金庫裏去挖“黃金”。

利用圖書館有兩條路徑。其一,利用館藏圖書、報刊、文獻,通過查尋、閱讀,找到可供自己使用的知識、信息。其二,去圖書館裏閱覽,身臨其境感覺學海泛舟的氛圍。偌大的閱覽廳,隻見讀者們個個專心致誌地埋頭閱讀,空氣中寂靜得僅能聽到翻書的“沙沙”聲,這不由得讓人自覺地沉入到知識的海洋裏汲取營養……

到圖書館借閱圖書或查閱開架文獻,目前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使用,幾乎所有的圖書館都安裝了圖書電腦查詢係統,輸入關鍵詞、書名、人名去查尋,這能使讀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檢索到藏書。

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圖書館一定是他(她)的好朋友。直到大學畢業後,凡從事科技、教育、研究、工程、醫、農等與知識創新工作緊密相關的科技工作者,還都會經常跑圖書館的。

(5)重視實踐能力的鍛煉與培養

從大的方麵說,大學裏的學習分兩塊:課堂教學學習和實踐教學學習。實踐教學主要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和初步接觸社會的能力等。具體說實踐教學的學習包括實驗課(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等)、見習、實習(包括寫生)、社會調查、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盡管在大學裏實踐教學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它是素質教育中提高實踐能力最重要的環節,一定不可忽視它。一名大學生,如果僅僅重視書本理論學習,忽視實踐與技能知識的學習,忽視實踐能力的鍛煉與培養,那他(她)的知識結構一定是有缺陷的。當他(她)大學畢業,踏入社會後,這一課還是一定要補上來的。因為社會既需要專才,也需要通才,但不需要“書呆子”。

(6)珍惜學習時光,“不讓莊稼地裏生長出雜草”

大學是人生獲取知識的最高殿堂,珍惜學習的時光,這如同種莊稼一樣,一塊土地,隻有通過辛勤耕耘,方能獲得莊稼的豐收。否則,“無事生非”,地裏不長莊稼就長雜草。

這裏強調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盡管國家允許大學生在上大學期間結婚,但對於20歲左右的年輕人來說,最好在讀大學期間不談戀愛,如果真的談了朋友,那也應該克製自己,少在花前月下漫步,將擠出的時間用來學習。有誌者,當先成才,後成家;當先國家,後小家。

3.人生,隻有誠信,才能成功

人生,隻有誠信,才能成功。今天看來,什麼是你身邊的財富?什麼是你身邊的最大財富?其實,誠信就是你身邊、跟隨你一生最大的、最雄厚的、最寶貴的、最值錢的財富!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年輕人在汽車站旁邊開了一家煙酒小百貨商店,由於旅客流量大,生意還算不錯。一日,一位來自南方的大姐來當地探親,下車後,就在年輕人開的小商店裏買了兩條地方產的香煙,準備作為禮品送給自己的長輩親戚。

到親戚家後,主人信手將大姐的禮品煙拆開了。不拆不知道,一拆嚇一跳,原來其中一條煙裏裝的不是盒煙,而是幾條裁好的空心紙板。這一下把大姐弄得下不了台,原來大姐買到的是假煙,賣煙的是一個黑心鬼。大姐氣不打一處來。她在南方的老家也是做生意的,批發和零售布匹,她做生意從來都是老老實實,誠實經營。大姐深惡痛絕假冒偽劣商品及坑蒙拐騙行為,生性硬爽的她,立即把假煙包了起來,出門直奔當地工商局。

不一會兒,工商執法城管大隊的執法人員在大姐的帶領下,來到了汽車站旁的這家小商店,售貨的年輕人根本不承認假煙是他售出的。不過執法人員有辦法,他們在售貨的年輕人帶領下找到了他的小倉庫,在那裏檢查後,不但發現了假煙,而且還有假酒、劣質飲料等。原來店主判斷有誤,以為這位女顧客買煙是帶到外地去的,即使發現有一條假煙,損失不大,路遠一般不會專程再回到店裏找後賬退貨。後來,店主賠償、罰款自不必說,由於他已經上了工商局的不誠信黑名單,經研究吊銷他原來的營業執照,同時強製參加誠信經營學習班學習。

人的一生無論幹什麼,工作、學習、創業、生活等,做老實人是最重要的。

當今,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日新月異,突飛猛進,正進入一個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的盛世。在前進的大潮中不可否認也存在局部的汙流,一些不誠信的現象仍然存在。如:假商品、假名牌、假煙、假酒、泔水油、假奶粉、“紅心鴨蛋”、問題多寶魚;假成績、假文憑;做假賬、假數據……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當老實人,做老實事,誠信為本。創業、理財,包括進入商界更是如此。無數的事實表明,不誠信者最終總是要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