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山村野茶 飄香四海(1 / 1)

第三十九回山村野茶飄香四海

春修水利工作挺順利,保潔費收取和新農合交費工作也開展正常,總之龍橋村委會的各項工作都在蒸蒸日上。龍橋村的村民們對村幹部也越來越信任了。

趙耕耘的任期還有一個月,馬上就要離開這青山綠水和淳樸熱情的山民們了,他覺得有些感傷,時不時的一個人爬到山頂,遠眺這方圓二十多平方公裏的美麗山村。

抬眼望去,四周山坡上生長著成片的綠茶,村姑們頭戴鬥笠背著竹筐正彎著腰辛勤的采茶;山腳下老水牛帶著小水牛正悠閑的啃著青草;田地裏的油菜花,耀眼的金黃色無限蔓延開來,淹沒了田野村莊和房屋。

手機響了幾聲,趙耕耘看著眼前的美景,實在不想接電話,但是打電話的人也很執著,一直沒有掛。他隻好掏出手機接聽了,是鄉黨政辦打來了的,說縣委組織部下了一份文件,文件上說第五批選派幹部任期延長到今年九月份。

接完電話,趙耕耘心裏挺高興,拍了拍屁股上的泥土,哼著小調下山去了。下山時剛好遇到村裏的種茶大戶陳大姐,她笑著邀請趙耕耘去她家茶廠看看。倆人順著山腳下的田埂走了二十多分鍾,來到了她家茶廠。

茶廠不大,帶院子和房屋也就貳佰多個平方,院子水泥地上整齊擺放著幾十個堆滿鮮茶葉的竹匾,房子裏麵兩台全自動電熱炒茶機正在全負荷旋轉著,四處彌漫著新茶的清香。幾個村姑穿著工作服,帶著帽子口罩,雙手不停的正在竹匾裏挑撿選著葉片。

陳大姐泡了一杯新茶端了過來請趙耕耘品嚐。趙耕耘喝了一口,茶水清甜甘潤,還有一股淡淡的蘭草花的清香。

趙耕耘噠了一下嘴說:什麼茶這麼好喝,比我以往喝的茶香多了。

陳大姐笑著說:這是咱們山裏的野茶,你要覺得好,我裝一盒送給你,趙耕耘說,送就免了,多少錢一斤,我買一些。

陳大姐說:這茶平時賣四佰元一斤,你買的話,按成本價給你,三佰元一斤。

趙耕耘覺得這茶的確很不錯,讓陳大姐給他稱了兩斤。說來也巧,過了幾天,趙耕耘一個在上海發展的老同學打電話說想到山裏來玩,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趙耕耘把從陳大姐家買的野茶拿出來招待客人,老同學喝了茶後讚不絕口,說這種茶在上海至少要賣到八佰元一斤,他自已每年為了做業務,至少要買五萬元新茶送給客戶。趙耕耘把山裏的茶葉價格跟他一說,老同學當時就掏出貳萬元,請他幫助買個五十斤。

這個老同學把茶葉買回去後,沒過幾天又打話過來,說有幾個老板喝了他買的茶葉,都要過來買,讓趙耕耘幫助再準備貳佰多斤野茶。趙耕耘又去找了陳大姐,她一聽還要買這麼多野茶,挺高興的,但是又犯起了愁,她自家的野茶數量有限,冰櫃裏最多還有七八十斤。她要是找別人調貨的話,同行之間是冤家,肯定價格不便宜。不過山裏人夠義氣,她答應就是不賺錢也要幫忙備齊貳佰斤貨。

過了幾日,那位老同學帶著人過來了,還真氣派,六部清一色的寶馬X6轎車,齊刷刷的停在龍橋村委會門口,引的村民都過來看熱鬧。寒暄過後,十幾個人在趙耕耘的帶領下,走路去陳大姐家買茶葉。

這些在大城市生活久了的人,看著路兩邊美麗的山景,呼吸著山裏清晰的空氣,感覺好開心,一路上有說有笑,連誇這兒的環境好。很快就走到了陳大家姐,大家聞著滿院的茶香,看著新茶的製作過程,都很是新奇。陳大姐把準備好的幾大箱野茶搬了出來,讓大家檢驗,客人們都很識貨,抓出茶葉捧在手心一聞,都說就是這個香味,每人泡了一杯品嚐過後,把大把的現金掏了出來,稱貨買單。

陳大姐做做了這一大票生意,挺高興的,邀請大家到她家裏去吃中飯,看來陳大姐早有準備,到她家裏時,她女兒已經燒了一桌子好菜。陳大姐丈夫見客人來了,拿著香煙過來散給大家抽,看來還真是有心,居然是中華香煙,山裏人平時來客最好也就是二十塊錢一包的黑鬆,今天準備了中華香煙,看來今天真的是把趙耕耘和這般外鄉人當成貴客在待。

趙耕耘覺得有些過意不去,連說著給他家添麻煩了,客人們入席坐定,吃著鮮香味美的農家菜,喝著地道的野楊梅酒,嚼著香噴噴的大灶鍋巴,一個個眉開眼笑。邊喝酒,趙耕耘邊開始宣傳自已的村莊起來,大家聽的也是直點頭,表示有機會,可以考慮下一步在這裏投資生態農業產業。

趙耕耘心裏清楚,龍橋村要搞生態農業或是鄉村旅遊業,目前最大的限製是整個進鄉道路太陝長,隻有等到縣城到鄉裏的快速通道正式貫通的那一天,才能真正迎來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