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靠別人發掘,不如靠自己爭取
車到山前未必有路,奮起拚搏才是明智之舉
“車到山前必有路”,是我們為自己的不作為尋找的一個借口:本應該今天辦的事情,我們卻推到明天;本應該當機立斷,我們卻一再拖延。這對年輕人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車到山前必有路”,原意是指人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對前途充滿信心的一種樂觀表現。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把這句話當成了“護身符”和“擋箭牌”,遇到什麼困難,不去認真想辦法解決,而是能拖則拖,實在不行了,來上一句“車到山前必有路”,其實這是盲目的樂觀和自信。“車到山前”是否真的有路?若有,算是僥幸;若沒有,“車到山前”該怎麼辦呢?
當你遇到困難時,朋友可以安慰你,家人可以鼓勵你,但是,最終解決問題的隻能是你自己,在最緊要的關頭,你隻能靠自己。
家明畢業在即,下一步應該怎麼辦,有很多選擇擺在他麵前。大學四年,家明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並不滿意,畢業後,他想從事一個與專業毫不相幹的行業,可是他對這個新行業了解得並不多,用人公司又怎麼會輕易錄用一個“門外漢”呢?
家明很沒有信心,於是,他給自己製訂了3套方案:第一,考研,繼續攻讀本專業,拿到碩士學位,提高自身價值;第二,找一份與自己所學專業有關的工作,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老老實實地工作;第三,隨便找份工作,半工半讀,等到有一定經驗之後再考慮轉行。
方案既定,家明卻開始猶豫了,他不知道到底選擇哪個方案好,也沒有為任何一種方案作準備,他總是對自己說:“不怕,車到山前必有路。”
此時,別的同學有的認真地為考研備戰,有的已經和企業簽約了,家明還在一天一天地等待著……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如果這句古訓已經在你的心中根深蒂固了,請馬上跳出它為你設置的陷阱。
“車到山前必有路”,是我們為自己的不作為尋找的一個借口:本應該今天辦的事情,我們卻推到明天;本應該當機立斷,我們卻一再拖延。我們習慣了等待,習慣了等待每一天都會發生奇跡,我們的意誌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中日漸消磨。
這一事實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能抱有“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僥幸心理,應該奮力拚搏,早作準備,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戰勝眼前的困難,開拓出一條平坦大路來。
有實力也要會表現
在現代社會,酒香也怕巷子深。那些感歎懷才不遇的年輕人,要清醒了:有能力就要表現出來,有本事就要發揮出來。
在當今社會,默默無聞、埋頭苦幹的人,不一定能夠得到重用。一個成功的人,不僅要擁有雄厚的實力,還要會表現自己,這樣才有機會脫穎而出。絕大多數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人生的第一步是必須學會醒目地亮出自己,為自己創造機會。
有一匹千裏馬,身材非常瘦小,它混在眾多馬匹之中,毫不出眾。主人不知道它有著與眾不同的奔跑能力,它也不屑表現,它堅信伯樂會發現它的,改變它被埋沒的命運。
有一天,它真的遇到了伯樂。這位“救星”徑直來到千裏馬麵前,拍了拍馬背,要它跑跑看。千裏馬的熱情一下子就降了下來,它想:真正的伯樂一眼就會相中我,這個人不相信我,還要我跑給他看!這個人一定不是伯樂!
千裏馬傲慢地搖了搖頭。伯樂感到很奇怪,但時間有限,來不及多作考察,隻得失望地離開了。
又過了許多年,千裏馬還是沒有遇到它心中的伯樂。它已經不再年輕了,體力也越來越差,主人見它沒有什麼用,就把它殺掉了。千裏馬在死前還在哀歎:為什麼世人要這麼對待我呢?我可是千裏馬啊!
千裏馬的一生可謂非常悲慘,它飽受“懷才不遇”之苦,終年混跡於平庸之輩中,普通人不能看出它的不凡之處,它也錯過了被伯樂發現的機會。但是,造成這種悲劇的是誰呢?是它的主人嗎?是伯樂嗎?都不是!是千裏馬自己。千裏馬應該反省自身,假如它能夠抓住機遇,勇敢地站出來,積極地表現自己,假如在伯樂麵前它能不顧一切地奔跑起來,用速度與激情證明自己的實力,恐怕它早就可以離開那個狹小的空間了。
有句俗話:“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現代社會裏,酒香也怕巷子深。那些感歎懷才不遇的人,不知何時才會醒悟:有能力就要表現出來,有本事就要發揮出來。
我們的民族是一個個性內斂的民族,不願意表現自我,是很多中國人的共同特點。我們總是滿懷希望地等著,等著伯樂從遠方而來發現我們,提拔我們。隻可惜“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並不是所有領導都獨具慧眼,將機會拱手送上。在你孤芳自賞的時候,別的千裏馬,甚至是“庸馬”早以迎風疾馳,從而獲得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一切機會都靠你自己主動去爭取,就算天上掉下餡餅,你也要主動去撿。有實力,更要會表現。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善於表現自己。一個有才幹的人能不能得到重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能否在適當的場合展現自己的本領,讓他人全麵認識自己。如果你身懷絕技,但藏而不露,他人就無法了解你,遇有合適的機會,又怎麼會想到你呢!而那些善於表現自我的人總是“不甘寂寞”,喜歡在人生舞台上表現自己,讓更多的人認識自己,從而贏得機遇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