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哪個“李慧娘”最動觀眾心?(1)(2 / 2)

令人遺憾的是,從京劇《李慧娘》移植過來的婺劇《紅梅閣》,從主題上再次下降為裴舜卿與李慧娘的愛情:“感君情義海樣深,慧娘泉下把目瞑。錦繡前程君當愛,莫為一女自輕生。”原來是一長段,如今壓縮為以上短短的四句,編劇為什麼要自降格調,令人費解。京劇《李慧娘》電影結構非常緊湊,環環緊扣,在短短九十分鍾內,將故事情節敘述得清清楚楚。因為是電影,可以利用蒙太奇的手法,進行倒敘。一開場就是“鬼怨”,李慧娘的冤魂向明鏡判官控訴:從賈似道擁姬遊湖,到李慧娘讚歎裴舜卿“美哉,少年”,再到賈似道在半閑堂刺死李慧娘。“鬼怨”是全劇的高潮,唱腔高亢激昂,動作劇烈誇張,立馬將觀眾的情緒調動起來。按新聞寫作的慣例,將全文最精華的部分進行濃縮,放在文章最前麵,以吸引人的眼球,叫作導語。不意京劇《李慧娘》的敘事方法,跟新聞寫作不謀而合。當然,這種手法在舞台上是行不通的,隻能按時間的前後順序。

婺劇《紅梅閣》對京劇《李慧娘》結構上的改動,有增有刪,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刪去《李慧娘》最後一段;第二,在頭上加了一段。現分別進行論述。

京劇《李慧娘》在李慧娘放火燒毀半閑堂以後,裴舜卿在紅梅閣旁祭祀:“一縷青煙恨無限,三杯淡酒意綿綿。半閑堂從此成糞土,美哉慧娘話人間。”呼應了李慧娘到紅梅閣救裴舜卿時的請求:“到來日一炷清香三杯酒,紅梅閣旁聽一聽,當聞我九泉下含淚的笑聲。”此情綿綿,回味無窮。而婺劇《紅梅閣》在李慧娘放火燒毀半閑堂以後,戛然而止。

婺劇《紅梅閣》在“遊湖”之前,加了一場戲。浙江省金華市婺劇團的版本,叫“祝壽”,給賈似道祝壽;浙江省蘭溪市婺劇團的版本,是“搶人”,賈似道殺死李父、搶李慧娘進府。

京劇《李慧娘》劇本,略過程,詳情感,有詳有略,詳略得當。而婺劇《紅梅閣》的劇本,該詳的時候略了,該略的時候卻詳了。對於李慧娘的來曆,京劇《李慧娘》隻在“夜訪”一場中作了簡略的交代:“我本是貧家女名叫李慧娘,流落在杭州城原籍汴梁。避戰禍中途喪母異鄉賣唱,被擄搶爹慘死,我墜入了陰風颯颯的半閑堂。”正是根據這段來曆,蘭溪市婺劇團的《紅梅閣》像給海綿注水一樣,把它敷衍成第一場,長達二十分鍾(全劇一百三十分鍾)。

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時候,最好是多側麵的,比較立體;如果是單側麵的,後麵的一定要比前麵的深,否則就是敗筆。賈似道的性格,應該是霸道、荒淫和殘忍的。蘭溪市婺劇團的劇本,第一幕就是李慧娘被搶進府,李父被殺,表現賈似道的殘忍之極;直到李慧娘被殺,同樣是表現殘忍這一點,沒有深化,所以不能說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