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沒有十全十美,卻有全心全意(1 / 1)

⊙友誼是心靈的契約和共鳴,真朋友彼此就要敞開坦誠的心靈,去聆聽心語的呢喃。

能力和才華不是選擇朋友的最高標準,隻要投緣,隻要夠朋友,這些就顯得不重要了。人無完人,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讓你處處滿意。就讓你的不滿成為內心的秘密吧,因為朋友知道後,也許會離開你,那樣會使你更加痛苦。

馳名於世的《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福樓拜,他的家當時坐落在摩裏略鎮,是同時代法國作家龔古爾、都德、莫泊桑、梅裏美等利用星期日經常聚會、討論的地方。

後來,福樓拜家的客廳又多了一張新麵孔,他就是被稱為“小說家中的小說家”的屠格涅夫。他的小說語言純淨優美,結構簡潔嚴密,充滿詩意的氛圍和淡淡的哀愁,給人以無盡回味。《最後一課》的作者都德見到了僑居法國的屠格涅夫後,向他傾訴了自己對他的才華、人品的無限仰慕及對《獵人筆記》的高度讚賞。

自此,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屠格涅夫甚至成了福樓拜家裏的常客。然而,屠格涅夫並不因為他們之間的友誼而改變他對都德著作的評價。在他看來,都德是他們圈子裏“最低能的一個”,但他隻把這個看法作為內心的一個秘密寫進心愛的日記裏。

1833年,屠格涅夫因脊髓癌病逝了。當都德無意間發現了這個秘密時,感到萬分意外,就像迎頭挨了一記悶棍似的,他感慨地說:“我始終記得他在我的家裏,在我的餐桌上,怎樣溫柔熱情地吻著我的孩子們的事,我還收藏著他寫給我的無數親切可愛的信件。但在他的那種和藹的微笑下卻隱藏著這樣的意念。天哪,人生是怎樣的奇怪,希臘人的所謂‘冷酷’二字是多麼的真實!”

友情的幻滅當然使都德很傷心,但在屠格涅夫方麵,卻並無他的不是處。因為他將友情和作品分離了,他對都德,甚至對他的孩子有友情,但是不滿意他的作品,所以才在背後說出那樣的話。如果不是為了友誼,屠格涅夫也許當麵就向都德說了。這樣一來,都德早就和屠格涅夫絕交了。

大人物身邊不乏崇拜者,崇拜者總是跪著,盡管他的雙手捧著自己的一顆心;大人物在打量這顆心的時候,同時把自己的心重重包裹起來。這就是許多大人物找不到知音,徜徉寂寞;小人物自卑自餒,收獲不了友誼的症結所在。

交朋友,不需要十全十美,隻要全心全意,友誼總是真誠的見證。

幸福悟語

交朋友要懷有一顆平常心,不論尊卑貴賤,隻要誌同道合即好。任何一個以勢利眼去衡量他人的人,結果隻能證明他的膚淺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