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業篇:我的地盤我做主(1 / 3)

實業投資理財的原則

一定要投資自己熟悉的行業

投資是一種前瞻性的經營行為,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因此,也可以說投資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創造財富,又可以吞噬投資者的金錢和精力,陷於投資失誤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就實業投資來說,業界流行一句老話:不熟不做。意思是輕易不向自己所不熟悉的產品、行業等領域插足。

完全不熟悉的行業是非常難做的,看著別人賺錢的行業,不見得自己做就能順利賺錢。每個行業有獨特的門道,完全不了解的行業,或者自己都沒搞懂做什麼的行業,最好不要盲目投資,聽著別人說得天花亂墜的時候,也許自己即將成為冤大頭。

因此對創業者來講,最好做自己相對熟悉的行業,或者這個行業自己曾經因為愛好而積累有一定的經驗,介入進來的時候才能避免一頭霧水或遭遇障礙。

翁錦通,香港錦興集團總裁,40歲獨闖香港,白手起家,拚搏奮鬥,成為一名蜚聲海內外的“商界奇才”、香港“抽紗大王”。生意鼎盛時,他的集團公司轉口經銷的中國抽紗工藝品年貿易額達到8億美元。他還涉足地產、礦產、化工等領域,也取得了輝煌的業績,成了雄霸一方的殷商。

1957年,翁錦通在他40歲生日那一天,踏上香港土地時,當時身上隻有4港元。1962年,他開始自己創業,從自己熟悉的潮汕抽紗做起,他自信自己對抽紗積累有數10年的經驗,對於抽紗行業的經營管理有絕對的把握,對於抽紗任何細微技術性問題也了如指掌。他辦起了“錦興繡花台布公司”和“香港機繡床布廠”。從此,翁錦通在抽紗工藝領域穩紮穩打,不斷拓展,逐步建立起他的“抽紗王國”。從中國香港到中東、美國、歐洲等地市場都有他的抽紗工藝品。他的錦興繡花台布公司也發展成為香港、美國、意大利、新加坡等地都設有公司、銷售網絡遍布全球的“錦興集團”。

後來,翁錦通為自己的創業總結了四條經驗:一是要絕對內行,才可能做到業精於勤,才能成其專長專業;二是要有勤奮的精神和堅韌的毅力,不辭勞苦而且百折不撓,腳踏實地,以信立足;三是計劃要縝密,處事要沉穩。不可輕舉妄動,意氣用事;四是要品行端方,要幹實業,而勿投機;要近正經商人,勿近狡商市儈。

由此可見,不管在哪兒做生意,做什麼生意,如果是本行業專家,優勢不言而喻。常言說:隔行如隔山。在生意場上不懂行,就意味著血本無歸了。看到別人做生意是賺錢,等到自己做了,就隻有賠錢的份了。因為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核心內容,如果不熟悉是很難掌握這些東西的。“熟能生巧”在生意上也一樣適用。

所以建議大家在選擇做什麼項目的時候,一定要找一個自己了解的行業,千萬不要單純看什麼行業賺錢就一頭紮進去。不要在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市場中較勁兒。

選擇投資項目的八原則

找到一個好的投資項目等於投資成功了一半,起步對了,後麵的路就不會走得冤枉。那麼在實際選擇投資項目的過程中,怎樣選擇才算是選對了呢?

以下原則能在我們選擇投資項目時起到指引的作用:1.高回報

這要求所選擇的企業應是高速成長型,至少身處年成長速度在10%以上的發展領域。

2.產品和服務具有獨特性

你所選擇投資的企業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嗎?這些優勢體現在技術、品牌、成本等方麵,而這些優勢能保持多長時間也是你投資成敗的重要因素。

3.要有風險意識

無論你選擇哪一個投資項目,都會有風險。如何規避風險應放在選擇投資項目的首位。因此,在選擇投資項目時不要光想著如何賺錢,應該時刻想著如何不賠錢。不賠錢就是賺錢。

4.確定你的最大風險承受底線

如果你現在的投資資本是20萬元,其中的10萬元是借來的,你的風險承受底線最大就是10萬元,甚至要考慮設在5萬~6萬元的範圍,因為你一旦失敗還要吃飯和生存。

5.資本小的時候隻能跟風

投資者一般的感覺是缺少資金,當資本少的時候選擇項目的方法隻能是跟風,就是別人幹什麼你就跟著幹什麼,越是很多人幹的事你越可以幹。每個菜市場都有賣白菜的,全中國的菜市場不知道有多少賣白菜的,你也去賣賣,一般不會賠。

6.資本大的時候創造市場

如果是二次投資,或者可以一次性籌到比較多的投資資本,可以不必跟風,這就要自己來創造市場,把潛在的市場由投資者自己開發出來,以此獲得超常的利潤回報。

7.高科技是多數人失敗、少數人成功的投資項目高科技項目雖好,但是高科技項目的成功率遠低於在市場上賣白菜。

如果投資者掌握著高科技技術,並且有別人給你投資,一旦成功身價百倍,一旦失敗也隻是搭上了些精力和時間。如果是自己在第一次創業時就籌資開發高科技項目,並且自己不懂技術,這種事情成功概率較低。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比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賺錢快,但賠錢更快。

8.團隊誠信互補

人的因素常被認為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一個人正直、誠實永遠是第一位的,如何做人反映在做事上,反映在如何經營企業上。同時,團隊成員之間的互補也是企業成功的一個因素。所以,人也是投資所必須看重的一個因素。

綜上所述,選擇投資項目要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環境而異。對於小額資本的投資來說,要下功夫比別人做得更好。對於大額資本的投資來說,要找到能夠達到和促進資本迅速增值的那個“點”,如果找到了,這個項目就是一座金山,如果找不到這個“點”,金山也會變成土山。

投資必知的經營戰略

公司成立了,要想公司取得好的效益,就要有好的經營模式,製定恰當的經營戰略。以下是創業者必須學會的經營戰略:1.最低成本戰略

最低成本戰略,顧名思義即通過使自己成為本行業成本最低的生產者而進行競爭的戰略。其降低成本主要途徑是:(1)建立最佳規模最經濟的工廠。

(2)采用能降低成本的先進技術。

(3)確保研究開發、服務、分銷和廣告等領域有效性的同時,降低其費用。

(4)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確保企業、組織間的協調並降低管理費用。

較低成本雖然不是每個企業都熱心追求的競爭戰略,但卻是企業整個戰略的主題。低成本生產者在行業中具有明顯的優勢:一是對於競爭者來說,低成本生產者可以以低價為基礎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采用擴大銷售、打擊對手的競爭戰略,獲得超額利潤;二是對於供應商來說,低成本生產者之所以能比其競爭對手更獨立於供應商,是因為它更能承受原材料采購價格的上漲;三是對於潛在的進入者來說,低成本生產者將處於有利的競爭地位,較低的成本不僅可以作為進入障礙,而且可以保持已有的市場;四是對替代商品來說,低成本生產者可以通過削價比其對手具有更強的防衛能力。

總之,低成本可以使企業在承受較低價格的同時,獲得較高的利潤,可以爭取較多的客戶,尤其是可使企業在決定行業價格水平中具有較大的左右能力。

2.追求產品差異的戰略

實行產品差異可采取許多形式:不同風格、獨特的性征、便捷的配件、可靠的產品、非凡的質量、卓越的服務、良好的企業形象等。

成功的產品差異可以使客戶對企業的品牌或形式產生偏好或忠誠,甚至使客戶願意為之支付較高的價格。但是許多產品的差異都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消除,若想產生持久的吸引力和競爭優勢,必須建立在技術優勢、質量過硬、給客戶較多的支持服務的基礎之上。

3.集中重點或專業化戰略

集中重點或專業化戰略,是通過抓住特定客戶的群體的特殊需要,通過集中力量於有限地區的市場或者通過集中力量於產品的某種用途,來建立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的戰略。它的思想基礎是企業在有限目標市場更具效率,或者比普通攤開的競爭對手更有效率。這是對小型企業非常適用的發展戰略,可以使小企業和規模龐大的企業展開成本競爭。

集中重點戰略使企業在實現有限市場目標中獲得優勢,使企業足可應付其他競爭力量,在其目標市場上,競爭對手不可能具有相同的能力,進入者將受其競爭優勢的阻礙,替代產品也難於立足,客戶將因不願意把其他業務轉移到不能提供同等服務的其他企業而削弱談判力,供應商則很可能麵臨買方市場。

創業投資的一般流程

創業投資是一件非常艱辛的過程,進行創業投資,一個全麵的計劃和合理的安排必不可少。因此,了解創業投資的一般流程是必經之路,隻有把握了創業投資的一般流程,才能有計劃地進行創業,才能避免空有好點子或者好資源卻不能得到合理應用的情況發生。

1.產生創業的靈感

新的企業誕生往往是伴隨著一種靈感或創意而誕生的。諾蘭·布什內爾在兔島遊藝場工作過,在猶他大學玩過電子遊戲機,這使他預見電子遊戲未來巨大市場潛力,因此他開辦了阿塔裏公司。美國著名的聯邦快遞(Federal Express)的發起人當時隻是腦子裏有一個想法,這是個有很大風險卻孕育著希望的想法。風險投資專家非常欣賞隔夜傳遞的想法,因此投入大量的資金,在經曆連續29個月每月損失100萬美元的痛苦過程後,聯邦快遞最終宣告成立。

2.建立合作團隊

建立一個由各方麵的專家組成的合作團隊,對創辦風險企業是十分必要的。一個平衡的、有能力的團隊,應當包括有管理和技術經驗的經理和財務、銷售、工程以及相關的產品設計、生產等其他領域的能人。為建立一個精誠合作、具有獻身精神的團隊,這位創業者必須使其他人相信跟他一起幹是有前途的。

3.企業初步定型

通過獲得現有的關於顧客需要和潛在市場的信息,馬上著手開發某種新產品。在矽穀,這個階段的工作一般是在某人的家裏或汽車房裏完成的。如蘋果公司的喬布斯和沃茲尼克也是在其汽車庫裏開始其創業生涯的。當Sequoia的合夥人麥克·莫利茨第一次造訪Yahoo工作間時,看到的是“楊致遠和他的同伴坐在狹小的房間裏,服務器不停地散發熱量,電話應答機每隔一分鍾響一下,地板上散放著比薩餅盒,到處亂扔著髒衣服”。

在這一階段,創業者們一般每天工作10~14小時,每周工作6~7天。這期間,創業者往往沒有任何報酬。風險資本公司也很少在這個階段向該企業投資,支撐創業者奮鬥的主要動力是創業者的創業衝動和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4.製訂企業計劃

一份企業計劃書,不僅是開辦一個新公司的發展計劃,而且是風險資本家評估一個新公司的主要依據。一份有吸引力的企業計劃書要能使一個創業者認識到潛在的障礙,並製訂克服這些障礙的戰略對策才算完備。例如,坦德姆公司在1974年製訂的企業計劃書中所做的銷售額預測,與該公司1982年實現的銷售額(2億多美元)驚人地接近。而羅伯特·諾伊斯起草的INTEL公司計劃書,僅用了一頁紙。

5.尋找資本支持

大多數創業團隊沒有足夠的資本創辦一個新企業,他們需要從外部尋求風險資本的支持。創業者往往通過朋友或業務夥伴把企業計劃書送給一家或更多的風險資本公司。如果風險家認為企業計劃書有前途,就與這個企業團隊舉行會談。同時,風險資本家還通過各種正式或非正式渠道,了解這些創業者以及他們的實力情況。

6.企業開張

創業者的企業計劃書被風險投資家所認可後,風險投資家會向該創業者投資,這時,創業者和風險投資者的“真正”聯合就開始了,一個新的企業就開張了。之所以說創業者和風險投資家的聯合是“真正”的聯合,是因為風險資本家不僅是這個新成立公司董事會的成員,而且要參與新企業的經營管理。美國舊金山的風險投資家比爾·漢布雷克特是多家風險企業董事會的成員,他說:“我們不僅把骰子投出去,我們還吹它們,使勁地吹。”當新公司的規模和銷售額擴大時,創業者往往要求風險資本家進一步提供資金,以便壯大自己,在競爭中占上風。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險減少,常規的資金來源如銀行就會關注該公司。這時,風險資本家開始考慮撤退。

7.上市

若創業公司開辦五六年後,獲得成功,風險資本家就會幫助它“走向社會”,辦法是將它的股票廣為銷售。這時,風險資本家往往收起裝滿了的錢袋回家,到另一個有風險的新創企業去投資。大多數風險資本家都希望在5年內能得到相當於初始投資的10倍收益。當然,這種希望並不總是能夠實現的。在新創辦的企業中,大約有20%~30%會夭折,60%~70%會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隻有5%的新企業大發其財。

實業投資要避開的五大誤區

在實業投資過程中,做決定之前,一定要從方法、思維、技術等方麵入手,細致分析,回避投資的誤區,減少投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