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世紀上半葉,東西方同時出現兩位偉大的征服者,匈奴王阿提拉縱橫歐洲大陸,戰馬踏過頓河、萊茵河,進入高盧,攻占米蘭,直逼羅馬。胡人征服者驕傲地宣稱,要用馬鞭替上帝懲罰那些不聽話的人。東方大地另一位征服者縱馬揚鞭,漠北草原、樓蘭古道、東海碣石、萬裏大江,在他的馬蹄下隆隆顫抖。匈奴人、氐羌人、柔然人、高車人、契丹人、高句麗人、西域人拱手臣服。他就是結束五胡十六國戰亂、統一北中國的北朝太武皇帝拓跋燾。魏國人充滿激情地讚揚著他們偉大的皇帝:“世祖聰明雄斷,威豪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翦遼海,蕩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跡,廓定四表,混一戎華,其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業,光邁百王,豈非神睿經綸,事當命世?”他的最大敵人劉宋王朝用敬畏的口吻評價拓跋燾:“佛狸篡偽,彌煽雄威,英圖武略,事駕前古,雖冒頓之鷙勇,檀石之驍強,亦不能及也。西吞河右,東舉龍碣,總括戎荒,地兼萬裏,連騎百萬。”佛狸與營陽王拓跋燾生於公元408年,是北魏明元皇帝拓跋嗣長子,小字佛狸,也是他的鮮卑名字。他出生時體貌瑰異,他的爺爺、北魏開國君主拓跋珪感到驚奇,特別興奮,毫不掩飾對愛孫的喜愛:“成吾大業者,必此子也。”拓跋珪是個奮發有為的君主,把拓跋鮮卑人帶入中原,使一個不起眼的蠻族小國在五胡爭雄的亂世中脫穎而出。從他為帝國更改的國號中不難揣度具雄心壯誌,魏,中原上國,戰國七雄之首。承載著拓跋鮮卑人的希望,拓跋燾十五歲就被封為太平王,同年立為皇太子。北魏曆代皇帝有個共同且奇怪的特點———少年繼位。這成為了北魏皇帝們的魔咒,他們大多盛年棄世,縱然不是病死,也會遇害身亡。拓跋嗣身體不好,有意曆練太子,國事交由太子處理。皇帝是一門職業,職業要慢慢學習。拓跋燾做起實習生,當時叫做太子監國。拓跋嗣避居西宮,不參與政事,隻是時常悄悄踱出來,從旁窺視,觀察太子如何裁斷政事。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拓跋嗣發現年青太子聰明能幹、豁達大度,感到非常欣慰。群臣或有疑難政事請示時,拓跋嗣總是說:“這個我不清楚,讓你們的國主決定吧!”年紀剛過三旬的拓跋嗣之所以放手交出政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一直服用寒食散,藥性持續發作,擔憂身體狀況。國都定在塞北平城的北魏國仍然存有濃重的遊牧習氣,兄終弟及是遊牧民族的遺俗。拓跋嗣為盡早確立父死子繼製,不僅早早立下太子,而且創造出太子監國製度。太子監國日後成為唐王朝的一項重要政治製度。拓跋嗣還要離開平城,集中全部精力完成一項關係到大魏國千秋偉業的重大戰略———奪取洛陽占領河南。河南是劉宋皇朝的領土,拓跋嗣領教過氣吞萬裏如虎的宋朝開國皇帝劉裕的武功。劉裕曾擺下卻月陣大敗北魏十萬鐵騎。不管你多麼偉大,終難逃過死亡之神的眷顧。公元422年五月,六十歲的一代名將、南朝第一任皇帝劉裕去世,太子劉義符繼承帝位。魏國得到消息:這位新皇帝狎愛群小,遊戲無度,毫無帝王風範。拓跋嗣趁劉裕新喪之機南下*宋國,經過長達半年艱苦卓絕的城市攻防戰,魏軍以損失十分之三的兵力,總算攻下滑台、虎牢關等宋朝軍事要地,繼而攻克洛陽、許昌,打下河南。
第1章 鮮卑人的_上帝之鞭_(1)(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