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如何與親友相處(3)(1 / 3)

事業與家庭是相互統一、不可分離的。安定的家庭是自己在外奮鬥的先決條件,而家庭和睦必先使人和諧,如何能使家人和睦相處呢?

正如故事中,當媽媽和孩子由於他人給自己帶來麻煩時,並沒有得理不饒人,而是十分寬容地對待這件事,諒解他人。假如他們沒有這樣處理事情,而是得理不饒人,那麼事情的發展可能會陷入僵局,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家人是我們相處最多的,也是最有可能產生小摩擦、發生矛盾的人。家就是一個需要不斷磨合的複雜的集合體,家庭矛盾是我們每個人不願看到的,對待家人更需要我們相互諒解,體諒對方才有利於緩和衝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天下太平就是給予我們事業上的最大支持。

諒解是良藥,它能化解矛盾,使人和諧相處。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孝經·天子》

)第十二節 一封特殊的信

時間是12月31日。彼得·斯潘先生仍然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忙碌著。一年即將結束了,他必須趕在今天處理好這一年最後幾件緊要的公事。他維持著自己一貫的嚴肅認真的態度,不苟言笑,一副大人物的派頭。電話鈴響起來,彼得·斯潘先生拿起話筒的時候,也沒有停下簽署手裏的文件。他實在是太忙了,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來。這樣的工作常常讓他要很晚才能夠下班。

正在他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秘書小姐敲門進來說:“對不起,彼得·斯潘先生,打擾您了,這裏有您的一封信。”說著,她把信放在了彼得·斯潘先生的桌子上,轉身離開了。

彼得拆開信念起來:

親愛的媽媽:

你好,見信如晤。你的兒子彼得正在給你寫信。我已經好久沒有給你寫信了,因為我最近工作忙/出差了/正在度假/住院了……

“真是見鬼了。”彼得·斯潘先生奇怪極了,他又拿出信封看了看,沒錯,上麵確確實實寫的是自己的地址和姓名。他百思不得其解,繼續讀下去:

我們這裏現在正是春天,陽光明媚/秋天,氣候很涼爽/夏天,太熱了/寒冬,雪花飄飛。

不知道你那裏天氣怎麼樣。

我現在身體很好/好/不太好。

前幾天我去過柏林/愛丁堡/巴黎,那裏的劇院/電影院/音樂廳/酒吧好極了,我很喜歡。

我打算過1個月/1年/3年就來看你。

我正要給你寄去1000美元/800美元/500美元。你注意去取回來。

我的妻子利菲亞向你問好。

您的愛子彼得

彼得·斯潘先生讀完了信,再次看了看信封,信封裏還有一張小字條,字條上寫著:

親愛的彼得:

我多麼盼望你能夠寄封信給我,可是你太忙了,我便替你寫好了信。你隻要把那些不要的字劃掉,再寄給我就可以了。

媽媽

故事啟示

工作以後,我們常常因為事務的繁忙,沒有時間多和家人在一起,忽略了對家人表示愛意。我們總認為自己以後一定會有時間加倍地對家庭中的成員們表達愛意,可是我們總是馬不停蹄地忙碌沒完沒了的事。有的時候,等我們終於停下來把滿滿的愛意捧出時,我們所愛的人們可能已經接收不到了,此時的我們就隻剩下遺憾。請大家在事業的勤奮經營中,經常地抽出時間來及時地表達一下自己的愛,珍惜表達親情的每一個時刻。

與子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榮辱篇》

)第十三節 學會說“謝謝”

一個小縣城的一所中學開家長會,來了幾十位家長。幾個女同學負責接待。可有些孩子,根本不懂接待是什麼意思,她們隻是把家長們迎進來,讓座、倒茶,空下來的時候,就開始竊竊私語。交頭接耳的女孩子們把眼光集中在了一個人身上。那是轉學來的一位同學的母親,來自北京。她的容貌並不漂亮,衣著和發式也並不顯得很時髦,可是女孩子們用她們僅有的詞彙得出了一個一致的結論:她最有風度。

其中的一個女孩子去給那位母親倒水,回來時,臉頰紅紅的。她迫不及待地對自己的同學們說:“你們猜,我倒水時她對我說什麼了?”不等同學們猜,她就說了出來:“她說‘謝謝’。”

女孩子們麵麵相覷。在她們這樣的年紀,在她們這麼偏遠的小縣城裏,沒有誰用過、聽過“謝謝”這兩個字。這是一個多麼新鮮、溫暖的詞彙啊!

女孩子們開始爭先恐後地去倒水,然後一個個臉紅紅地回來。輪到去倒水的女生甚至會有點兒心跳,她們總是害羞地走到那位“最有風度”的母親麵前,輕輕地加滿水,紅著臉聽人家說一聲“謝謝”。那個時候的她們,還不會說“不客氣”。

那次家長會後,那個轉學來的同學成為所有同學羨慕的對象。大家都認為,她擁有一個最最幸福的家庭。從那次家長會後,那些竊竊私語的女孩子們學會了一個極溫暖的詞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