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又頒第二詔,命太平公主遷蒲州(今山西永濟)。之後又頒第三詔:太子李隆基監國。三道詔書,似一道強似一道的驚雷,其快無比的頒布出來。他們知道太平公主的強大能力,是以想造成既定事實。
消息傳到太平公主府時,太平公主正趁著少有的閑暇時光,逗弄長女為她誕下的寶貝外孫,一享天倫之樂,聞訊之後連燕居常服都來不及換下,便飛馬直奔皇宮。
李旦對這位胞妹一向又怕又愛,眼見太平公主怒氣衝衝而來,一番質問詰難,弄得李旦麵紅耳赤,吱吱唔唔不知該如何以對。
太平公主拍案道:“皇兄好端端的,既未禦駕親征,又未身染重恙,哪有讓太子監國的道理。消息傳出,天下人會怎麼想?宋璟、姚崇居心叵測,非死不足以謝天下!”
李旦吱唔道:“兩位相公也是好心為我考慮,你也知道,我的性情一向懶散,疏於政務,有太子幫我操勞國事,正合我意啊。”
太平公主道:“可此舉不合體製,哪有皇帝好端端的正當壯年,就令太子監國的,這消息一傳出去,人們要麼會猜疑兄長你身染重恙,要麼會猜疑太子相逼,咱們李家的風雨還少麼?”
李旦好不煩惱地歎了口氣道:“罷了罷了,那……就這樣好了,為兄再頒一詔,言明六品以下官員任免與徒罪的職權授予太子,五品以上官的任免徒罪,依舊由為兄定奪,這樣總可以了吧?”
太平公主想了想,隻是六品以下官的話,問題似乎不大,六品以上官還得經過兄長,而兄長必然谘詢自己,到時候這個權力依舊掌握在自己手中,便道:“這也罷了,可那姚崇、宋璟居心不良,必須要受到嚴懲!”
說到這裏,太平忽然氣極落淚,哽咽地道:“這些年來,太平為兄長付出良多,太平種種所為,全是為了李唐江山,卻不想如今要受小人中傷。”
李旦實在是怕了這個妹妹,一見她竟落淚,心中大為不安,急忙道:“令月莫要悲傷。我……好吧,我把他們趕出京城,貶斥地方,如何?”
此情此景,酷似當年上官儀進言廢武媚娘皇後位,武媚娘聞訊之後怒闖禁宮,一番叱罵痛哭,迫使李治把一切都推給了上官儀,廢後之議被迫中止,上官儀反而因此獲罪。幾十年後這一幕在長安再度上演了,隻是逼宮的由武則天換成了她的女兒太平公主,在女人麵前優柔寡斷的皇帝李治換成了他的兒子李旦。
太平公主聽到這裏,心氣兒稍平,睨著李旦又道:“那……逐我離開長安的詔令,又怎麼說?”
李旦見妹子一直咄咄逼人,也有些著惱,帶些怨氣地道:“令月啊,為兄無心國政,請你輔佐,可你也不該和三郎搞得那麼僵啊。有些事,你不要以為我在深宮裏麵便一無所知,你……”
說到這裏,李旦終究不忍再說重話,緩和了語氣道:“你就去蒲州暫住些時日吧,權當散心。過段時間為兄再請你回來。三郎已經長大了,做事也還沉穩,咱們這些長輩不要幹涉太多,放手讓他治理天下吧。”
“你……”
太平公主氣往上衝,可她沒話可說,胞兄隻是讓她到蒲州去小住些時日,又不是一去不返。難道她能讓皇兄明白,其實她很在意權力,她並不想放棄權力?
太平公主咽下了這口惡氣,把大袖一拂,冷笑一聲道:“好!既然如此,我也懶得操心,你既信得過三郎,那這天下就交給他治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