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且向長安度一春(2 / 2)

看到陳東和胡元禮、時雨、孫文宇四人聯名所上的這份奏章,武則天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武懿宗,有這個作案動機而且有條件動用大量人手和軍弩的,非武懿宗莫屬,他的嫌疑最大。

可是武懿宗已經及時上了一封自辯的奏折,奏章言辭切切,詳述他到了長安之後的種種作為,甚至不怕露醜,主動坦白了楊帆初到長安時,他為了掃楊帆的麵子,刻意邀約長安官紳赴宴,反被楊帆折辱的事情。

以武則天對這個侄兒的了解,他連這種醜事都肯說出來,此事反而不太可能是他做的了。在此之後,他和楊帆再無交集,延至今日才動手,不太可能。何況,凶手本來的目標是陳東和胡元禮,和這兩個人過節最大的人並不是武懿宗。

如果這還不能脫去武懿宗的嫌疑的話,那麼武懿宗接下來的請求卻足以證明他的清白了,他主動提出解除欽差差使以避嫌疑。不管死的是楊帆還是陳東亦或是胡元禮,如果他是主謀,刺殺之後卻自請辭職,這都是得不償失行為。

如果他堅決否認,武則天沒有任何證據在手,一時也不能把他怎麼樣,他會做出這種過激的反應,顯然是不想替人背黑鍋,不想成為官場公敵,如果他是凶手,今日既有這般反應,當初又何必行刺?

以她的閱曆經驗上判斷,武懿宗不是凶手,從感情上,她也不願意相信這個無法無天的凶手是武家的人,但是該做的姿態還是要有的。

武則天沉吟良久,沉聲下令:“武懿宗身為金吾衛大將軍,如今負責長安治安,卻使賊逆橫行,殺傷大臣,武懿宗難辭其咎,著即免去欽差差使,調回京都。著令刑部陳東、禦史台胡元禮,立即整頓長安官場,對以權謀私者、貪汙受賄者、中飽私囊者、為非不法者,不管涉及到誰,一概嚴懲不貸!著令柳徇天嚴查凶手,必須把凶手繩之以法!還有,朕不管他們鬧的多麼凶,灞上漕運必須準時開始,這兩件事他若做不好,以瀆職論處!”

婉兒將武則天的一道道命令牢牢記下,恭聲應了聲是。

武則天徐徐站起,眉鋒一剔,冷笑連連:“關內道如果爛透了,朕就把這塊爛肉整個兒剜掉!明堂倒了,朕可以重建,朕也可以重建一個關內道!以為朕法不責眾、以為朕投鼠忌器,那他們就大錯特錯了!”

這時,張昌宗大袖飄飄,極其瀟灑地走了進來,武則天看到她的小情郎,便對婉兒道:“去擬旨吧!”

上官婉兒欠身一禮,飄然退下。張昌宗一展袍袖,向武則天長揖一禮,道:“昌宗見過聖人!”

武則天放下奏章,用一條白玉鎮紙壓住,對張昌宗微笑道:“六郎又偷懶了,那《三教珠英》可編撰好了?”

張易之想要迅速擴大自己的影響,建立功勳、增長資曆,武功又非他所擅長,那就隻能興文教事了,所以他奏請女皇批準,彙集了宋之問、沈佺期、杜審言、張說、李嶠、魏知古、劉知幾、崔湜等士叢名流開始編撰一部著作。

這部著作將收集初唐以來名家詩作以及佛、道兩教事典,故以“三教”為名。著書立說是文人成名的捷徑,一旦書成,他就是文壇大宗師,也就有了在政治上與一班名臣抗衡的資本,這一手武則天當初競爭皇後寶座時也曾用過。

張昌宗笑嘻嘻地道:“此事有五郎主持,有眾多學士幫扶,昌宗才學淺薄,又何必多此一舉呢,等到書成之日,昌宗附各大家尾驥,在後麵掛個名兒也就是了,昌宗覺得還是陪伴聖人要緊。”

武則天大笑道:“小東西,就你嘴兒甜,來,到朕身邊坐著!”

張昌宗走到武則天身邊,偎依著她坐下,武則天把喝了一半的醪糟端起,親手喂他飲了幾口,二人極親昵地低語說笑一陣容,又耳鬢廝磨一番,武則天這才移開鎮紙,重新批閱起奏章。

張昌宗坐在一旁,為武則天輕輕捶著肩頭,那個小內侍躡手躡腳地來到大殿,站在一根合抱粗的巨柱後麵探頭探腦,張昌宗看到他,心知有事相告,便托辭小解離開大殿,那個小內侍馬上快步跟上。

一出大殿,張昌宗便不耐煩地道:“鬼鬼祟祟的,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