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第一路軍十萬兵馬浩浩蕩蕩不絕於途。路旁,一個臨時紮起的軍帳中,左鷹揚衛大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將軍張玄遇、司農少卿麻仁節等一眾將領正對著案上一張地圖商討著軍情。
曹仁師道:“剛剛收到的情報,契丹叛軍攻打桓州失利後,向東流竄襲擊平州,平州守軍不多,不敢出城決戰,故而死守城池。契丹人攻城器械不全,攻打平州受阻,現在又在向盧龍方向移動!”
司農少卿麻仁節不懂軍事,主要是掌管後勤和軍功,聞言問道:“我軍現在哪裏?”
張玄遇在地圖上一指,道:“我軍剛剛趕到馬城,再往前去,經黃獐穀,便可直達盧龍,解盧龍和平州之危!”
麻仁節看了看地圖,沉吟道:“原來如此,盧龍向東,是汪洋大海,契丹叛軍是不會向那邊逃的,須防他們再度西竄才是!”
曹仁師微微一笑,道:“麻少卿說的是,所以本帥打算派八百裏快馬,急調檀州、鮮州、歸順州和薊州各出一路兵馬,向石城方向靠攏,與我軍一起,對契丹叛軍形成合擊之勢,務求將其全殲於盧龍境內。”
張玄遇道:“契丹一旦失利,東向不可,西向有我大軍阻截,至於我們這一方,他們若想戰,無異於以卵擊石,那麼,他們就會向北逃,逃入奚族地盤。”
曹仁師想了想道:“我以為,可以再派一路信使聯絡奚王,命其出兵,沿盧龍塞一帶憑堅而守,絕不可放契丹一兵一卒進入奚族領地!奚族是我朝屬國,雖然常有陽奉陰違之事,在朝廷雄獅之前,又豈敢公開包庇這些亂臣賊子。”
麻仁節擊掌笑道:“如此就萬無一失了,契丹主力可於此一役之中全殲之!”
眾將領皆微笑不語,以朝廷十萬精銳之師,攻打號稱十萬實則不過六七萬人的契丹人,在他們看來,不過是手到擒來之事。
黃獐穀是朝廷兵馬赴援盧龍的捷徑,如果不經此穀,那麼朝廷大軍就要從群山之中繞行,至少要耽擱十餘日功夫,這麼長的時間,足夠契丹人聞風逃逸了,因此主意一定,曹仁師馬上派了一路騎兵,搶在大隊人馬前麵急赴黃獐穀,占據這塊戰略要地。
誰知黃獐穀口早就駐紮了一支契丹人馬,當朝廷的先鋒大軍馬不停蹄地趕到黃獐穀時,遠遠就見山頭飄揚著一麵破破爛爛的蒼狼大旗,先鋒兵馬不由大吃一驚,立即原地紮下營來,派人急向中軍稟報。
曹仁師聽說契丹人在黃獐穀已經駐有兵馬,一麵命大軍加快行軍速度,一麵傳令,命先鋒先嚐試性地攻打黃獐穀,探察一下契丹人的實力。先鋒郎將武成昭得到將令,馬上命旅帥馬橋率所部作試探性進攻。
馬橋是第一次遠征作戰,一路上興奮不已,待將令下達,卻又沒來由地忐忑起來。雖然整個軍中對契丹人都是不屑一顧的態度,似乎大軍一到,彈指間就能讓契丹人灰飛煙滅,可他畢竟是第一次上戰場。
馬橋謹慎萬分,先對黃獐穀做了一番偵察,發現這山穀中間一條穀道,雖不算十分狹隘,但是全在弓弩射程之內,因此除了把兩側敵軍拔除,大軍難以通過。而這山穀一側山峰陡峭、壁立如鏡,易守難攻,另一側山坡並不陡峭,但是契丹守軍也相應增加了許多。
這條山坡不算陡峭,騎兵本可以一衝而上,隻可惜那不算陡峭的山坡上全是鬆動的碎石,就算步行也不容易,更不要說騎馬衝鋒了,他的騎兵到此全無用武之地,必須得棄馬步戰才行。
馬橋是頭一次帶兵打仗,所以十分謹慎,他按照從軍中學來的兵法,先詳細勘察了一番地形,了解清楚要攻占的目標之後,便開始調配兵力。
馬橋本部兵馬都是騎兵,他令全部騎兵下馬,將馬匹交給少數士兵看管,然後將士兵分成三隊,第一隊是刀盾手,第二隊是弓弩手,第三隊是長槍手兼弓弩手。
第一隊刀盾手作為主攻兵力,第二隊弓弩手協同刀盾手作戰,作為反壓製契丹人弓箭手的遠程打擊力量,第三隊則為長槍手兼弓弩手,作為預備隊。
如果進攻順利,則第三隊投入戰鬥,迅速鞏固已占領的陣地。如果進攻部隊沒有進展,那也達到了偵察守軍實力的目的。如果先攻占了敵人陣地,再被敵人反衝鋒壓製下來,那麼第三隊就負責掩護袍澤撤退,避免在撤退中遭受重大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