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水分、氧氣、食物等一切生存條件,是我們生命的源泉,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災害。自然災害是由於自然因素的異常變化而發生的,有的在瞬間發生,如地震、火山噴發、台風等;有的發生過程很長,如水土流失、海平麵上升等;還有的致災麵積很大,如滑坡、泥石流、雪崩等。這些自然災害嚴重威脅和危害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以,我們一定要掌握一些有效的防災自救知識,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
一、怎樣應付水災
水災指的是河流、湖泊、水庫等遭遇暴雨的突然襲擊,而導致的洪水泛濫現象。水災的危害很大,它會淹沒農田、村莊,衝毀橋梁、道路和房屋,甚至會吞噬人的生命。1998年6月到9月,我國長江、鬆花江和嫩江流域就曾遭到洪水的襲擊,造成3600多人死亡,損失達2640億元。
人們把洪水與猛獸相提並論,說它能摧毀一切。也就是說,當我們碰上水災時,我們一定要學會自我保護,遠離洪水,而不要準備與洪水打一架,比比誰厲害。
①選擇避難場所。如果洪水來勢凶猛,還來不及轉移的人要立即爬上屋頂或樓頂,暫時躲避,等待救援。千萬不要爬上小樹或土牆,因為經水一衝,小樹或土牆就會被衝走。②如果我們來不及爬上屋頂或樓頂,那就應該抓住桌椅、家具等能漂浮的物體,作為救生工具,然後轉移到固定物上,等待救援。③如果不小心被卷入洪水中,千萬不要驚慌,要盡量放鬆,別跟洪水搏鬥,要順水漂流,如果看到漂浮物從眼前流過,一定要抓緊,然後再移動到固定物上,等待救援。④如果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遇到洪水,應回家或回學校求助,而不要親自去試水的深淺,以免發生意外。
娟娟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上個星期天晚上這兒突然下了一場暴雨。星期一早晨娟娟和幾名同學一起去上學。當她們來到平時常過的小溪邊時,發現小溪已經變成小河了。她們幾個人正商量著該回家找人幫忙還是去學校時,娟娟說:“不如我先試試,如果水不深,我們就去學校。否則,我們就回去請大人送我們,好嗎?”大家一想,也是。於是娟娟就卷起褲腳,把腿伸進小河。可是她一不小心,沒抓穩同學的手,腳下一滑,掉到小河裏去了。不久,就被洪水卷走了。
同學們,因為我們年齡不大,身材不高,對洪水的破壞力和危害性的認識不是很清楚。所以,以後再碰上這種情況,千萬不要像娟娟一樣,盲目地去試探河水的深淺,否則,就可能出現意外。
二、雷擊的自我救護
林林讀四年級了,他暑假最喜歡的除了看電視外,就是往大山裏鑽,同山裏的小鳥、野兔、小猴遊玩。這天,他又和小朋友衝衝一起上山了。他倆抓了一隻小野兔,坐在大樹底下玩。忽然,天空烏雲密布,雷聲隆隆。眼看天就要下雨了,他倆站起身來準備回家。他倆剛離開大樹,就聽身後“轟”地響了一聲。他倆往後一臂,剛才的那道閃電把那棵大樹劈倒了,燒焦了的樹樁還在冒煙呢。好險啊!
是啊,雷電是一種深具破壞力的自然現象,它是發生在強降水雲中的放電和雷鳴,是雨天中經常發生的一種天氣現象,由天空中攜帶不同電荷的雲與雲之間摩擦而產生的。雷電發生瞬間可產生高電壓,可擊死或擊傷人畜,會影響飛機的飛行安全,幹擾無線電通訊,摧毀建築物。所以,如果我們對雷電不夠重視,沒有掌握必備的一些安全常識,就可能使自己處於危險之中。
①戶外遇上雷電襲擊的自救措施。如果下雨、打雷時我們正處在戶外,而附近又有建築物的話,應該立即躲到建築物裏去。如果這時我們正在野外,要趕快用衣服包好頭部,不要躲在高塔、大樹、電線杆等高物底下,並盡量蹲下,雙腳並攏,雙臂抱膝,頭往下低,盡量降低身體高度。切記:身上、手中不要攜帶金屬物品,包括帶金屬杆的雨傘,不能使用手提電話。如果身上帶有金屬物品,要把它們掏出來,扔得越遠越好。②碰上雷電時處在室內的自救措施。如果打雷時,我們正處在室內,首先,應立即關閉門窗,防止閃電“追”入室內傷人。其次,要關閉需要接收信號的家用電器,如電視機等,也不可以打電話。③不要靠近門窗、暖氣管道或自來管,以防遭到電擊。切記:打雷時,不要收取晾在鐵絲上的衣服,假如必須要收,也要趁不打雷時迅速收取。
三、遭遇風暴時的自救措施
星期天下午的繪畫班下課了,少年宮的同學跟前來迎接的家長一個接一個地回家了,隻剩下張毅一個人。因為他的爸爸媽媽今天都要加班。李老師一看,隻剩張毅了,而天氣預報又說,今天晚上有9級台風,所以打算送張毅回家。可調皮的張毅認為台風他已經習以為常了,沒什麼可怕的。所以,他趁李老師收拾東西的時候,獨自走了。張毅邊走邊玩,一看天快黑了,才加緊腳步往回趕。這時風越刮越大,路旁的廣告牌被吹得搖搖晃晃,空中到處飛舞著亂七八糟的東西3張毅開始有點害怕了,大聲喊媽媽。突然,他覺得頭被什麼東西撞了一下,接著,就什麼都不知道了。等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媽媽告訴他,在路上他被一塊木板撞了一下,幸好被一位叔叔看見了,及時送到醫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