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丁雄飛菡生著江寧胡其毅致果
易,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
詩,ィ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實命不同。ィ彼小星,維參與昂;肅肅宵征,抱衾與綢,實命不猶。(眾妾進禦於君,不敢當夕見星而往,見星而還,因所見以起興言其所以如此者,由於所賦之分不同於貴者。是以深以得禦於君,為夫人之惠,而不敢致怨於往來之勤也。)
禮,行役以婦人(疏曰:婦人能養人,故許自隨。)
魏表,魏淮陽王孝友表曰:古諸侯娶九女,士有一妻二妾。晉令,王侯官品一至九,置妾各有數。所以陰教聿修,繼嗣有廣。而聖朝忽棄此數,將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後族。故無妾媵,習以為常。婦人多幸,生逢今世。舉朝略是無妾,天下殆皆一妻。設令人強誌廣娶,則家道離索,身事,內外親知,共相嗤怪。
凡今之人,通無準節。父母嫁女,則教之以妒,姑姊逢迎必相勸以忌,持製夫為婦德,以能妒為女工。自雲受人欺,畏彼笑我。王公猶自一心,以下何敢二意。
夫妒忌之心生,則妻妾之禮廢;妻妾之禮廢,則奸淫之兆興,臣之所以毒恨者也。
請以王公第一品,娶八通妻,以備九女稱事。二品備七,三品四品備五,五品六品則一妻二妾,限以一周,悉令充數。不充數,及待妾非禮,使妻妒加捶撻。免所居官,其妻無子,不娶妾。斯則自絕,無以血食祖父,請科不孝之罪,離遣其妻。(按律七出條內一曰無子,一曰妒。)
卿大夫不可無侍妾,此皆天理人情之至,不可以褻行目之也。聖賢之同於凡夫在此,儒行之別於二氏亦在此。然而漁色,實士人之大戒也。與其漁於色也,孰與無二色,勢必不能無二。而念亦難於頓絕,則有品節限製之權焉。按禮,古者五等諸侯,皆有八妾。降及於士,則一妻一妾。國朝之製因之,藩國親王額設支俸之妾八人,郡王不得過四人,鎮奉國將軍不得過三人,則官僚當從郡王將軍之例無疑也。士即大貴,妾不得逾三四人,侍婢不嫌倍之。庶人雖擁素封之業,置二妾猶不大違於禮。內則曰:子有二妾,父母愛一人焉,子愛一人焉。是也,否則逾分矣。媵婢則可量寬其額,而過多亦導淫之也。
至於弱冠治經之士,褐未及釋。而一妻能治內事,則置妾乃荒業之端。待壯年艱嗣而議納妾,未晚也。媵婢則通房之所必須,而亦以少為貴矣。然愚猶以為傳家之道,子孫果能遠色貴德,尚矣,設有好佚遊好晏樂之氣質,則寧聽其漁於妾婢,而務禁其漁於外色,為其上千國憲,而下比群奸。此喪身忘家之本也。
儀禮名夫為君,名正室為女君。妾猶稱曰側室,婢之有子者曰婢妾。即側室亦不得稱矣。故夫之臨妾也,以君道為夫道。但有侍立而無侍坐,妻之臨妾也。
以母道恭姊道,與夫同席不命坐,與夫別席亦命坐,妾與子婦相參承,夫恒貴子婦而賤妾,以子婦有承祧之責而妾則不社會於廟者也。妻則上妾而下子婦,以妾任事夫之役,而子婦則事我者也。故妾侍夫側,嚐為子婦作引導。侍妻側,則女若婦俱當以肩隨之體讓妾。亦有不必讓者,宗子婦之長於父妾者是也。婢妾又下妾一等,而不得與嫡子之婦同班矣。蓋婢有子而附名於妾仍婢也,夫亦以婢臨之而已。妻則為夫為子,當稍優其待,而進之群婢之上。然亦班於妾後,而不得如妾之命坐也。飲食寢處,則當使之越群婢班焉。即無子而久禦於夫者,亦與之相上下可也。大概妻之待婢妾,與夫待妾之體同。婢妾之待妾,與妾待妻之體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