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做一個有信仰的人(1)(1 / 2)

Spirit of Audrey

不管怎麼樣都要做該做的事情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

人們常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是的,每個人家裏都有一本難讀的經,在我們身邊,你或許會看到一些家庭出現各種矛盾糾紛,也會看到因家庭糾紛而造成的不同悲劇,可謂是“形形色色”。普通家庭有爭吵,明星大腕家也同樣會爆發紛爭,奧黛麗·赫本在我們看來一定是成長在和睦溫馨的家庭中,否則怎麼會讓世人看見她如同天使般的麵容和內心世界呢?其實不然,赫本也和其他人一樣遭受過痛苦和磨難,但是她麵對曾經的傷害卻選擇了寬容和愛。

渴望父愛

奧黛麗·赫本出生於一個優秀的家庭,她的父親約瑟夫·維克多·安東尼·赫本·魯斯頓是一位英國銀行家,母親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一位荷蘭貴族的後裔,被人們稱為“男爵夫人”,在外人看來,他們應該生活得很好。但是,她在童年時遭受過很多挫折。她6歲時,父親因為支持納粹,而最終拋棄妻子和子女,不告而別。赫本幼小的心靈遭受到很大的創傷。接著在1938年,赫本的父母親正式離婚了,雖然父親在赫本的強烈要求和希望下,擁有探視家人的權利,然而事實上,他卻從來沒有來看過自己的家人。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赫本隨著自己的母親回到荷蘭的老家,與她的外婆一起生活。

雖然赫本一直是與母親男爵夫人生活在一起,長大後幾乎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即便母親對父親心懷不滿,但是赫本卻一直私下裏偷偷通過紅十字組織尋找自己的父親魯斯頓。從小到大,父親就是赫本心中一直解不開的結。終於,上天眷顧了她,紅十字組織告訴赫本的第一任丈夫梅爾·費勒,赫本的父親住在愛爾蘭都柏林。

費勒非常激動,就立刻給魯斯頓打電話,而赫本的父親雖然沒有見過這個男人,但是他知道這個男人是奧黛麗的丈夫。多年來魯斯頓會通過報紙、電影媒體等途徑,對女兒的電影事業和生活有所關注。他對梅爾·費勒這個名字一點兒也不陌生,當費勒在電話中說:“你們父女倆應該見一麵,這也是赫本多年來最大的心願。”魯斯頓非常禮貌地說:“我非常高興能再一次見到奧黛麗!”

當赫本知道將要和多年不見的父親相聚了,非常激動。赫本和費勒從瑞士搭乘飛機趕到都柏林,一進入酒店,就看見一個穿得很破舊但是氣度不凡的老人正坐在酒店的大廳裏,這個老人就是赫本的父親魯斯頓先生。赫本站在那裏停了幾秒鍾,但是她的父親沒有任何反應,臉上也沒任何表情,就像一尊雕像站在那裏一動不動。他沒有像其他老人那樣看見與自己分離多年的子女就立刻走向前,開心地去擁抱赫本。他並不是因為內心太過於激動而忘記了這一舉動,而是他根本不會表達自己心中對子女的愛,也或許他心中根本不存在這種愛。事情的真相也許大家都不會相信,赫本的父親其實是一個感情交流有障礙的人。

赫本見到這個自己在童年時代都很渴望撲進他懷裏,享受甜蜜父愛的老人,主動走向前,擁抱了自己的父親,就像其他女兒擁抱自己多年不見的父親一樣。麵對這樣一個曾經拋棄過自己的人,赫本最終選擇了寬恕,她並不是想要父親的道歉和解釋,她需要的僅僅是了卻多年來心中一直存在的心願。赫本強忍著眼中的淚水,隻是因為不想讓父親對自己和母親有愧疚感。隨後,他們一起共進午餐,天南地北地隨意聊天,聊得最多的其實就是赫本的父親,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後,魯斯頓先生並沒有去德國參戰,他從英國回到愛爾蘭,也一直長居在這裏,現在已經是第三次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