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很多人對於這兩部電視劇的褒貶評價不一。有人認為《康熙王朝》是曆史正劇中最好的一部。也有人認為《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還要精彩。不過,也有很多人喜歡給《康熙王朝》挑刺兒,比如“我孝莊”“五百年”之類的。還有人直接就認為,這都是歌功頌德的“大辮子戲”,不看不看,也罷也罷。
以筆者之見,最近一段時期內,恐怕很難再拍出像《康熙王朝》這種高水準的曆史劇,畢竟劇中的主要演員,如陳道明(康熙)、斯琴高娃(孝莊太後)、薛中銳(索額圖)、高蘭村(明珠)、茹萍(蘇麻喇姑)、李建群(容妃)、蘇廷石(姚啟聖)等等,幾乎無一弱角。也正是在這群老戲骨的演繹下,還原了一個相對真實而有趣的康熙朝官場生態。試想,如今乃至今後一二十年,哪部劇能聚集如此多的老戲骨?難啊。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兩劇都源於二月河的曆史小說。不過從藝術水準、內容層次還有邏輯推進、人物刻畫、去繁就簡等諸多方麵而言,電視劇似乎都高於原著。可以這樣說,其實是電視劇提升了二月河的小說,而不是二月河的小說成就了《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這兩部劇的編劇、導演乃至主要演員,他們對二月河作品乃至這段曆史的理解,恐怕不在原著作者之下。
中國人一向有修史、讀史、論史的習慣,而曆史也不僅限於正史或學術曆史,諸如曆史小說、曆史劇、通俗曆史等等,都是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和普及方式。就像一部優秀的曆史劇,會讓更多的觀眾關心並了解某一段曆史,哪怕是出於娛樂目的。
同樣不可否認的是,現在一些曆史劇往往流於戲說甚至架空曆史,這也會為人們認識曆史帶來很多的誤導之處,由此被人詬病也就在所難免。以此而論,在正史(或者說學術曆史)和曆史劇(或曆史小說)之間搭起一座相對真實的橋梁,這正是目前通俗曆史作品的任務所在。
筆者從事通俗曆史的寫作與普及工作已經不下十年,康雍乾時期的作品也已經推出三本。在這裏,要向前輩學者如孟昭信、楊珍、馮爾康、郭成康等諸位先生表示感謝。這些作品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再向大眾做進一步的普及。最後,也希望讀者能夠喜歡並繼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