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1月胎教最重要的是給胎寶寶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胎寶寶所生活的環境包括準媽媽的身體、父母生活的環境。年輕夫婦在計劃懷孕前就要開始學習環境安全知識,不要大悲、大怒、大喜過望,要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和情緒愉快,夫妻感情穩定、恩愛,切實保護好孕育中的胎寶寶,為日後他(她)的發育開個好頭。
第1周——與寶寶的約會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相信夫妻二人的心理和生理都已足夠經受這次“造人曆程”了。在準備經曆懷孕的第1周內,首先應該學習一些胎教方麵的相關知識,同時還要保持身體的輕鬆閑適,不要在大強度運動和過度疲勞的狀態下受孕。
胎寶寶還沒影呢
嚴格地說,現在還沒有“胎寶寶”。此時“胎寶寶”還隻是以精子和卵子的狀態分別存在於丈夫和妻子的體內。
這裏所說的懷孕第1周,其實是末次月經開始後的第1周。此時,“胎寶寶”還隻是一個正在發育的卵子,等待與精子的結合。
值得注意的是,精子和卵子的質量,除了與父母的身體狀況息息相關外,還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和幹擾。比如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藥物、電磁輻射、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等等,都將對精子和卵子產生損傷和危害。
母體子宮內膜重新變厚
由於此時尚未妊娠,所以女性的身體基本不會發生變化。在這個階段,女性的子宮內膜會逐漸變厚,準備排卵。未處於妊娠狀態的子宮猶如雞蛋般大小,妊娠初期,體積基本上沒有變化。隨著月經的結束,子宮內膜重新變厚,準備排卵。到了排卵日,成熟的卵子從卵巢中來到輸卵管等待精子,卵子在輸卵管中可存活12~24個小時。這種現象是有妊娠能力的女性每月都會經曆的過程,用肉眼無法看出其明顯的變化。
認識廣義胎教
為了促進胎寶寶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發育成長,同時確保孕產婦能夠順利地渡過孕產期所采取的精神、飲食、環境、勞逸等各方麵的保健措施。因為沒有健康的準媽媽,就不會生出強壯的寶寶。有人也把廣義胎教稱為“間接胎教”。
了解狹義胎教
狹義胎教是在胎寶寶發育成長的各時間段,科學地提供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麵的教育,如光照、音樂、對話、拍打、撫摸等,使胎寶寶大腦神經細胞不斷增殖,神經係統和各個器官的功能得到合理的開發和訓練,以最大限度地發掘胎寶寶的智力潛能,達到提高人類素質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狹義胎教亦可稱之為“直接胎教”。
廣義胎教與狹義胎教的不同
廣義胎教有利於準媽媽和胎寶寶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有利於保胎、養胎和護胎等保健措施的實行。狹義胎教相對於廣義胎教來說,偏重於品德、精神與性情的培養、陶冶和教育等方麵;主要指通過采取一些措施與方法,讓準媽媽置身於美好的事物、環境和氛圍中,不但使準媽媽品德高尚、精神飽滿、心情舒暢,而且由於“外象而內感”的作用,促進了胎寶寶智力、情感和性格等方麵的良好發育。
樹立正確的胎教目的
不少人認為胎教的目的是為了培育小天才,創造奇跡。這種誤解會導致胎教走入歧途。胎教雖然能夠有效地改善胎寶寶的素質,提高人口的質量,但不能夠使胎寶寶出生後都成為小天才,或成為智力超群的兒童。兒童成為小天才的因素很多,除了胎教,還有遺傳的因素、出生後繼續教育和環境的因素,以及個人的興趣、意誌、品德等非智力因素。因此,經過胎教的胎寶寶隻是有可能成為小天才。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胎教有利於胎寶寶在智力、個性、感情、能力等方麵的發育,有利於其出生後在人生道路上的發展。
胎教促進胎寶寶良好發育
胎教可以盡可能早地發掘個體的素質潛能,讓每一個胎寶寶的先天遺傳素質獲得最優秀的發揮。現代科學的發展已證明,胎寶寶不僅具有視覺、聽覺、活動和記憶能力,而且能夠感受準媽媽的情緒變化。在妊娠期間,采取適當的方法和手段,有規律地對胎寶寶的聽覺和觸覺實施良性刺激,通過神經係統傳遞到大腦,可促進胎寶寶大腦得到良好的發育,不斷開發潛在能力。使一個優秀人才所具備的豐富想象力、深刻洞察力、良好記憶力、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等在胎寶寶期間通過胎教得到潛在的培養。
胎教促進胎寶寶大腦發育
集情感化、藝術化、形象和聲音於一體的胎教內容,可以有力地促進胎寶寶右腦的發育,提高孩子出生後知覺和空間感的靈敏性,使胎寶寶具有音樂、繪畫、整體和幾何空間鑒別能力,並豐富胎寶寶的情感,活躍胎寶寶的形象思維,提高胎寶寶直覺判斷的正確性。同時,胎教能給胎寶寶以新穎鮮明的信息刺激,具有怡情養性的作用,從而有利於胎寶寶大腦的健康和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