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8.16“教師專業發展積分製”的探索
(一)指導思想
年輕的學校,集團化的辦學模式;一再擴大的規模,年年都有一群專業知識、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的教師調配到我校。麵對這一現實,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能否停留在“齊步走”,或者“你不說,我不做,你說了,我應付著做”的局麵呢?
為此,我們製定了《教師專業發展積分製度》,將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情況通過具體的量化標準,以“積分排行榜”的形式出現在校園網首頁,顯示各個欄目積分前二十名以及總積分前二十名教師的排行情況,並即時更新。這一做法試圖體現這樣的思想:讓每位教師對自己負責,找到自己的起點,規劃自己、管理自己、發展自己!學校隻提保底要求,守住專業要求的底線,而留出廣闊的空間,鼓勵教師群體、個人在達到保底要求的基礎上,自主向上發展。我們想通過這一製度向教師傳遞以下思想:
1.你是學校的財富。各人頭上一方天,每個人都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與潛力。不管一個教師原來的專業水平是怎樣的,和學生一樣,我們都可以不斷成長!學校不應隻關注幾個“台柱子教師”,每個教師都應進入管理者的視線,都應給他們創造發展的機會和平台。學校不斷給教師這樣的感覺:每一位教師,都是學校的財富!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舞台!“專業發展積分製”通過網絡,動態呈現全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情況,促進教師間的資源共享,展示每位教師的業務風采,記錄教師專業成長的點滴進步,促使教師之間的競爭與合作。
2.你是自己的主人。促使每位教師都能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將專業成長看做是自身發展的迫切需求,成為自我專業發展的設計者、管理者、促進者,從而最終實現孩子更優秀、自己更優秀、學校更優秀的多贏局麵。
3.你的態度很重要。參與,是最重要的;過程,比結果重要;態度比成績重要!這種觀念應該深入每位教師的內心。《教師專業發展積分製》與我們以前的製度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區別:我們更關注教師的參與熱情,更關注教師的專業態度,而適當淡化結果與成績。如論文評比,隻要教師寫了,符合一定的要求,就予以確認增加分值;“特色發展”中,教師們用一定的形式將自己在班主任工作、學科教學方麵的特色工作加以呈現,即以加分。
(二)操作要點
1.教科處製定《教師專業成長積分製實施細則》
我們製定了操作性較強的實施細則。對教師提出三項基礎要求,並鼓勵教師在若幹方向中,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重點發展的方向。三項基礎要求分別是(每項10分):
上一堂好課:以教研組推薦與個人申請相結合的形式,每人每學年至少上一堂公開課,由教研組組織評課。
參與一個課題:每位教師都要積極參加課題研究,主動申報各級各類課題。
寫好一篇論文或案例: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論文或案例、隨筆,參與學校及上級教研部門的評比。
2.教師製訂《學期專業發展個人計劃》
我們將學校工作整合細化為《教師專業發展學期計劃》,每位教師根據自身特色及自己所任學科、任教年級等實際情況,在計劃中選擇自己本學期的重點工作。這個計劃相當於一把梳理工作的“梳子”,能夠幫助教師井井有條地完成一學期的工作;又相當於一個備忘錄,提醒教師及早準備、及時完成。
3.校信息技術中心利用網絡建立平台
“個人發展空間”:在校園網中,我們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個人發展空間”,除了遞交教案、案例、論文外,還有“個人博客”、教師間相互傳達信息(如教研組活動、各種教研信息等)的功能。《學期專業發展計劃》也通過網絡製訂,並動態地保存在這個空間中。
“積分排行榜”:隨著教師以網上遞交各種資料,校園網首頁的“積分排行榜”動態地顯示總積分前二十名的教師名單,點擊進入內頁,還有各分項前二十名教師的排行榜,所有項目的“前二十強”在不斷變化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教師有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