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絕淩峰英雄試險(1 / 2)

煙漫青山,霧罩林海,碧影冷森,群山巍峨。早見冬至已去,驚蛭初醒,鳥語花香,古賢有一詩單道這般時節的美景,[春野]為證:

殘竹飄絮敗柳新,寒江澀波碧水銀。撲香彩蝶歡翩繞,比枝鴛鴦醉啼音。芙蓉暗笑臘梅落,千山雪退水如煙。幾許秋楓色染綠,更有枝花映草青。

正是開春之時,氣候回升溫暖,怡人心脾,此時此節,最得遊賞。古蜀山河,川流天峽,山抹粉黛。隻見一處峰巒之間,方圓中獨立起一座千丈危峰,挺拔高秀,搶百十裏眼境風騷。此山峰有名,喚做絕淩峰。甚為險峻,教人望而肅敬,不可攀爬。遙遙望之,似峰入雲,石柱擎天。接攘天宮大道,觸手可摘星辰,常人如何敢攀?

偏其不然,常人不可預想之事往往總是出乎意料,反生其巧。隻見絕淩峰之顛,果真傲立著一個劍客,在那四處眺望。那少年姓楊名瓊,中原著名劍客、劍風天王楊順天之後。然他卻並不知曉自個身世,與楊順天也隻是一般師徒相稱,二十年間一直如斯。

我且不說他是如何的來曆,這楊瓊似乎是剛攀上這陡峭絕壁的山顛,累得一身臭汗,唏噓半晌,不住的用袖腕點擦額頭汗水。他山巔上座立無常,四周打量一番,見眼前更無其他高峰,精妙的發現自己已經飄拂於雲海中,霧繞其身,茫雲冷清。他不禁嘀咕道:“這座山峰雖小,卻又陡又高,萬分危險,站立山頂之上,身在雲霧之中。我記得此刻已近卯時,怎的卻還這般大霧天色?”

楊瓊正納悶不解其惑,握劍倚座,隻待天明。頃刻,忽覺山風寒呼嘯,吹聚雲霧來襲,將他又刮又刺,好不寒冷。那陣山風過盡,不一時便見天色漸漸明朗開闊,雲開霧散,卷入九天。東方緣邊的扶桑國度,金日須生,一道金光刺芒過後,天色大為好轉。他十分的歡喜,雙睛遠眺觀賞日初出之美。刹那,世界清朗在眼前,光明耀鏡,端的是一派好景色。

他喜不自勝,暗自稱奇,心想我能看到日出之景,亦享受仙境神怡,如此這般,總是不曾虛勞費了一番精神。驀然間尋思起“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唐詩名言,今番也當是深有體會,但見:

江山披秀,乾坤舒青。風飄雲崖天山落,煙海巒疊五嶽飛。虎嘯橫山,無非獨霸野嶺。猿啼竄林,循爭一山之木。花鮮穀上,爭豔為誰?溪流澗下,葬花垂淚。

逆流石魚不倦,跳躍龍門非池物。燕雀恨低哀鳴,空仰鴻鵠碧空行。高涯解流三千水,滋潤草木去舊年。風寒席卷山尖霧,致使光明從更新。

此刻楊瓊飽賞景秀之美,濃情悄然退卻,無意在山顛多留,正要覓下山的路徑。猛的這絕淩峰甚是怪石切就,隻人望山峰上攀爬卻是不難,隻需蹬足攀牢既可,若是下山時,當真是險懸。這絕淩峰的山顛猶如一快方方正正的青花巨石,高低近有千丈,顛口下方的百十丈並無禿尖石枝冒出,人往下退時,必要尋規下攀,不可胡亂大意。貿然下蹬,必然損命。

楊瓊驚嚇中省悟道:“是我的不是了,我道這山峰難爬哩!原來是這等危險,害得我費了不少的氣力。為何我初時卻渾然不知?如今困在這兒,上不得天,下不得地,又無人來救,這該如何是好?”

焦急徘徊之間,禁不得思緒萬千,雙睛一撇之際,忽見側旁的淩石暗裏有幾行筆跡,好奇一看,見是有八句整潔清晰的詩句。驚奇之下,蹲身尋頭念道:

山顛伴殘月,老朽思嗟噓。江湖風塵路,歲月歎歌桑。茫茫南柯夢,渺渺萬事空。高語多餘恨,沉吟更思憂!一目回首望,感思煙霧中。 秋賞至題

楊瓊反複念畢,琢磨半晌,用手指輕拂這石筆之作,見字字入石幾許,或是輕描淡寫,或是重指力刻,皆有門道。借上這石壁裝裱,見解深奧,意味頗蘊。感慨不盡,甚覺題詩人真乃世外高賢。若非驀然回首的高明前輩所題留,當今濁世,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凡夫俗子,無不垂誕於功名利祿,爭名奪利,忘恩背義。便是今日的海誓山盟,明朝也會是風言浪語,怎會有此等豪邁的情懷?

他一時被詩中情意所感染,正欲下山,卻又楞的發現側麵也有一首油詩,五律八句。楊瓊十分驚喜,滿以為這山峰如此險絕,隻道是自己一人敢於登山,卻不料早已有人之前便捷足先己,且不止一人,又留下詩印為證,不得不驚。又將詩尋頭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