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長篇都是作家的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命運。《私奔生活》是藍藥師精心打造的第二部長篇,算是我的又一個孩子。孩子當然都會有老爸的烙印,這部作品在內容上仍然沿襲我比較熟悉的都市類題材,語言風格也依然是冷幽默。比起我之前的作品,這部作品更加老辣和成熟,對現實的批判與解構也更讓人深思,應該會讓更多的人笑著歎息——當然這都是我自己的看法,這跟父親評價自己的孩子一樣,說再多讚揚的話也都是理所當然的事。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而常說的“要客觀地評價自己”,在邏輯上就是個病句。所以藍藥師希望你能擁有一本《私奔生活》,閱讀此書時讓自己的靈魂跟著藥師“私奔”一次,我相信這會是一段獨特的旅程。然後藍藥師真誠地等待著你玩味過後的鮮花或板磚,無論是花還是板磚我都接受,因為這才叫客觀。

這部作品曾在我的老巢“天涯社區”有過一個非正式的版本,以《香格裏拉的靈魂》為標題發表。之所以改成現在這個書名,是因為我在裏增添了幾絲“私奔”的元素,對原作也進行較多的修改,取義是“靈魂的私奔”,我覺得這更符合我寫作時的基本立意,也更加“潮”。當然跟我的上一本,那個在2010年曾鬧得滿城風雨的“大哥”相比,這個“孩子”無疑要低調很多。我相信,這部作品在都市類中還算得上是有點自己的風格和味道吧!你是否喜歡我無法保證,但我敢保證,我一直努力讓我的文章保持一貫的犀利與幽默。這種努力是真誠而艱難的,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自然也會收到它的成效。當然受本人水平局限,裏麵的硬傷或者敗筆也在所難免。我的“藥粉”在跟我互動時,就提出過一些中肯的意見。我在感謝他們的同時,並不隨他們的意思修改,我曾說了這樣一段話:我深深知道我的作品不完美,但並不奢望它會完美。因為我深深知道自己就不完美。所以,我也懇求得到大家的包容,不僅包容我的深刻和勇敢,還包容我的平庸和懦弱。

屈指算來,藍藥師也算是寫了不少字了,估計還會一直寫下去。靠朋友抬舉,這兩年也獲得了不少虛榮。但真正讓我高興的是因為寫字擁有了一群“藥粉”,拜了好多良師交了好多益友。真正讓我堅持下去的還是從創作本身得到的創作快感。在寫《私奔生活》時,這種快感就出現過多次,這是一種高峰體驗,有時又會轉為絕望感。我想讀者在讀這個作品時,多少也會感染一些我的這些情緒吧。我認為這種情緒的傳達,就是文學存在的最本質和最簡單的理由。我希望讀者能記得我的作品,這是作者最大的榮耀。至於作者,能忘就忘了吧。至少這兩年,厚顏無恥地抬舉一下自己,也勉強能稱“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但現實中的藍藥師其實隻是個符號,一朵浮雲,一個喝著茶編著故事享受簡單生活的人,跟新聞名人沒有什麼關係。寫字的人隻希望他的文字存在下去,而不是其他。《私奔生活》其實就是這樣一種存在方式。

說起絕望感,清晰地記得當我寫到本書主人公柴米血洗馬頭莊“踹寡婦門,挖老人墳”這個情節時,我的絕望感被自己的文字激發了起來,又發現自己的主人公在兩個女主角中間無法抉擇,於是更加絕望了。心煩意亂間我就莫名地聯想到了死亡。那天恰好看了葛優的《非誠勿擾2》,我開玩笑地跟自己太太說:“幾十年後如果我走了,把我扔到大海裏喂魚吧。然後你告訴那些魚,這個人類寫過幾本書,很多人類看過,有的很喜歡,有的很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