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並沒有告訴學妹閱讀帶來的作用,我直接說:“堅持。”因為,我深知自己之所以經常閱讀,是因為堅持閱讀,把堅持閱讀當成了一個習慣和態度。你隻有堅持下去了,才能有收獲和提升。
於是,學妹繼續說道,她說自己參加了一個“21天閱讀養成計劃”,希望自己也可以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我自然是支持的。
因為,如果一開始你想要做一件事情,而自己沒有辦法堅持下去,那麼,有人監督也是一件好事。但你要記住,別總是要人監督自己做事。畢竟,我們早已不像小時候,需要大人的監督才能完成作業。
我們已經是成年人,成年人要學會自我控製和足夠的自律。
學妹參加21天閱讀養成計劃後,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她每天都會在朋友圈分享一下自己的閱讀心得。也許,這是她參加的計劃裏的需求。
大概過了一個月後,我再次想起學妹的這個閱讀計劃。我問她,現在是否還在參與這項活動。
學妹的回答是,在閱讀計劃進行到一周後,她就沒有繼續了。我詢問原因才得知,她常常會忘記打卡。
為什麼會忘記呢?因為,不是在忙其他事,就是在和朋友逛街聊天。
習慣這個東西,不是你想堅持就可以堅持,你得付出行動。
因為,行動是最好的證明,是可以見證你是否堅持下去的憑證。
學妹之所以沒有堅持閱讀,一是因為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二是不夠自律,也就是因為懶。她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其他事情和玩上,這樣自然是沒有任何收獲。更別說,堅持。
前段時間,好友Z在微信上跟我抱怨說,她製訂的減肥計劃沒有成功,買了幾千塊的減肥套餐也因為沒有吃而過期了,浪費了。
我問她,是什麼原因。
Z說,沒有時間啊,有時候就忘了。
我接著說,那你跟我聊天怎麼有時間?你怎麼不利用跟我抱怨的時間去減肥,去吃自己買的減肥套餐?
Z發來無奈的表情說,哎,堅持不下去哦,一想到下班後還要去運動就覺得累。所以,就一直拖著。
其實,Z跟學妹的情況很像。一個不是不願意去閱讀,另一個不是不願意減肥。二者之間,有個共性,都是因為太懶。
而“懶癌”這個詞,常常被很多人拿來調侃自己。這是大部分人的一個通病,這個“病”並非治不好,就看你願不願去做,願不願意堅持下去。
你說,你要堅持每天閱讀,可是,你卻一直躺在那裏一遍又一遍地刷著手機微博、朋友圈,逛著網店。
你說,你要堅持早起跑步,可是,鬧鍾響了你卻還在昏昏欲睡。
我們總是會為自己製訂很多計劃,卻很少真的堅持下去。我們之所以堅持不下去,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太懶。
說實話,我也曾這樣過。總是會找各種借口,為自己的堅持不下去找理由。但慢慢地,我發現,自己既然要去做一件事,如果沒有堅持做下去的話,我心裏會很慌,也會懊悔自己沒有堅持,影響了自己的心情。
堅持是一種狀態,是你是否能夠自律的態度。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就足夠的自律,他們每天都會給自己列一份To do list。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一天需要完成的事情,一步一步地按照自己的計劃來。
也許,你會覺得麻煩。但是,當你堅持做下去了,你會發現自己過得很充實。時間,也就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你所收獲的,自然也就比自己想象中的多。
相反,你將一無所獲。
那麼,我們如何告別自己的“懶癌”呢?
第一,心理認知。
所謂心理認知就是在心裏重視起自己所要堅持去做的事情。
如果,當你計劃做一件事情,自己都不足夠重視的話,談何堅持?
我在寫作的時候有個壞毛病,總是在心裏暗示自己時間還多,不急慢慢寫。恰恰正是因為這樣的心理,導致我經常拖稿。
於是,為了改變這個壞毛病,我給自己製定每天必須都要完成一篇文的要求。時間久了,自然也就養成寫文的習慣。而且,寫文的時候,我通常會關閉自己的社交,手機調成靜音模式。
第二,合理分配時間。
沒時間,好像經常會成為我們堅持不下去的一個理由。你為什麼沒時間?是因為太忙?還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怎麼分配時間?
這個時候,你可以將自己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比如,我從事的工作經常需要加班。空閑時間,完全就是在上下班路上和下班、節假日。
通常,工作日我會把自己閱讀的時間安排在上下班路上,寫文時間安排在下班後。一到周末節假日,我則會寫下自己一天需要完成的事情,按照步驟一步步地來。這樣,時間也就被自己合理地分配了。
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多利用碎片化時間來提升自己。有時候,並不是你差,而是你懶,而是你不知道比你優秀的人有多努力。
第三,自我意識對自己的影響。
這裏的自我意識,並非是自我認識,而是當你決定做一件事,自身能夠清楚地知道這件事對自己帶來的好與不好。
你可以給自己一個假設,例如,你堅持加班一個月,你的薪資、你的工作能力都會得到提升。那麼,你是否會這麼做?是否能夠堅持下去?
堅持下去了,你就能有所收獲。堅持不下去,你就隻能看著別人比自己拿到更高的工資。這就是自我意識到事情的影響。
第四,製訂一份計劃。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做任何事情,我們需要一份計劃。計劃,可以更好地幫助自己堅持下去,也可以改變自己懶惰的性格。
我們可以從短期計劃開始來執行,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年。你都可以去製訂一份計劃,有了計劃你就知道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你就有了一定的目標。
第五,自我獎勵。
任何事情堅持做下去了,最後獲得回報時,都會很開心。那麼,你可以利用獎勵模式來鼓勵自己。當然,獎勵也要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而定,能力範圍內即可。
比如,我這周堅持閱讀完一本書了,那麼,我就可以獎勵自己放鬆一天;我這個月工作績效達標了,那麼,我就可以獎勵自己逛一次街,買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我這個月堅持跑步了,那麼,我就可以獎勵自己,為自己辦理一張健身卡;等等。
第六,付出行動。
言必信,行必果。
不論什麼事情,最重要的還是行動。你沒有付出實際行動,製訂再多計劃也沒有用。
行動是你堅持和邁向成功的一塊墊腳石,也是判斷你是否有毅力的關鍵。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天生的懶。我不是,你也一樣。
所以啊,別再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從現在開始,如果你想做或者正在做的事情一定要堅持下去。
你隻有堅持下去了,才能夠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你才能說,你真的努力了。
那些你曾逃避的過往,終有一天會釋懷這麼多年,她應該都在努力讓自己融入她錯過的世界、錯過的圈子、錯過的人。
已是晚上十點多,我正戴著耳機,雙手敲打著鍵盤,想要寫一篇連載的稿子。正當自己為寫不出下文而煩惱的時候,手機突然響起。來電顯示:阿秀。其實看到來電顯示的時候,我是有那麼兩三秒覺得自己應該是看錯了。當我回過神仔細看時,沒錯,是阿秀,偌大的來電備注顯示在屏幕上方。我和阿秀已經整整兩年沒有聯係,沒有任何聯係。
按下接通鍵之前,我有點緊張,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開口,電話接通的時候是阿秀先說的話:“簫,你在幹嗎呢?”她還是一如既往地用著親昵的口吻稱呼我,隻是這次是以普通話口音發出,顯得更加溫柔與親近。自從她去北方讀書後,我們很少見麵,上次見麵還是在兩年前。
“阿秀,你怎麼想起來給我打電話?”
“我剛下課,在回宿舍的路上,無聊,翻看手機給你打個電話,你最近怎麼樣呀?”
“嗯,我很好,你呢?在學校怎麼樣?”
“馬上要畢業了,考完最後一科,我也就畢業了。”
“恭喜你,終於畢業了。”我發現自己在說出終於這兩個字的時候,明顯變得慢半拍。
“我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畢業後準備做什麼?”
“之前看你朋友圈,你不是在學校實習當老師嗎?有沒有想過繼續做老師?”
“哦,老師啊,有的,我可能會回老家縣城,如果專八能夠順利考下來的話。”
“阿秀,你還是那麼優秀。”是的,她還是那麼厲害,讀書總是比我們厲害,即使發生過上次那個意外,阿秀還是那麼優秀。
“等我有機會去省城看你,想你了。”
“好的,等你來,我也想你。”阿秀比起兩年前甚至說比起五年前開朗了許多,說的話也多了一些。電話接通到一半的時候,大概是因為信號不好,我們就掛斷了,換成了微信語音聊天。
我和阿秀是發小,我們出生在一個很偏僻的小村莊裏。記憶告訴我,小時候我和阿秀並非很合得來,那個時候喜歡分幫結派,而我和阿秀總是對立的。現在回想起來總覺得是幼稚的美好。後來,因為父 母工作的原因,我隨著他們去了南方。我所有和阿秀有關的記憶也隨著我去了南方,顯然都是彼此之間打鬧、不好的記憶。
生活在南方那些年,父母也時常在我耳邊說起阿秀的事。當然,都是成績很優秀、很努力、很聽話,除了這些就再也沒有別的。中考那年,因為戶籍的原因不得不轉學回老家,在村口遇見了阿秀,那個時候我們好像才真正地重新認識彼此,我們都變得不再是小時候的模樣,唯一不變的是阿秀成績還是那麼優秀,她的成績是村裏所有同齡人中最好的一個,所以大人們都希望我們向阿秀學習,也正因為這樣,初三那一年,我們一個學校但不同班,我時常會跑到她的教室與宿舍找她,讓她給我補習。
學校是寄宿式的,每到周末才可以回家,那時候回家的路很遠,騎自行車要一個多小時,還是山路。我是個天生就害怕走人少的山路與夜路的人,阿秀則膽子比較大,她常常會帶著我,讓我緊隨其後。
我們時常會在回家的路上,把自行車停在山腳,然後爬到山上去采摘各種野花草;經過列車軌道的時候,會停下來數列車有幾節;會在彼此學習壓力大的時候,給彼此寫安慰和鼓勵的信件。這些大概都是我們回想起來覺得最美的畫麵。
那個時候,每逢周一早上大概四五點就要早起前往學校,天還是黑的,阿秀總是會隨身帶著一個手電筒,然後為我照明。那年,我找不到什麼好的詞來形容彼此的友情,隻是覺得有一雙手將我們拉近,不需要過多的言語,不需要華麗的修飾。
我一直都覺得阿秀是個堅強、樂觀的孩子,起碼在我眼裏她是這樣。她出生於單親家庭,從小與她的媽媽相依為命,這也是我後來才知道的事情,關於這些我也不敢多問,我怕觸及她內心深處的柔弱,我不問她不說。某些時候我是心疼她的,她有一副鎧甲,我 們看不到也摸不著,她所有的樂觀都是一道防護網,她努力學習,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她一直背著好孩子好學生的稱呼,這其實也是一種壓力。她心疼她的媽媽,她想要努力地改變環境,放假的時候 她就幫著家裏務農,減輕負擔,無論嚴寒酷暑你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中考,阿秀以七百多分考上了縣城最好的高中,隻要進了那所高中,就等於有一隻腳邁入了大學,而我,則在另一所不上不下的高中。
“簫,我覺得自己的圈子很小,不敢去交朋友。”
“阿秀,別把自己逼得太緊,你可以嚐試著去與身邊的同學彼此交心。”
“我常常神遊,無法集中精力。”
“你指的神遊是什麼?”
“就是,我會看一個東西很久,然後,我就胡思亂想了。”
“胡思亂想,你在想什麼?”
“我也不知道想什麼。”
“嗯,你可以多跟同學跟室友溝通。”
“簫,你在做什麼?”
“我在寫東西,寫自己的文章。”
“你還在堅持寫作?”
“是的,你知道的,我很喜歡。”
“真好,我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脫軌了,微博、微信,我都不玩,隻有今天才和你微信聊天。”
“阿秀,你可以嚐試著接觸一些新鮮的事物,別害怕。”
阿秀發生意外是在高三那年。
高三是學習壓力比較大的一年,大家都在想著怎麼可以在高考的時候,考出好的分數,雖然馬上高考,但都想著多爭取一分是一分,我不例外,阿秀也不例外。
聽到阿秀出事的消息是晚自習過後,爸媽給我打來電話告知的:“阿秀出事了,你知道吧?”
“什麼事,老爸。”
“她因為學業的壓力過大,瘋了,現在已經在市醫院接受治療。”
“老爸,你確定沒有嚇我。”
“沒有,你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不要有什麼思想負擔。”
掛完電話,我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打電話再三確認,結果是真的,那晚徹夜無眠。
阿秀生病了,在精神院調養,也因為這樣休了學,原本六月我們是要一起高考的。她開始忘記了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這樣對她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她太累了。
自阿秀生病以後,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見過她,去她家找她也沒有人,大門永遠都是關著的,我不知道她去了哪裏。聽村裏人說,其實她一直和媽媽在家,也有人說她還在醫院治療。
村裏很多人都在說,阿秀以後該怎麼辦,一個好好的孩子,竟然……這是大家對阿秀日後的擔憂與關心。
我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對於有關阿秀的一切,我開始隻能靠聽說。
再見阿秀,是在大一寒假,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去阿秀家,阿秀坐在門口,已經不再喜歡說話了。一個人悶著頭,我們幾個人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我們知道她大概是記不得我們是誰,不知道該如何說起 ,或者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她臉上不知所措的表情讓人心疼。
“我記得你,你是簫,我看到好多你給我寫的信,我在回憶每一個人,隻是有時候比較吃力。”她突然說出了這句話。
我突然無法抑製住自己的眼淚,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因為太激動,是的,她還記得我,她正在努力回憶著每一個人。
我曾經想過,那個時候的阿秀內心到底是承受著多大的壓力,才會導致生病,一直以來她的心態都是非常樂觀的,是個積極向上的好姑娘,她的內心應該是苦澀的,在她知道自己生病以後。
阿秀在次年如期參加了高考,結果很理想,在北方的一所師範大學,她再次開始了自己全新的人生。
“哈哈,我沒事,說實話,我現在回想起來自己以前生病的事都覺得好可笑,隻是有時候還是比較害羞,不知道怎麼與人相處,我害怕他們會離開我,因為我曾生過病而離開我。”
“阿秀,恭喜你,你成功了,你開始會笑著說過往,你現在不要急著去與人相處,打開你的心扉,我們還會遇到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我相信喜歡你的人會一直在你身邊。”
“哈哈,有沒有戀愛啊?”
“你呢?阿秀,有沒有遇到真命天子?”
“我這不是在努力地遇見嘛。”
“哈哈,阿秀,趕緊的。”
“嗯嗯,我現在馬上去注冊微博啥的,好和你溝通。”
“好的。”
這麼多年,她應該都在努力讓自己融入她錯過的世界、錯過的圈子、錯過的人。
兩年前見到阿秀的時候,她曾告訴我,她覺得自己生病的時候與這個世界是隔離的,隔了很遙遠的距離,她不知道怎麼來拉近。有那麼一段時間,她向全世界隱藏自己,逃避著那些過往,她脆弱得像張紙,一戳就破。她害怕身邊的人會因為病情而遠離她,而嘲諷她。
如今,兩年後,我們再次線上聊天,我可以感受到,她已經很努力地走出來,她想證明自己,證明給所有人看。她其實沒有遠離,隻是消失了一段時間,休息了一段時間。我想會有那麼一天,她能笑著談及過往的自己,因為她在慢慢學著釋懷,學著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