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智慧:改變命運的資本(3 / 3)

同樣,一個問題的出現,智者與愚者的處理方法是不一樣的。

這就是不同的反應,產生了不同的結果。

有人賣自己種的600公斤大蔥,可由於大蔥大豐收滯銷,賣了一天了也沒賣出去。這時走來一個買蔥人說我就喜歡吃大蔥的葉子,不想買蔥白(蔥莖),你要是能賣,這些蔥葉我全包下了。

賣蔥人猶豫了。他想,把蔥葉子用刀切下,蔥白賣給誰呢?

正巧,這時又走來一個人,說:“我這個人就愛吃蔥白,不願吃蔥葉子,隻買蔥白你賣嗎?”

賣蔥人大喜說:“可以可以。我這大蔥6角錢一公斤,你二位全包下吧!”

第一個買蔥人說:“我買大蔥葉子3角錢一公斤,他買大蔥白也3角錢一公斤,我倆各花3角錢,給你6角錢一公斤。”賣蔥人心想,兩個人各給3角錢,還是合我那6角錢一公斤,而且他們又將600公斤大蔥全部買下了,也是不錯,於是用刀將蔥從中間切成兩段,將蔥葉和蔥白分開賣掉了。

三個人成交後,賣蔥人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可仔細一算,600公斤的大蔥隻收了300公斤的價錢,怎麼想怎麼不對勁,可又說不出這蔥怎麼隻賣了一半的價錢。

從上麵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采用惰性思維所產生的糊塗結果。賣蔥人不知道自己吃了大虧,而買蔥人也不知道自己占了大便宜,這就是糊塗買糊塗賣。如此糊塗,不後悔才怪呢?

賣蔥人隻想兩個人各付3角錢還是合成那6角錢一公斤,用刀將蔥分成兩段從分量上是有些損失,可怎麼也損失不了一半呀,600公斤怎麼隻賣了300公斤的價錢呢?

如果賣蔥人能從惰性思維中醒悟過來,多想一想,不被兩個人各付3角錢等於6角錢的假象所蒙蔽,就會發現,大蔥用刀切開後變成了3角一公斤,而沒用刀斷開之前,大蔥的葉子和蔥白都是6角一公斤,那麼就會恍然大悟了。

某村有位漂亮的姑娘,求親的人很多,可都沒有求成。一天,有一位小夥子的父親來求親,姑娘的母親說:“我姑娘的彩禮很簡單,就是要求你家第一天送一分錢,第二天送二分錢,第三天送四分錢……以此類推送滿一個月,就完婚。”

小夥子的父親欣然同意,這彩禮太簡單了,於是就每天送錢,可送了半個月就發覺再也送不下去了,後來仔細一算,一個月要送10萬多元錢。

這就是平麵思維讓他隻想到一分錢,惰性思維讓他覺得一分錢別說送一個月,就是一年也沒多少錢呀,結果卻不是那麼簡單。

可見,不願思考或隻作短暫思考,就自然地形成一種無意識的惰性思維是不行的。

敏銳的思維、長遠的思維、立體的思維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必須了解思維,認識思維的重要性。

人因為具有思維能力,因而可以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從而能改造世界;人因為具有思維能力,因而可以認識“我”與“非我”,認識人我關係和物我關係,從而能在社會生活中正確定向。

人們都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希臘的蘇格拉底用辯證法(主要是啟發問答法)來教育學生。中國的孔子認為,學習知識和發展思維能力是同等重要的,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現代科學知識浩如煙海,出現所謂“知識爆炸”的情況,單靠“死記硬背”已不能滿足學習的要求,而更重要的是要善於學習,善於開動腦筋有目的、有選擇地學習;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舉一反三;善於創造性地學習,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習質量,才能更好地開發人的聰明才智,才能做到無怨無悔。

三、智慧人生的四個特質

1.以心換心

一個能夠尊敬別人的人,即使他生理不健全,但他的精神是完美的,同樣會贏得別人真誠的尊敬。

一個小女孩因為長得又矮又瘦被老師排除在合唱團外,而且,她永遠穿著一件又灰又舊又不合身的衣服。

小女孩躲在公園裏傷心地流淚。她想:我為而什麼不能去唱歌呢?難道我真的唱得很難聽?

想著想著,小女孩就低聲地唱了起來,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為止。

“唱得真好!”這時,一個聲音響起來,“謝謝你,小姑娘,你讓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小女孩驚呆了!

說話的是個滿頭白發的老人,他說完後就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時,那老人還坐在原來的位置上,滿臉慈祥地看著她微笑。

於是小女孩唱起來,老人聚精會神地聽著,一副陶醉其中的樣子。最後他大聲喝彩,說:“謝謝你,小姑娘,你唱得太棒了!”說完,他仍獨自走了。

這樣過去了幾個月,小女孩家搬離了那個街區,遠離了公園,她也沒再去過公園。

許多年後,小女孩成了大姑娘,長得美麗窈窕,是本城有名的歌手。但她忘不了公園靠椅上那個慈祥的老人。於是她特意回公園找老人,但那兒隻有一張小小的孤獨的靠椅。後來有人告訴她,老人早就死了。

“他是個聾子,都聾了20年了。”一個知情人告訴她。

樂於助人之所以被稱為美德,就在於其行為毫無不良動機,不求回報。

哲學大師第歐根尼為了充實自己的學習,四處雲遊。

一天第歐根尼來到了河邊,由於水深流急,他不敢蹚水過河去。恰好有個好心人見他為難,就把他背到了對岸。哲學家大為感動,不斷誇獎好心人,並歉意地說自己身無分文,沒法報答他。這時好心人又看見有人在對岸不敢過河,於是又幫那人過了河。第歐根尼這時候明白了,他說:“看來我不用愧疚,因為你根本就不在乎我的名望,幫我隻是你的本性驅使罷了。”

所以不妨以此自勉,在別人有困難時,多替對方想想,不要過於在意自己。這樣一來,幫助別人也等於幫助了自己,也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

每一次鼓勵都是給別人多創造一次機遇。人需要鼓勵,就如植物需要水一樣,離開鼓勵,我們就不能快速地進步。

善於鼓勵別人,既幫助了別人,也美化了自己,是一種智慧之舉。擁有智慧的人從不把對手當做敵人,而是把對手當做自己的夥伴,可以幫助自己在競爭中提高智慧和能力。

福克斯博士講了個故事:

有個名叫西拉斯的人,在一個小鎮上開著雜貨鋪。這鋪子是他爸爸傳下的,他爸爸又是從他爺爺手裏接過的。他爺爺開這鋪子的時候,南北兩邊正在打仗。

西拉斯買賣公道,信譽很好。他的鋪子對鎮上的人來說就像手足,不可缺少。西拉斯的兒子在長大,小鋪子就要有新接班人了。

可是有一天,一個外鄉人笑嘻嘻地來拜訪西拉斯,情況便變得嚴重了!

此人說,他想買下這鋪子,請西拉斯自己作價。

西拉斯怎舍得?哪怕出雙倍價他也不能賣!這鋪子不光是鋪子呀,這是事業,是遺產,是信譽!

外鄉人聳聳肩,笑嘻嘻地說:

“抱歉,我已選定街對麵那幢空房子,打算粉刷一番,再進些上好貨品,那時你就沒生意了!”

外鄉人說完便走了。

西拉斯眼見對麵空房熱鬧起來,一些木匠在裏麵鋸呀刨呀,一些漆匠爬上爬下,他心都碎了!他無可奈何卻又不無驕傲地在自家店門上貼了張告示:敝號係老店,95年前開張。

新店開業前一天,西拉斯坐在他那陰暗的店堂裏想心事,他真想破口把對手臭罵一頓。

幸虧西拉斯有個好妻子。

“西拉斯,”她低聲緩緩地說,“你巴不得把對麵那房子放火燒了,是不是?”

“是巴不得!”西拉斯簡直在咬牙切齒,“燒了有什麼不好?”

“燒也沒用,人家保險了。再說,你這樣想也缺德。”

“那你說我該怎麼想?”西拉斯冒著火。

“你該去祝願。”

“祝願大火來燒?”

“你總說自己是個厚道人,西拉斯,可一碰到切身的事你就糊塗了。你該怎麼做不是很清楚嗎!你應該祝福新店開業,祝願它成功。”

“你是腦筋出了問題吧,貝蒂。”

話雖這麼說,西拉斯考慮後決定去一次。

第二天早晨新店還沒開門,鎮上很多人已等在外邊。大家看著正門上方赫然寫著“新新麵貨店”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都想進去一睹為快。西拉斯也在人群中,他滿臉笑容地跨到台階上大聲說:

“外鄉老弟,恭喜開業,感謝你給全鎮人添方便!”

他剛說完便吃了一驚,因為所有人都圍上來朝他歡呼,還把他舉了起來。大家跟他一起進店參觀。那外鄉老板笑嘻嘻地牽著西拉斯的手,兩個生意人像是老朋友,開始交流做生意的心得。

後來,兩家店鋪的生意都很興隆,因為小鎮一年年變大了,就像老西拉斯的年紀。

向你的對手祝願成功,攜手走向輝煌,這是聰明人的舉動。相互拆台隻會兩敗俱傷。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有的人把對手當做死敵,嫉妒對手的成功,結果用各種卑鄙的手段去攻擊對手,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

2.不斷創新

新,擁有極強的生命力;新,更具極強的競爭力。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新者”,擺脫舊俗就會有所超越。

1984年以前的奧運會主辦國,幾乎是“指定”的。對舉辦國而言,往往是喜憂參半。能舉辦奧運會,自然是國家民族的榮譽,也可以借機宣傳本國形象,但是以新場館建設為主的人力物力投入,又將使政府負擔巨大的財政赤字。奧運會幾乎變成了為“國家民族利益”而舉辦,為“政治需要”而舉辦。

直到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美國商界奇才尤伯羅斯接手主辦奧運會,運用他超人的創新思維,改寫了奧運經濟的曆史,不僅首度創下了為奧運盈利的紀錄,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奧運經濟學”模式,為以後的主辦城市如何運作提供了樣板。

鑒於其他國家舉辦奧運會的虧損情況,洛杉磯市政府在得到主辦權後即作出一項史無前例的決議:第23屆奧運會不動用任何公用基金。因而開創了民間辦奧運會的先河。

尤伯羅斯接手承辦奧運之後,發現組委會竟連一家皮包公司都不如,沒有秘書、沒有電話、沒有辦公室,甚至連一個賬號都沒有。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尤伯羅斯決定破釜沉舟。他以1060萬美元的價格將自己的旅遊公司股份賣掉,開始招募人員,把奧運會商業化,進行市場運作。

第一步,開源節流。

尤伯羅斯認為,自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規模大、虛浮、奢華成為時尚,他決定想盡一切辦法節省不必要的開支。首先,他本人以身作則不領薪水,在這種精神感召下,有數萬名工作人員甘當義工;其次,延用洛杉磯現成的體育場;第三,利用當地的三所大學宿舍作奧運村。僅後兩項措施就節約了數以十億美金,點點滴滴都體現出其創新思維的功力、膽識。

第二步,聲勢浩大的“聖火傳遞”活動。

奧運聖火在希臘點燃後,在美國舉行橫貫全美的1.5萬公裏聖火接力跑。全程聖火傳遞權以每公裏3000美元出售,1.5萬公裏共售得4500萬美元。尤伯羅斯實際上是在賣百年奧運的曆史、榮譽等巨大的無形資產。

第三步,狠抓讚助、轉播權和門票三大主要收入。

尤伯羅斯出人意料地提出,讚助金額不得低於500萬美元,而且不許在場地內包括其空中作商業廣告。這些苛刻的條件反而刺激了讚助商的熱情。一家公司急於加入讚助商行列,甚至還沒弄清所讚助的室內賽車比賽程序如何,就匆匆簽字。尤伯羅斯最終從150家讚助商中選定30家。此舉共籌到1.17億美元。

最大的收益來自於獨家電視轉播權轉讓。尤伯羅斯采取美國三大電視網競投的方式,結果,美國廣播公司以2.25億美元奪得電視轉播權。尤伯羅斯又首次打破奧運會廣播電台免費轉播比賽的慣例,以7千萬美元把廣播轉播權賣給美國、歐洲及澳大利亞的廣播公司。

通過強大的廣告宣傳和新聞炒作,門票收入也取得了曆史最高水平。

第四步,出售以本屆奧運會吉祥物為主的標誌及相關紀念品。

結果,在短短的十幾天內,第23屆奧運會總支出5.1億美元,盈利2.5億美元,尤伯羅斯本人也得到47.5萬美元的紅利。在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向尤伯羅斯頒發了一枚特別的金牌,報界稱此為“本屆奧運最大的一枚金牌”。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事物沒有是一陳不變的,要學會用活的眼光看問題。

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如果你想成功,你應辟出新路,而不要沿著過去成功的老路走……即使你們把我身上的衣服剝得精光,一個子兒也不剩,然後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但隻要有兩個條件——給我一點時間,並且讓一支商隊從我身邊經過,那要不了多久,我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億萬富翁。”擁有智慧的人不是靠資本成功,而是靠不斷創新的精神!

3.深思熟慮

凡事有思才能至“謀”,隻有謀劃正確了,才能成功。

從前在蒙古國,有一個快活、機智的遊僧。一次,他路過草原,碰見一個牧民無精打采地走著,手裏拿著一條馬尾巴。

“你出什麼事了,為什麼這樣悲傷?”遊僧關心地問他。

“我遭到了不幸!”牧民傷心地說,“一群狼把我的最後一匹馬吃掉了,隻剩下一條尾巴。你想想看,沒有馬我可怎麼活啊?”

遊僧聽了很同情,說:“把馬尾巴給我,你在這兒等著,我保證給你換回一匹比原先還好的馬。”

牧民把馬尾巴遞給了遊僧,就地等候。

遊僧拿著馬尾巴來到一個村子,那裏住著一個貪婪奸詐的王爺。遊僧在他的帳篷附近找了一個狐狸洞,使勁把馬尾巴塞進洞裏,用兩隻手抓著馬尾巴。

過了一會兒,王爺騎著一匹快馬疾馳而來,他看見遊僧的樣子很蹊蹺,便停下,好奇地問道:

“你在這兒幹什麼?幹嘛揪著馬尾巴?”

遊僧回答說:

“我在這兒放馬,一不留心,它鑽進洞裏去了。幸虧我跑得快,總算抓住了馬的尾巴,否則就要失去一匹好馬了。我先休息一下,然後把它拽出來。”

“是匹什麼馬,跑得快不快?”貪婪的王爺問道。

“它跑起來像風馳電掣一樣,我騎著它一個時辰能繞城跑七圈。它的鬃毛像高山頂上的白雪,它抬起前蹄往上一躥,鬃毛能觸到雲霄。”

世上會有這樣的好馬!王爺聽了垂涎三尺,“撲通”一聲從馬背上跳了下來,推開遊僧,就去抓馬尾巴,還翻臉訓斥遊僧:“誰允許你在我帳篷周圍放馬的?立刻給我滾開!”

“唉喲,我的腳磨出血了,走不動路,請你給我想個辦法吧!”遊僧裝著可憐巴巴的樣子哀求道。

“你騎我的馬走吧!把馬尾巴給我。你給我滾遠一點,我不願意在我的帳篷周圍見到你!”王爺吼叫著。

遊僧悻悻然騎上王爺的那匹快馬,一溜煙向草原跑去,跑到那個牧民跟前,把馬交給了他,自己又到各地雲遊去了。

沒有思考,事情也隻能原地踏步,說白了就是徒勞!

羅特是美國一家製瓶廠的工人。他有一位女友,身材健美且喜好打扮。有一天,女友穿了一套膝蓋上麵部分較窄,腰部顯得很有魅力的裙子。在路上,人們頻頻回頭欣賞這條裙子。

羅特也注意起這條裙子來,他越看越覺得線條優美。他馬上聯想到,要是製成這條裙子形狀的瓶子也許銷路不錯。想到這裏,他馬上轉身跑了,連聲“再見”也沒說。女友感到十分奇怪,生氣地說了一聲“神經病”就獨自走了。

羅特回到住處就在圖紙上畫了起來。經過試製,這種瓶子不僅美觀,而且裏麵的液體看起來比實際分量多。

不久,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看中了這種瓶子,以100萬美元的高價購買了這項專利權。

羅特女友的裙子很多人都看到了,然而隻有羅特產生了製造這種形狀瓶子的念頭。許多東西的發明都是得到另一種東西的啟發,因此,人們要培養一種由此及彼的聯想能力。

《孫子兵法》說“利而誘之”,機智的遊僧利用王爺貪婪好利的心理,以一匹隻露出馬尾巴的莫須有的好馬誘他上鉤,結果換得了對方的一匹好馬;而羅特用善於思考的頭腦發現了裙子和瓶子之間的某種聯係,並迅速付諸行動,製出“100萬美元的瓶子”。可見,隻有善於思考,才能擁有智慧。

4.學會忍耐

生命總有最壞的日子,但“最壞”畢竟不是永遠,捱過去後迎來的便是好日子。

梵·高在成為畫家之前,曾到一個礦區當牧師。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機中,他陷入了巨大的恐懼之中。顫微微的鐵索軋軋作響,廂板在左右搖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聲,聽憑這機器把他們運進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這是一種進地獄的感覺。事後,梵·高問一個神態自若的老工人:“你們是不是習慣了,不再感到恐懼?”這位坐了幾十年升降機的老工人答道:“不,我們永遠不習慣,永遠感到害怕,隻不過我們學會了克製。”

有些生活,你永遠也不會習慣,但隻要你活著,這樣的日子你還得一天一天過下去,所以你就得學會克製,學會忍耐。

你不習慣黑夜,但黑夜每天適時而來,你忍耐著,天就亮了;你不習慣寒冷的冬季,但冬天的腳步漸漸逼近,你忍耐著,那春天還會遠嗎?

“等待”一詞至為重要。沒有等待,美好的日子不會來臨。但是,等待必須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能消極死守。不能忍受時間的煎熬,也就不能實現你的目標。

有一個小和尚在一座名刹擔任撞鍾之職。照他的理解,晨昏各撞一次鍾,簡單重複,誰都能做,鍾聲僅是指示寺院的作息時間,沒什麼大的意義,無聊至極,卻又無可奈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吧。

有一天,方丈宣布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鍾之職。

小和尚很不服氣:我撞的鍾難道不準時,不響亮?!

老方丈告訴他說:“你的鍾撞得很響,但是鍾聲空泛、疲軟,沒什麼意義。這是因為你心中沒有‘撞鍾’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義。鍾聲不僅僅是寺裏作息的指示,更為重要的是要喚醒沉迷眾生。為此,鍾聲不僅要洪亮,還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心中無鍾,即是無佛。不虔誠,不敬業,怎能擔當神聖的撞鍾工作呢?”

聰明的人認為,工作中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和遠大的固定的目標結合起來,當目標完全融入生活時,人生目標的達到就隻剩下時間問題了。而愚蠢的人就像那個小和尚,隻會“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楊格博士是一位詩人。有一天,他和幾個朋友乘坐遊艇,泛舟泰晤士河上。他吹著長笛,朋友們則盡情地欣賞著。這時,遊艇後不太遠的地方,有隻被軍官們占用的船。楊格看到那隻官船向遊艇靠近時,就不吹長笛了。於是軍官中有人問他,為什麼把長笛收進口袋裏不吹了。

“我把長笛放進口袋裏,正如我把它從口袋裏拿出來一樣——都是為了使自己高興。”楊格回答說。

那位軍官怒氣衝衝地威脅說,要是楊格不立刻把他的長笛再掏出來吹,那就不客氣了,要把他扔進河裏。楊格怕嚇著朋友們,便忍氣吞聲地拿出長笛來。隻要對方的船還在河上,他就一個勁兒直吹。

傍晚時分,楊格看到那個曾經對他粗暴無禮的軍官獨自一個人正在河邊走著,便朝他走去,冷冰冰地說:

“今天,我是為了使我的同伴和你的同伴避免引起煩惱,才服從你那傲慢的命令的。現在為了使你真正相信,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也會像一個披著軍服的人那樣有勇氣,明天一早,就在此地,希望你能來,帶著你的劍,我們就幹一場吧,但是不要有別人在場。”那個軍官完全同意了這些條件。

第二天早晨,這兩個決鬥者在約好的時間裏,在指定的地方碰麵了。軍官正準備開戰,就在那個時候,楊格舉槍瞄準了他。

“幹什麼!”軍官說,“你想暗殺我嗎?”

“不是的。”博士說,“不過,你得在這兒跳一分鍾的舞,否則,你就會是一個死人了。”

接著是一場小小的爭執,看到楊格如此堅決,軍官隻好屈服了。

當他跳完舞的時候,楊格說:“昨天,你違反我的意願,逼著我吹長笛;今天,我違反你的意願,強迫你跳舞。現在,我們兩人的衝突以娛樂的方式了結了。”

人生中如果你不能忍一時之痛,那麼你的痛苦將是長久的。忍有時不是因為懦弱,而是為了更高的目標做出的一種暫時的退讓。這個道理每個擁有智慧的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