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來我堅持學習中醫基礎知識係統整理老中醫經驗,實踐中繼承發揚光大,我認為中醫的繼承,不能光有理想而不去行動,而是要不斷的學習實踐,不斷的總結提高。20多年來我矢誌不悔,刻苦學習中醫理論,筆耕不輟,為了把王老的經驗更係統的整理出來,我一個病一個病的總結,一張張處方研究,整理了二十多萬字的學習筆記,發表了四十多篇文章,特別對王老的經驗方,我反複思考,臨床中試用,深切體會到中醫理論深奧,療效確切,要繼承發揚光大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求我們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又要求我們懂得西醫,學會運用西醫的檢查診斷治病,並與中醫的辨證論治相結合。在王老的影響下我常常舉一反三的學習中醫、運用中醫知識,如用八正散加減治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乳糜尿等;用逍遙散加減治療更年期綜合症、慢性乙型肝炎、汗證等;用溫膽湯加減治療頭痛、眩暈、失眠、心悸等;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治療類風關、痛風、脊柱炎等。同時我還掌握了現代的藥理實驗方法,學會運用現代的實驗技術去研究探討王老經驗方,曾多次獲省廳級課題,我認為在老中醫經驗方的基礎上研究中醫更有實用性、科學性、傳承性。
在王老言傳身教的影響下,我逐步認識到,要學好中醫還必須破除門戶之見,博覽群書,集諸家之長,拓寬思路。中醫過去有所謂的經方派、時方派以及溫補派、寒涼派、補陰派等門戶之見,這往往使自己的思路被束縛,故必須克服。祖國的醫藥學總是要不斷發展的,後世醫家總有其心得經驗。所以不論是中醫藥還是西醫藥,為民防病治病都是其唯一的目標;不管經方時方、哪家哪派、中醫西醫,隻要行之有效,能重複推廣的,就是好的,就要學習效法。王老先生愛購書、看書,家中藏書3萬冊,我受之影響也愛購書、看書。我每年除了訂閱各類中醫雜誌4-5本外,西醫雜誌也要訂3-4本,不斷學習西醫知識。實踐中我體會到西醫的優點在於實驗檢查手段越來越明確,理論分析疾病較為透徹,而中醫的優點在於綜合辨證,調節身體不平衡。事實上,理論上研究需要細致分析,而內科治療需要綜合考慮。這正是中醫的特點,故中西醫結合隻有破除門戶之見,拓寬自己的診療思路才能不斷發展。
教學上:我積極參加中醫內科的教學工作,多年來一直承擔臨床教學任務,係統講解認真完成了教務處安排的中醫內科教學任務,能夠悉心指導下級醫師的臨床實踐,獨立完成臨床與科研實驗帶教工作。
科研上:從1995年我與王正雨主任醫師合作研製出治療慢性胃炎的胃炎靈膠囊,臨床試用療效確切。主持了2項省教委課題《尿路清治療慢性尿路感染的臨床與實驗觀察》,從中醫理論、臨床、實驗等方麵作了進一步深入探討,2000年結題,獲省科技獎。接著又承擔了《尿路清的免疫學研究》課題,觀察尿路感染與免疫關係。2005年結題,再次獲得專家組好評。肯定了對名老中醫經驗方進行深入研究的正確思路,肯定了該方在抗感染的同時提高免疫功能,是一標本兼顧的藥物,認為其對慢性尿路感染模型的探索及機理研究上有一定創新性,一致肯定,該項研究屬國內領先水平的研究工作。02年後我又積極投入國家中醫局重點課題中醫治療老年病的臨床研究中,06年10月該課題通過了國家中醫局專家評審組的驗收;07年安徽省衛生廳批準我編輯王老先生《王正雨老中醫經驗輯要》一書。該書也是王老先生臨床經驗的總結,08年獲安徽中醫學院課題:《萆苓祛痛方治療痛風的機理研究》,目前課題正在進行中。
學術上:我擔任了《中國臨床保健》與《中華醫學實踐》2家雜誌的編委,擔任了省老年醫學會常委、合肥市保健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參與編著書4部,其中1部為副主編,均已正式出版。還擔任了研究生的指導老師。具備良好的職業醫師道德,先後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二十多年來,盡管我在學業上有所進步,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無止境,學無捷徑,目前國家尤為重視中醫,要求我們這一代在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前提下,挖掘整理總結繼承老中醫經驗,個人才疏識淺,但願意盡微薄之力,總結老中醫經驗,爭取為祖國醫學事業做點貢獻。
在編輯本書中,得到了省委副秘書長,省保健委專職副主任沈幹同誌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安徽中醫學院院長王鍵教授(博士生導師)的指點,並為此書作了序,感謝我的同行們的鼎立相助,在此一並表示衷心感謝。
李中南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