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一看大叫:“快收起來,別拿這樣的畫來弄髒我的眼睛!這畫糟透了。”太守故意作出失望的樣子,說道:“唉!畫得不怎麼樣,可是他的架子卻特別的大。”客人說:“你被他騙了。”太守一聽十分生氣的樣子,立刻便把畫撕掉。隨即邀請客人到另一房間去坐,全然不去管胡恭壽。
胡恭壽仍漠然地坐在老地方,直到太守的仆人提醒他:“剛才主人的臉色,你看到了嗎?現在你也可以離開了。”說著這話,仆人拉著胡恭壽就往外走。胡恭壽跌跌撞撞地回去了。
由此可知,咄咄逼人、傷人顏麵,往往會招致自取其辱。而保全別人顏麵、謙恭有禮,方能換來對方的信心和誠懇。
點評:
“蚊蟲遭扇打,隻為嘴咬人”四海之內皆朋友,即使成不了靠山,也不要做敵人嘛。
16、各取所需——不做鐵頭公雞
法國皇帝路易十四當政期間,王宮揮金如土,窮奢極侈,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路易十四為滿足其揮霍享用的需要,便向銀行家貝爾納爾借錢。
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貝爾納爾早已風聞此事,傲氣十足。錢要借,國王也不能卑躬屈膝吧?路易十四左思右想,設下一計:
有一天下午時,國王從馬爾利宮走出來和經常陪同他的宮廷人員一起逛花園。他走到一幢房子門前停了下來,那座房子的門敞開著,德馬雷正在裏麵舉行盛宴款待貝爾納爾先生。當然,這桌宴席是事先奉國王之命準備的。
德馬雷看見國王,急忙上前行禮。路易十四滿麵笑容,故作驚訝地看著他們說:“啊!財政總監先生,我很高興看到你和貝爾納爾先生。”國王又轉向後者說:“貝爾納爾先生,你從來沒有見過馬爾利宮吧,我帶你去看看,然後我把你再交給德馬雷先生。”
這是貝爾納爾沒有意想到的事,他感到非常幸福和榮幸。貝爾納爾跟在國王身後到養魚池,飲水槽,在塔朗駐小森林和葡萄架搭成的綠廊等處遊玩了一遍。
國王一邊請貝爾納爾觀賞,一邊滔滔不絕地說些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慣用的漂亮話。路易十四的隨從們知道他一向少言寡語,看到他如此討好貝爾納爾感到驚奇。
遊玩之後,貝爾納爾極度興奮地回到德馬雷那裏,他讚歎國王待他如此厚意,說他甘願冒破產的危險也不願讓這位優雅的國王陷入困境。
聽了這番話,德馬雷趁著貝爾納爾心醉神迷的時候,提出了向他借600萬元巨款的要求,貝爾納爾欣然答允。
這600萬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路易十四如願以償,當然靠的是他皇帝的麵子,但也與他的“糖衣戰法”求人策略有很大關係。話說回來,路易十四不如此,銀行家完全可能曆數自己的種種困難和麻煩,以此拒絕搪塞。
路易十四之所以借款成功是與他巧用交換法的辦事技巧分不開的。路易皇帝知道貝爾納爾擁有的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也清楚自己擁有的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於是就用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滿足了貝爾納爾的需要,這樣,貝爾納爾就以巨款回報皇帝,這種交換的結果是皇帝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自己的事情。
點評:
朋友、靠山、都是互相幫助的,如果要進不要出,鐵公雞一個,就會失去靠山。
17、大拙若巧
求人辦法,保住靠山,善於掩飾自己的想法,以障眼法來達到自己的真正的目的,這是一種最好的方法。
古語雲:“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為此,聰明人有時要裝作糊塗,大智若愚,以保全自己。
戰國末期王翦奉命出征,出發前,向秦王請求賜給大量的良田房屋,秦王說:
“將軍放心出征,何必擔心呢?
王翦道:
“做大王的將軍,有功最終也得不到封侯,所以趁大王賞賜我臨別酒飯之際,我也及時地請求賜給我田園,作為子孫後代的家業。”
秦王大笑,答應了王翦的請求。
王翦到了潼關,又派使者回朝請求良田,連續派了五人,而秦王爽快地—一應允。
心腹部將私下勸告王翦。王翦支開旁人,悄悄說:
“我並非貪婪之人。因秦王狡詐多疑,現在他把全國的軍隊交給我一人統率,心中必有不安。所以我請來賞賜,讓子孫安居樂業以安秦王之心。”
無獨有偶,像王翦這樣用心良苦的侍君者,蕭何也是一個。
漢高祖時,呂後采用蕭何之計,謀殺了韓信。人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高祖正帶兵征剿叛軍,聞訊後派使者還朝,封蕭何為相國,加賜五千戶,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衛做護衛。
百官都向蕭何祝賀,惟陳平表示擔心,暗地裏對蕭何說:
“大禍由現在開始了。皇上在外作戰,您掌管國政。您沒有冒著箭雨滾石的危險,皇上卻增加您的律薪和護衛,這並非表示恩龐。如今淮陰侯(韓信)謀反被殊,皇上心有餘悸.他也有懷疑您的心理。我勸您辭封賞,拿所有家產去輔助作戰,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慮。”
蕭何依計而行,變賣家產犒軍。高祖果然喜悅,疑慮頓減。
這年秋一天,英布在謀反,高祖禦駕親征,此間派遣使者數次問候蕭何。回報說:
“因為皇上在軍中,相國正鼓勵百姓拿出家財輔助軍隊征戰,止如上次所做。
這時有個門客對蕭何說:
“您不久就會被滅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勞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思寵。可是自您進人關中,一直得到百姓擁護,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數次派人問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關中百姓的擁戴。現在您為何不多買田地,少撫恤百姓,來自報名聲呢?皇上必定會因此解除疑心的。”
蕭何認為有理,又依此計行事。
高祖得勝回朝,有百姓攔路控訴相國。高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高興異常,也沒對蕭何進行任何處分。
人生活在社會中,麵對的是紛繁多變的世界,與之打交道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物,要想立身於世,不得不精明些。但是精明、技巧要因人因地而異,有時候就不能太聰明。即使聰明也需掩飾隱匿起來。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這樣的人屢見不鮮;過於方正,深得人心而引來殺身之禍者,史書上不勝枚舉;善辯者不被信任,這已是很多人心中十分牢固的觀念。
秦國有位能言善辯之士名叫中期。有一天他應召入宮,和秦王討論政事,結果秦王被駁得體無完膚。
秦王大怒,心想:你怎能一點不顧全我這一國之君的臉麵!
而中期卻不理不睬,緩緩走出宮去。秦王很慢地說:
“不殺你這賊子我誓不甘心!”
中期回去後,明白秦王不會為此事而放過自己,便托一位朋友進宮對秦王說;
“中期真是個粗人!剛才他是遇到聖明的君主了,大王您沒有責怪他。假如換了夏桀或商紂那樣的暴君,早把他殺了。我要向人們宣傳此事,讓大家都知道大王的豁達大度,禮賢下士。秦王頓覺飄飄然;
“先生過獎了。中期的話是很有道理的,我還要獎賞他呢!”
中期的高明在於:原則上毫不讓步,但懂得在危險關頭如何想方設法,運用讚美之辭使自己逃避災禍。
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需要別人的稱譽和讚美。因為身居高位,難免產生自高自大、唯我獨尊的心理,同時,由於下屬的敬而遠之,也會使身居高位者感到寂寞孤獨。
因經,學會對那些居於高位的人,予以讚美,在讚美中既可隱去自己的企圖,又可分擔他們那份沉重的孤獨,用你的愛心去關心和溫暖他那包裹著冰雪的心靈,他就會對你另眼看待。
點評:
把朋友當靠山是需要技巧的,人生技巧的最高境界是沒有技巧的,是“拙”
18、“狐假虎威”
有位歐陽勇的小夥子,由於房子問題,一直未婚,眼看大齡青年了,不得不辦了。
歐陽勇到派出所去開證明,領結婚證書,剛好所長值班,就一邊開證明,一邊與歐陽勇話家常。看到歐陽勇姓歐陽,所長問道:”你這姓很少啊!”歐陽勇無心扯談,答道:“唔。”所長接著說:“縣長也姓歐陽,那你和他是親戚了。”歐陽勇又未置可否,因為他沒有心思與他閑扯,隻等所長開完證明她就要走。所長進一步推理說:“縣長沒有兒子,那你一定是他的侄子了。恭喜你,歐陽先生。”所長十分利落地把證明開完,又熱情地把歐陽勇送了出去。
經所長之口,縣長侄子結婚的消息,在縣城很快傳播開來。
歐陽勇回到單位,領導馬上找他說:“你是歐陽縣長的侄子,為什麼不早說?現在的年輕人像你這樣的實在很少,不錯,不錯。”接著又說:“考慮到你一貫工作認真、負責,決定替你換一個工作,調你到局裏辦公室,調令不久就會下來好好幹吧,歐陽勇,前途無量啊!”
沒有多久,房管局的副局長親自找到歐陽勇,說:“對不起,歐陽先生,我們的工作實在太忙,要房子的太多,所以沒有及早替你辦理好。我們討論、研究了很久,現在沒有很好的房子,隻有江邊新建的一套二室一廳的房子,你看合意的話……這是房子的鑰匙。歐陽縣長那裏還望以後多多美言幾句。”說罷起身告辭。
歐陽勇喜出望外,最難解決的房子問題已不成問題,不禁對歐陽縣長無限的感激。工作已經調動了,房子又解決了,真是雙喜臨門,這縣長的麵子可真大!
有了房子,歐陽勇的好事如期舉行參加的人很多。除了親戚,還有各局室、各部門的負責人,他們拿著禮品,早早地來了。因為他們想:縣長的侄子結婚,縣長肯定會參加。他們當然不願放棄一個當麵向縣長討好的機會。自然,禮品就相當的豐富了。
歐陽勇的婚禮在這縣城中算辦得風風光光。因為有這麼多的“達官貴人”參加。不過他們始終沒有等到歐陽縣長.因為他和歐陽勇毫無關係,僅僅隻是同姓而已!
點評:
嚴格來講,這並不觸犯刑律,借“朋友”的“虎威”給自己辦點小事,這正是朋友的價值之一。
19、揪辮子的國粹
北宋乾興元年,真宗病死,仁宗因年幼繼位,劉太後垂簾聽政。大臣丁謂、馮拯、曹利用在劉太後冊立為後以及垂簾聽政的前前後後,極盡巴結之能事,所以很得到劉太後的歡心,都升官高任了。這三人在太後麵前連進讒言,將李迪、寇準等忠臣貶出京城,此時奸佞當道,好人無辜受罪。尤其是丁謂獨攬大權、驕橫無比。老百姓編出了四句俚語:欲得天下寧,須拔眼中釘(丁謂)。欲使天下好,不如召寇老。”
在對丁謂把持朝政的局麵,很多忠直不阿的大臣盡管不願與丁謂同流合汙,但也奈何不了丁謂。而大臣王曾對丁謂更是服服帖帖,什麼事都聽從丁謂.從來也沒有頂撞過丁謂。
這時,真宗的陵寢還沒有建成,劉太後便命了調兼山陵使雷允恭為都監。雷允恭與判司天監(掌觀天文地理、陰陽五行的官員)邢中和前往預定地點勘察陵址,邢中和對雷允恭說“山陵上百步即是佳穴,按古法看,選用此地為穴位可以繁衍子孫,造福後代.隻是恐怕下麵有岩石和水。”
雷允恭說道:“先帝子女不多,若今後代子孫多起來,移築陵寢又有何妨?”
邢中和犯難地說:“山陵事關重大,重新勘察,必然要花費很多時間,還有七天就到下葬的期限了,搞不好就來不及了,這可如何是好?”
雷允蘇勸說道:“你不要多慮,隻管督工改造,我現在就去請示太後。”
雷允恭當日去稟告劉大後,請求改穿陵穴。劉太後說:“陵寢幹係甚大,不應無端更改。
雷允恭勸道:“改穿住穴使先帝多於多孫,難道不是好事嗎?”
太後遲疑了半晌,回答說:“你去與山陵使商議此事吧,看能否改築?
這樣,雷允恭就去請示山陵使丁調,丁僅沒說什麼,雷允恭再去請示太後,太後便答應了。於是監工使夏守思,領著數萬工匠,改穿穴道。掘土數尺,即見亂石層疊,大小不一。好容易除掉亂石,忽然間湧出一池清水,片刻就變成了小地工匠們看到這種情況,部議論紛紛,夏守思也驚懼得很,不敢再令動工,當下派內使毛昌達向太後稟報。
劉太後得報後,就責問用允恭,並提到丁謂。丁謂對雷允恭百般袒護,並請求另派大臣去察看。王曾毛遂自薦,自願前往。
不到三天,王曾就回到京城.這時已是傍晚了王曾請求拜見太後,且請求太後今身邊人退下,單獨談話。太後當即把王曾召到宮內。王曾密奏道:“臣奉旨按本陵寢,陵寢萬萬不能改移!丁謂包藏禍心,暗中勾結雷允恭,擅自移改皇陵,將陵穴置於絕地。”
太後聞聽此言,禁不住大怒道:“先帝待丁謂有恩,我待丁謂亦不薄,誰知丁謂卻如此昧良心,以怨報德,”當即嗬令左右道:“快傳馮拯進來!”
不一會兒馮拯就進來了,大後嚴厲地對馮拯說道:可恨丁謂,負恩構禍,若不將他加刑,是沒有國法了。雷允恭外結大臣,更屬有法,你速發衛士拿下丁、雷,按律治罪!”
馮拯一聽,嚇得目瞪口呆,不能回答。
太後又說道:“你是丁謂同黨嗎?
馮拯忙免冠叩首道:“臣怎麼敢袒護丁謂呢?隻是皇帝初承大統,就下令誅殺大臣,恐使天下臣民驚駭不已。還請太後寬容。”
太後聽後便下令先雷靂允恭處死,以後再懲處丁謂。
不久,太後下諭將丁謂降為太子少保(東宮官名,無實職掌,屬寄祿官。),貶到西京洛陽。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王曾乘機抓住丁謂的過錯,上奏太後,整倒了驕橫害人的丁謂。
利用這一招,雖屬小人之舉,但是如果利用得當,其結果是顯著的。
抓住對方“小辮子”,也未必真的抓起來,有時.你有意讓他隱藏著會對你更為有利。
楚莊王成為霸主的原因之一是懂得收攬人心。這段軼事,發生在莊王日夜作樂的時期。
某夜,莊王宴樂群臣,他一時興起,宣布說:
“今夜大家可以不拘君臣之禮,任意玩樂。”
於是,君臣不拘上下,毫無拘束的觥籌交錯,非常熱鬧,忽然間燈火安然熄滅.竟有人在黑暗中調戲莊王的愛妾,沒想到她非常的機警,把這人帽上的纓帶扯了一段了來,然後事告莊王。
她說:
“陛下,有人色膽包天,竟敢戲弄臣妾,臣妾趁機扯下了他的纓帶.陛下快命人把燈火點起,立刻就可以查究出來的。”“不必了,我已經宣布了不拘君臣之禮,才會有這種事發生.這事因我而起,不能怪罪他人,我不能言而無信,更不能為你同侮辱我的臣子。”
莊王除了勸阻了愛妾以外,馬上又大聲宣布道:
“既然今天可不拘君臣之禮,大家何不把纓帶統統摘下來?”
大家遵命全把帽纓拔掉後,這才點上燈火,室內一片通明,由於大家的纓帶都已經全部拔掉,當然認不出誰是調戲莊王愛妾的人。
幾年以後,有一次楚晉交戰,楚軍營裏有一個人特別驍勇,多番奮不顧身衝鋒陷陣,為楚軍屢建奇功,終將晉軍擊敗,使楚在王因此又向霸主福座往前邁進一大步。
事後,莊王召見此人說:
“寡人無德,國內有這等驍國之士,卻一直未予重用,而你不以為恨,仍奮勇作戰,將生死置於度外,實在可敬可佩。”
那人跪伏地下,回答說:“臣早就該死,因陛下厚思.才能苟活至今,臣早已立誓,願以此身為君效命以報大德,臣是那夜酒後調戲王妃的狂徒,今日才得有謝罪的機會,請陛下不必介意。”
點評:
在朋友與靠山之間,總是一種互相的關係,所謂朋友間的“揪辮子”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鄉情,鄭板橋“難得”糊塗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一向標榜“難得糊塗”,但他也因“吃人嘴短”,被人給“糊塗”了一回。
鄭板橋擅長畫竹、蘭、石、菊,字寫得也棒。他那“難得糊塗”的複製品,今天大街小巷仍隨處可見,當時,慕名上門來求他字畫的人不少,鄭板橋也不客氣,寫了一張價格表貼在大門上,上麵寫道: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鬥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中(衷)心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
明碼標價,頗為痛快直爽。
不過.鄭板橋恃才傲物,鄙視權貴,一些達官顯貴想索求書畫,哪怕推著裝滿銀子的車來,也被拒之門外。
有位大富豪新蓋了幢別墅,豪華富麗,但就是缺少點斯文氣息。有人建議,何不弄兩幅鄭板橋的字畫,往客廳裏一掛.豈不就高雅脫俗了嗎?
富豪一聽,猛拍大腿,妙!拎著錢箱就往鄭板橋家跑。名片遞進去後,照例被擋在門外,理由無非是先生外出、不舒服、在練氣功等,一連幾次都是如此。
後來,大富豪與一位大官朋友閑聊時,偶提此事.大官說.“你怎麼連鄭板橋是什麼人都不曉得、別說你啦.我想要他的畫,要了好幾年,都還沒弄到手。”
大富豪一聽,來了精神,誇下海口道:瞧我的,不出幾天,定能弄幾幅字畫來上麵還要讓他寫上我的大名。’
於是,大富豪派手下人四處打探鄭板橋的生活習慣和各種愛好。
這一天鄭板橋出來散步,忽然聽見遠處傳來悠揚的琴聲曲子甚雅不覺感到好奇.這附近沒聽說有什麼人會奏琴呀?於是,循聲而來發現琴聲出自一座宅民院門應掩,鄭板橋推門而入,跟前的情景讓他大感驚訝:庭院內修竹疊翠,奇石林立,竹林內一位老者鶴發童顏,銀髻飄逸,正在指琴而鳴。哎呀.這不分明是一幅圖嗎?
老者看見他,立即戛然而止,鄭板橋見自己壞了人家興致,有點不好意思,老者卻毫不在意,熱情讓他人座,兩人談詩論琴之時,鄭板橋又知是千裏外的同鄉,更是投機。
談興正濃,突然傳來一股濃烈的狗肉香,鄭板橋感到很詫異,但口水已經忍不住要流下來。
一會兒,隻見一個仆人捧著一壺酒,還有一大盆爛熟的狗肉,送到他們麵前。一見狗肉,鄭板橋的眼睛就粘在上麵,老者剛說個“請”字,他連故作推辭的客套話都忘掉了,迫不及待地狂喝酒,猛吃肉。共敘同鄉情誼。
風掃殘雲般地吃完狗肉,鄭板橋這才意識到,怎麼答謝老鄉呢?留點銀子吧,不僅太俗,而且對同鄉來說不太合適。於是他對老者說:
“今天能與同鄉邂逅,實在是幸會,感謝熱情款待,我無以回報,請您找些紙筆,我畫幾筆,也算留個紀念吧。”
老者似乎還有點不好意思,連聲說;“千裏外遇同鄉,吃頓飯不過是小意思,何必在意!”
鄭板橋以為他不稀罕書畫,便自誇說:“我的宇畫雖算不上極佳,但還是可以換銀子的。’
老者這才找來紙筆,鄭板橋畫完,又問老者的名,老者報了一個,鄭板橋覺得耳熟,但又想不起來是怎麼回事,還在落款處題上“敬贈某某某”。看看老者滿意地笑啦,這才告辭離去。
第二天,這幾幅字畫就掛在大富豪別墅的客廳裏,大富來還請來賓客,共同欣賞。賓客們原以為他是從別處高價購買來的,但一看到字畫上有他的大名,這才相信是鄭板橋特意為他畫的。
消息傳開後,鄭板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又沿著那天散步的路線去尋找,發現那原來是座無人居住的宅院,這才意識到,自己貪吃狗肉,竟然落入人家的圈套,上當啦。
點評:
托同鄉辦事,有時候,讓他感到欠自己的人情,為你辦事時,定會全心全意,百發百中。
21、最動聽的聲音
美國費城電氣公司的威伯到一個州的鄉村去推銷電。到了一所富有的農家麵前,他叫開了門,戶主是個老太太,她一見是電氣公司的代表猛然把門關上。
威伯再次叫門,門勉強開了一條縫,威伯說:“很抱歉打擾了您。我知道你們對用電不感興趣。所以,這次並不是來推銷電,而是來買幾個雞蛋。”老太太消除了一些戒意,把門開大了一點,探出懷疑的頭來望著威伯。
威伯繼續說:“我親眼看見你喂的明尼克雞種很漂亮,而且聽說你的童年在華盛頓度過,在費城這個地方能夠通到你這個同鄉,我十分高興,同時也想和你聊聊家鄉的變化,順便想帶上你的幾個雞蛋回家取蛋糕。
聽到“同鄉”二字,老太太把門開得更大一些,並問過:“你為什麼不用你的雞蛋?”“因為”威伯充滿城意地說,“我的萊享雞下的蛋是白色的.做起蛋糕不好看,我的太太就要我來買些棕色的蛋。”
這時候,老太太走出門口,態度溫和了許多,和威伯聊起了雞蛋的事。威伯指著院子裏的牛棚說:‘老太太,我敢打賭,你丈夫養的牛趕不上你養雞賺錢多。”
老太太被說得心花怒放。長期以來,她丈夫總不承認這個事實,於是把威伯視為知己,並帶他到雞舍參觀。威伯邊參觀邊讚揚老太太的養雞經驗。並說,如果能用電燈照射,雞產的蛋會更多;從家鄉又聊到了電,說家鄉所有的村莊都開始用電了。
老太太似乎不那麼反感了,反而間威伯用電是否合算。當然,她得到了完滿的解答。兩個星期後,威伯在公司收到了老太太交來的用電申請書。
整個過程中,威伯並沒有鼓其如簧之舌宣揚用電的好處.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巧用同鄉的情分先解除對方的戒備心理,找出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最後再說出目的。同鄉之情成了他成功的敲門磚。
閻錫山是山西五台人,當時山西就流傳出一句話:“會說五台話,就把洋刀掛”;韓德勤是江蘇洋河人,他當江蘇省省主席時,那裏的百姓則說.“會說洋河活,就把洋刀掛”。
閻錫山重用五台同鄉,山西省政府的重要位置大多用五台人去占據。陳炯明是廣東海豐人,他做了廣東都督後,大用海豐人,省政府裏到處都聽到海豐話。孔祥熙是山西人,他在他的金融係統重用山西人,理由則是“隻有山西人會理財”……
蔣介石是奉化人,他倒並不在乎別人譏他重用奉化人。他的侍衛長,多用奉化人,如俞濟時、蔣孝先等;而侍衛官則幾乎一律是奉化人,因為在他眼中,奉化人是最可靠的;他的秘書中,有9任是奉化人,是不是隻有奉化人的文章最好,可能連他自己也不相信,但是奉化同鄉可信;奉化並不出武夫,也不是國民革命的中心區但國民黨軍界裏.奉化出過55位將軍(其中中將以上20人)這種“人傑地靈”,與蔣介石的拔擢不無關係。
清朝末代的大太監李蓮英的發跡可以說是運用了此種技巧。
李蓮英出身貧苦,相貌醜陋,若以當時清朝宮廷太監的標準來衡量她是根本不夠資格的。可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蓮英聽說在宮廷中有一個太監是他老鄉且是同一村的。於是,李蓮英大膽地去找了這個老鄉。
李蓮英當時很窮,沒有錢買東西去送禮。他知道這位老鄉很重鄉倩,但怎樣做才能引起老鄉的注意卻一直困擾著他。
終於,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天,他瞅準了正當這位老鄉出來當值時才去報名,然後用一口地道的家鄉話說出了自己的姓名與籍貫。李蓮英的這位老鄉聽了這聲音,身體不由抖了一下,遂抬頭看了看眼前的這位小老鄉,心裏暗暗記了下來。
後來在這位老鄉的幫助下李蓮英做了慈禧太後梳頭屋裏的太監,以梳得一頭好發型深得慈禧寵愛,最後成了慈禧太後麵前的大紅人。
李蓮英僅說了幾句話,就博取了對方的注意與好感,但要注意的是這幾句話是家鄉話是鄉音而對方也恰巧是同鄉人,且又同處異鄉,在這種情況下李蓮英輕而易舉地爭到了一個名額就不足為奇了。
用家鄉話作見麵禮,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它小需要物質上的東西。在這裏,有一點相當重要的,那就是運用這種方法的場合,最好是在異鄉,因為在異鄉才會戀忘鄉情緒,才會“愛鄉及人”,這時再來個他鄉遇老鄉,哪有不欣喜之理。對方離鄉愈久,離鄉現遠,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因此越是這種情況越要運用“鄉音”這種技巧,你就會得到老鄉所給你的種種好處。
點評: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怎麼就“淚汪汪了”,原來他們的眼淚是被一種隻有他們自己聽得懂的鄉音給“製造”出來的。同樣,鄉音也能製造靠山。
22、最好吃的東西
戰國時期,衛子期在一個小國蔡當上大夫,身受國君器重。但蔡國在當時地小人少,經常受別的大國欺負為此,衛子期深感不安與國君商量要找個大國作為庇護所,最後,他們挑中了地處鄰毗的楚國。
可是怎樣才能將這種意思傳達給楚王呢?又怎樣才能成功呢?還有,應怎樣做才能做得既顧及國家體麵又可達到目的呢?
這些困擾了衛子期很長一段時間,他經常日思夜想。終於,他想起了一條路:那就是找楚王身邊的侍從公羊獨,他是蔡國山齊郡人,與衛子期剛好是同鄉。
於是衛子期在通過其他人與公羊獨接過頭後就化裝成一個商賈,前往楚國都城郢。
到了公羊獨的府第,衛子期托仆人將一盒東西送進去給公羊獨,不一會兒,隻見公羊獨親自帶領家人前來迎接衛於期。
是何物竟使得公羊獨如此看重呢?原來,衛子期當時在國內也為要送公羊獨什麼劄品深感頭痛過他知道公羊獨家產龐大,富可敵國,如送黃白之物則定然不喜,於是他出奇製勝,特叫人準備蔡國山齊郡的特產鹹魚於20馬車,一路浩浩蕩蕩開往越國。
公羊獨在楚國什麼都有,什麼也不缺,但他有一個癖好,就是愛吃自己家鄉生產的鹹魚幹,可一直苦於吃不到正宗的鹹魚幹這次衛子期以如此大“禮”相贈,他焉能不喜,焉能不樂呢?
這個例子很明顯地告訴了我們在老鄉關係上,這”禮’該怎麼送,送些什麼,衛子期實在很高明!他抓住了公羊獨這個老鄉的癖好,投其所好,最後達成了目的。
點評:
“禮輕情義重”,家鄉的特產也許值不了多少錢,關鍵是鄉產能夠起到拉近老鄉距離,升華感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