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敵當前,自己力量弱小,怎樣去戰勝敵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采取了一種高超的策略藝術,這就是組織全民族統一戰線。
一個大戰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這個大戰略是什麼?就是以國共合作為主要內容,團結全國抗日力量,組成廣泛的統一戰線。1936 年12 月爆發的西安事變,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主張和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得到和平解決,迫使國民黨停止了內戰。1937 年9 月23 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實現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全國抗日民族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條戰線包括進步力量(工人、農民、革命知識分子、其他小資產階級),中間力量(民族資產階級、民主黨派、一部分地方實力派和其他愛國分子),頑固力量(以蔣介石為代表的英美派大資產階級)的廣泛的統一戰線。在統一戰線中,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放手發動群眾,
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擴大抗日人民武裝和抗日根據地。在抗日民族戰爭中處理各階級的關係上,中國共產黨采取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反共頑固勢力”的方針,執行了“又團結又鬥爭,以鬥爭求團結”的政策,反對反共頑固派,則實行的是“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策略。
毛澤東說統一戰線
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1967 年版,第138-141 頁)中說:黨的基本的策略任務是什麼呢?不是別的,就是建立廣泛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
當革命的形勢已經改變的時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領導方式,也必須跟著改變。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的任務,是變中國為殖民地;我們的任務,是變中國為獨立、自由和領土完整的國家。
實現中國的獨立自由是一個偉大的任務。這須同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革命勢力作戰。日本帝國主義是下了凶橫直進的決心的。國內豪紳買辦階級的反革命勢力,在目前還是大過人民的革命勢力。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反革命勢力的事業,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成功的,必須準備花費長久的時間;不是少少一點力量可以成功的,必須聚積雄厚的力量。中國的和世界的反革命力量是比較過去更加衰弱了,中國的和世界的革命力量是比較過去更加增長了。這是正確的估計,這是一方麵的估計。但是同時我們應當說,目前中國的和世界的反革命力量暫時還是大於革命力量。這也是正確的估計,這是又一方麵的估計。由於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產生了革命發展的不平衡。革命的勝利總是從那些反革命勢力比較薄弱的地方首先開始,首先發展,首先勝利;而在那些反革命勢力雄厚的地方,革命還是沒有起來,或者發展得很慢,這是中國革命在過去長時期內已經遇到的情形。在將來,可以想到,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