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啟】
《星光》一書麵世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書中的主人公施星燦同誌是湖北省利川市國稅局離休幹部——全國稅務係統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先進典型、湖北省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後簡稱恩施州)道德模範,被譽為“信念老人”。《人民日報》、《中國稅務報》、《湖北日報》、《解放軍報》、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等國內30多家媒體曾報道過他的事跡。
施星燦同誌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後,引起強烈反響。國家稅務總局、湖北省國稅局、恩施州委州政府等先後作出向施星燦學習的決定,學習他恪守信念、對黨忠誠的品質;學習他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他一步一個腳印的跋涉征程,感人至深。
為了更好地宣傳施星燦同誌的先進事跡,全國各地舉行了係列報告會。目前,施星燦先進事跡正作為全國四個典型之一在全國稅務係統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巡回報告,影響廣泛,意義深遠。
漫漫生命曆程,數十年如一日堅守信念,一生奉獻大愛,可親可愛可敬,平凡而偉大,感動且真誠。
施星燦同誌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一貫忠於黨和人民,始終保持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在黨的培養下,施星燦同誌從一個普通的農家苦孩子成長為一名戰場上英勇戰鬥的革命戰士、工作中敢打敢拚的骨幹力量、生命中堅守信仰不動搖的事業砥柱,展現了一位中華民族優秀兒女艱難、執著的成長曆程。主動申請,屯墾戍邊,奔赴大山,都是施星燦同誌奉獻、信仰、忠誠的寫照。尤其是他走上稅收工作崗位後,又主動要求到山區最偏遠的鄉村,走最難走的路,收最難收的稅,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一心想著群眾,看到經濟發展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他非常欣慰,說:“這正是我們黨要達到的目標。”
信念,是施星燦同誌身上最耀眼的光芒。60多年前,施星燦同誌曾在入黨誌願書中寫道:“無論在任何複雜、危險的情況下,我都會站穩立場,絕不動搖,絕不退縮。”60多年來,他從沒動搖,這樣說,也這樣做了,而且,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施星燦同誌一生清貧儉樸,始終奉獻大愛,對自己苛求嚴格,對別人寬容慷慨。在部隊時留下的一件舊軍裝,他漿洗縫補穿了60年;從部隊轉業時留下的一條褲子,他縫縫補補穿了47年;剛到稅務所工作時用的一個黃挎包,他層層縫補用了幾十年。他住著舊樓房,一日三餐吃得非常簡單。細微之處,可窺見精神品質,這些在如今看來類似神話般的故事卻雄辯地說明施星燦同誌的精神境界與修養高度。他把自己的生活標準降到最低,卻把奉獻社會的能量釋放到最高。僅近十幾年來,靠有限的離休金生活的施星燦同誌,卻為災區和貧困戶捐款捐物總計10多萬元。而且,身為離休人員,他一次次把調資機會讓給別人,直到逝世,他每月工資僅為3000多元,在離休人工資中數目之低是較為少見的。自己省吃儉用,卻把從牙齒縫裏擠出來的10多萬元進行愛心捐贈,那是怎樣的一種信念與愛心驅使?人們為他的大愛之心感動不已,他卻說:“和那些在戰場上犧牲生命的戰友相比,我做這些,不算什麼。”誠然,這是我們難以感受的一種情懷。背後,有著一種強大的信念支撐和感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