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甲狀腺疾病 (6)(1 / 3)

孫某,男,36歲,鄭州人。主訴在1年前出現發熱,多汗,心悸,甲狀腺腫大且較硬,觸壓疼痛,檢查血清T3、T4升高,診斷為亞急性甲狀腺炎,住院治療3周,可出院後諸症狀又複發,經中西藥治療,可病證表現改善不明顯,近因病證加重而前來診治。刻診:甲狀腺腫大,喉痛如針刺且甚於夜間,急躁易怒,口渴喜飲,盜汗,頭暈目眩,遺精頻繁,大便幹結,口幹咽燥,舌質暗紅瘀紫,少苔,脈細澀。辨為肝腎陰虛,瘀血阻滯證,治當滋補肝腎,活血化瘀;給予大補陰丸、增液湯與蛭虻歸草湯合方:熟地黃15g,龜甲18g,黃柏12g,知母12g,生地黃24g,麥冬24g,玄參30g,當歸15g,水蛭6g,虻蟲3g,炙甘草6g,金櫻子15g,沙苑子15g。6劑,水煎服(煎藥時加入豬脊髓50g,蜂蜜10ml),每日1劑,每日3服。二診:咽喉疼痛減輕,以前方6劑。三診:盜汗止,以前方6劑。四診:大便通暢,以前方6劑。五診:疼痛基本解除,以前方6劑。六診:近2周未有遺精,減金櫻子為10g,沙苑子10g,以前方治療6劑。之後,以前方因病證變化並酌情加減用藥20餘劑,諸證悉除。隨訪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據急躁易怒、少苔辨為肝陰虛,再根據遺精頻繁辨為腎陰虛,因痛如針刺、甚於夜間、舌質暗紅瘀紫、脈細澀辨為瘀血,以此辨為肝腎陰虛,瘀血阻滯證。方以大補陰丸滋補陰血,清熱瀉火,增液湯滋補陰津,蛭虻歸草湯破血逐瘀,加金櫻子、沙苑子,益腎固精止遺。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甲狀腺結節屬於良性腫瘤,而分化型甲狀腺癌則屬於惡性腫瘤。

一、西醫診斷及治療方法

(一)甲狀腺結節

【病因病理】

1.病因可能與甲狀腺瘤,局灶性甲狀腺炎,多結節性甲狀腺腫等有關。

2.病理甲狀腺組織增生和少數濾泡狀腺瘤。

【臨床表現】以甲狀腺結節,聲音嘶啞,聲帶麻痹,淋巴結腫大等為主要表現。

【檢查與診斷】

1.實驗室檢查血清TSH減低,提示結節可能分泌甲狀腺激素。

2.甲狀腺B超檢查、甲狀腺核素掃描。

3.診斷根據臨床表現與檢查結果而診斷為甲狀腺結節。

【治療方法】可選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抑製其血清TSH低於正常水平可以減小結節的體積。

(二)分化型甲狀腺癌

【病因病理】

1.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2.病理病灶可以在腺內擴散和轉移至局部淋巴結(乳頭狀甲狀腺癌);存在小的濾泡,但濾泡內沒有膠質(濾泡狀甲狀腺癌)。

【臨床表現】以甲狀腺結節,質地堅硬,頸部不適或脹滿感,或耳枕部和肩部疼痛,聲音嘶啞,吞咽困難,呼吸困難,以及腹瀉,心悸,麵色潮紅等為主要表現。【檢查與診斷】

超檢查結節直徑>1cm,實體性。

2.核素掃描“冷結節”。

3.診斷根據臨床表現與檢查結果而診斷為分化型甲狀腺癌。

【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

2.術後131I治療大劑量131I試驗:空腹口服(30~200μCi)。

3.術後複查和治療可選用口服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替代治療4周,每日50~100μg,分3次服。

二、中醫辨證與選方用藥

(一)肝氣鬱結,痰熱阻結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症狀甲狀腺結節,聲音嘶啞,淋巴結腫大,胸脅脹悶。

2.辨證要點因情緒異常加重,肢體困重,舌質紅,苔黃厚膩,脈弦數。

3.可能伴隨的症狀身熱,或急躁易怒,或聲帶麻痹,或頸部憋脹,或胸脅脹悶,或月經期乳房脹痛,或伴乳房結節腫塊等。

【治則與選方】疏肝解鬱,清熱化痰;可選用四逆散與小陷胸湯合方。

【處方用藥】柴胡12g枳實12g白芍12g炙甘草12g黃連3g半夏12g全瓜蔞30g。

【服用方法】每日1劑,分3次溫服,6劑為1個療程,通常需要用藥8~12個療程。

【配伍技巧】若聲音嘶啞者,加桔梗、薄荷、牛蒡子,以利咽通聲;若肝鬱甚者,加青皮、香附、甘鬆,以行氣解鬱;若熱甚者,加梔子、連翹,以清熱瀉火;若甲狀腺結節明顯者,加海藻、海帶、昆布,以軟堅散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