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247337380900,7146515474048617486,7146515473973136398,6992146127860534286,7225931131302972453,7234783546299124788,6951709747095538718,695912272266423811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生如歌,但卻沒有永恒的調子,我們不知道它何時會起,何時會落;人生如輪,但卻沒有不變的方向,我們同樣不知道它何時要走,何時要停。在這起起落落走走停停中,取與舍是誰都會遇到的難題。
人生就是一場變幻莫測的夢。從生命呱呱落地的此岸,就是夢的開始。然而中間的時光,便是夢的旅途。夢的沿途中,有鮮花夾道,也有荊棘叢生;會遇上朦朧的迷霧,亦可迎來燦然的陽光。
人生就是一片煙波渺渺的海。處於這片茫茫然的海,我們一誕生就已成為一葉扁舟,使命就是作壯闊的遠航。航程中,沒有設定的航標,隻有日月星辰、藍天白雲;沒有避風的港灣,隻有海的浩瀚、海的寧靜;沒有上帝的庇佑,隻有燃燒的生命、如火的希望。
人生就是一片廣闊無垠的天。每個人的天空的景象都是變化無常、不可預測。時而旭日東升,時而黑雲壓城;一會兒萬點繁星,一會兒狂風暴雨。
人生無論怎樣度過,總要有境界。
境界,是我們自己伸出手來,觸摸心靈時找到的一種感覺。那種感覺是來自我們對自己心靈的一種要求;境界,是一種心態上的崇高,隻可能歸屬於心靈之中。
唐代禪師青原惟信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隻是山,見水隻是水。”這是一種不斷升華、撥開雲霧的人生境界。
宋代禪宗將修行分為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芳跡”;第二境界是“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第三境界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這是一種獨立世界、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這是突破自身、氣息充盈,引導人達到一種永恒的自由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