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要推著自己往前走的,在不同的領域裏,從事不同的工作,至少能夠讓自己始終保持著不滿足、不知足的狀態,這樣才能走得更遠,看到更多的風景啊。

———楊瀾

女人檔案:世界很大,幸好有你

美國著名演說家莉絲·默裏在一次公開演講的時候,說道:“你並不一定要待在你現在所處的環境裏,如果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些東西讓你退縮,你需要知道那是什麼,我向你保證,一定有一條路可以打破和通過這種困境。”

莉絲·默裏正是不斷打破困境、獲得重生、然後通向成功的智慧女性。

在地球的另一端,在一個古老卻也具有現代活力的東方國家,也有一位以知性優雅、智慧溫和而著稱的女性,她靠著自己的鬥誌和努力獲取了事業上的成功,同時還靠著智慧和優雅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她的名字,叫楊瀾。

二十多年前站在《正大綜藝》舞台上的人就是她;在事業正紅火的時候,毅然放棄已有的成績,奔赴國外留學的人還是她。

她是知名主持人、媒體人、社會活動家,當然,還是個有文化底蘊的商人。

她曾經寫過一本書,叫《世界很大,幸好有你》。在書中她真誠地分享自己人生中的故事,她講述著自己的婚姻,講述著自己對於成功和幸福的理解。

她在電視屏幕前告訴女性朋友們:在這個世界上要深情地活著、堅定地活著。雖然,這個世界會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如意,但是,希望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時候看似人生之路走不下去了,可如果堅持下來,不放棄努力,說不定路就走出來了。

楊瀾,1968 年3 月30 日出生在北京,但由於幼年時父母都忙於事業,所以隻好被送到上海的外婆家,由外婆照顧。記得在某電視節目上,楊瀾還分享過童年的一個小故事。

在外婆家的時候,每天外婆都會給她並不算多的零用錢。那時楊瀾喜歡吃一種話梅,每次的零用錢基本是買話梅解饞。但是某一天,她走路時不小心摔倒了,手中握著的硬幣也丟了,她記得一邊流淚一邊在街邊找零幣。這時候走來一位阿婆,在問清楚原因後,拿出一袋話梅送給楊瀾。多年以後,當楊瀾回憶起兒時的這個片段時,還是很動情,也很感激。她說,那種來自陌生人的溫暖,讓她終生難忘。

在楊瀾主持節目時,我們其實也不難發現她帶給人們的善意和溫暖。

還是和主持節目有關的故事。有位優秀的青年醫生,站在舞台上講話時非常緊張,一不小心還讀錯字。正當觀眾們覺得莫名其妙的時候,楊瀾在旁邊說:“這位醫生不僅醫術高明,而且上台就能當主持,而我呢,我下了這個舞台連手術刀都拿不了。”觀眾們用笑聲和掌聲表達他們對楊瀾、對那位青年醫生的支持與鼓勵。當然,這些溫暖的場麵,在楊瀾的人生經曆中,還發生過很多次。

一個人的內心充滿了溫度,她的言行就會給別人帶來溫暖,這也是涵養與素質的體現。而這種涵養與素質,又與一個人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曆分不開。

楊瀾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爸爸在北京外國語學院擔任英語教師。楊瀾的家裏,總是充滿包容、親密的溫馨氛圍,孩子與大人平等對話,大人對孩子的問題作出回應。這種親子關係,在當時來講,可以說是非常寬鬆。但是,楊瀾的父母對她的教育卻很嚴格。

每天,楊瀾的爸爸都會給她講故事,通過故事讓她明白各種道理。

每當遇到不懂的問題,楊瀾總會讓爸爸給好好解釋一下。

那時候,在楊瀾家窗戶後麵有個小小的花園,雖然花園不大,植物品種也不多,但對於小孩子們來說,簡直就是做遊戲的天堂,而對於楊瀾來說,在這個小花園裏,正好可以親密接觸大自然。在這個小小的花園裏,楊瀾認識了一些花花草草,並且還堅持每天寫觀察日記。這些在成年人眼裏再普通不過的小花草,卻勾起了楊瀾的好奇心,在觀察植物的過程當中,她的性格中還多了一分沉穩與機敏。

說起年少時候的點點滴滴,楊瀾總是掩飾不住自己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楊瀾的父母對她的教育雖然嚴格,但家庭氛圍卻也是平等而開放的。麵對一些問題,楊瀾持有自己不同的觀點,而她的父母也尊重她的選擇。

讀中學時,楊瀾的媽媽身體情況不太好,楊瀾便承擔起家裏的勞動:洗衣、做飯、買菜,甚至是換煤氣。這些家務勞動,培養了楊瀾的責任心,她的獨立精神也在看似繁忙沉重的生活中漸漸凸顯出來。

在別的女孩子還在埋頭學習時,楊瀾早已懂得了什麼叫作承擔。她眼中的優秀,也不再僅僅是“學習成績好”這麼簡單,而是能夠承擔起自己的生活,也承擔起照顧別人的責任。這種承擔以及對家庭的責任感,都為楊瀾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打好了基礎。並且,即便在結束繁忙的家務勞動後,楊瀾也沒有放下功課,她依然喜歡讀書、喜歡思考,她說自己不是那種天才型的人,因此就必須多付出一些努力。

愛讀書的習慣,楊瀾說是自小就有的。楊瀾的父親除了給她講故事,給她讀書聽,還引導她自己選擇圖書,鼓勵她從小就多接觸外麵的世界,多接觸新的知識。正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的熏陶下,楊瀾才認識到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多讀書真的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我們讀過的每一本書,都可以豐富我們的心靈,成為滋養靈魂的養料,成為社交中的資本。更重要的是,好的書籍時刻陪伴在我們身邊,能夠在我們困惑時給予鼓勵,失落時給予安慰。好書便是良師益友,能夠教給人很多生活的哲理,帶給人們心靈上的震撼以及思想上的轉變。

楊瀾的愛人吳征先生說,楊瀾是個特別倔的人,隻要自己認準了什麼,任誰都攔不住她的。一個女孩子的倔強,有時候很可能給自己帶來種種麻煩。但有些底氣的倔強,我們還是可以有的。這種底氣何來?這是與自己的能力、想法、對生活的要求等分不開的。

當我們說,一個女孩子很倔,對自己的生活很有想法時,其實也暗示著這個女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方向有著清晰的選擇。

記得之前有個朋友開玩笑,說所謂的選擇困難症,無非就是因為口袋裏錢不多,所以買東西時才會猶豫不決。買東西時很猶豫,這個尚且不算什麼大問題。但是,當我們麵臨人生的選擇時卻一直猶豫不決,就很容易失去很多發展的機會,而麵對人生選擇時的這種“選擇困難症”,其根源就在於,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方向感不強,說得直白一些就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所以,楊瀾倔強也好,堅持也罷,都有她自己的道理。她對自己人生方向的準確把握,這就是她最大的底氣。而這種底氣又是從哪裏來呢?據楊瀾說,這種底氣,來自自己對生活的承擔、對未來的期待以及對困境的不妥協。

作為女性,我們應該足夠相信,那些壓不垮我們的困境,都將化成為我們披荊斬棘的勇氣。在困難襲來時,我們是要丟盔棄甲,在困境麵前潰不成軍,還是要堅強起來,帶著非洲菊般陽光而明媚的微笑,去迎麵正視困境?如何選擇,全看我們內心的支撐是不是足夠堅實。當一個女孩子越是對自己的未來有期待,對自己的人生有要求,在麵對障礙、困境的時候,便越是不會輕易退縮、畏懼。

人們總是把女性與花聯係起來,都說美人如花,佳人如詩。而作為優質女性的典範,楊瀾自爆說,她也是個愛花的人。“沒有哪個女人不愛花,就像沒有哪個女人是不向往愛情的。”楊瀾在回憶與外婆一起生活的歲月時,總是會說起外婆與花的故事。從楊瀾的講述裏我們也能想到,她受了外婆很多影響,比如,外婆愛花,而楊瀾也是如此。

楊瀾還記得,外婆帶著專注的神情給插花換水的場景,她也還記得,外婆麵帶笑意修剪花枝時的一幕。有花的日子,生活便呈現出寧靜美好的麵貌。但是楊瀾並沒有長成那種嬌嬌弱弱的矜貴之花,而是長成了絢麗陽光的非洲菊。她向往那種充滿陽光、飽滿而新鮮的生活,這大概是因為幼年受了外婆侍弄花草的影響。在楊瀾看來,人的一生,就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應該渾渾噩噩地度過。

她不止一次地提到過,上了年紀的外婆,每次侍弄花草的時候,臉上的神情都帶著幾分天真爛漫,像個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少女。這讓楊瀾開始相信,內心美好的人,她的美麗是不會被歲月帶走的,她也開始相信,自己會成為一個內心美麗而又堅韌的人。

若要讓生活過得飽滿而新鮮,那就應該像個探險家那樣,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裏總能有新發現。楊瀾說起自己幼年時的生活經曆,說那些場景仿佛就像在昨天。雖說人不應該活在過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過去的生命經曆,沉澱出了我們未來的生命氣質。

愛花的楊瀾,慢慢地成長為一個有著如花般笑靨的魅力女人。

每個人的人生曆程雖然很不一樣,可是,像困境、挫折、苦難這些灰暗的東西,幾乎是人人都需要麵對的。楊瀾說,當心情特別差的時候,一定不要去看那些頹喪的文字,一定要多接觸一些美好而陽光的東西。我們沒有必要總是想著自己的不幸,也沒有必要時刻提醒自己肩頭沉甸甸的負擔。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活得更不幸,也還有許多人的壓力堪比山大。多想想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如果實在想不起來,自己的生命裏到底有沒有過快樂的日子,那就從現在開始,去創造快樂,去創造出陽光。很多時候,我們不必渴求別人的同情或憐憫,隻要自己活得足夠陽光,別人就能感受到你帶來的溫暖。

不抱怨生活,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堅持下來卻很難的事,但更難的是,我們要有所相信,相信自己的生活裏總會有陽光,哪怕現在自己正經曆著淒風苦雨,我們也要鼓起勇氣,讓自己變成一個小太陽。

作為一個女孩子,你不必哀求生活給自己足夠的慈悲,更不必請求命運“手下留情”。經風經雨,才能堅韌而蓬勃地怒放。

雖然在公眾看來,楊瀾已經足夠成功了,但她也經曆過一段灰暗坎坷的人生,她坦言,要想不悲觀地活著,真的也挺難,畢竟經曆過的艱辛日子,隻有自己才最清楚,哪怕在別人看來你的生命已經錦繡一片,可咬牙挺過來的歲月,隻有自己才最了解。

所以啊,麵對人生陷落時,我們不必沮喪、悲觀、厭世,隻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才會讓人生真的美好起來。你看那頂霜傲雪的寒梅,它們隻有在霜雪的襯托下,才更顯出了高貴、堅韌與不俗。

若要生活真的變得美好起來,人的內心就應該有所相信,相信明天一定會比今天好,前提就是,我們真的努力做事了,真的努力改變自己的缺點,而不是當風雨襲來時隻會哭喪著臉抱怨!

抱怨生活,就等於詛咒了自己。當你對著生活笑起來,當你說“不論眼前的日子怎麼樣,明天都會更美好”,那麼你會發現,眼下的困境真的不算什麼了。有一次,某位媒體人向楊瀾討教成功秘訣的時候,楊瀾就是這樣說的,“隻要你努力了,社會一定是公平的,不要報怨生活,否則隻能證明你自己沒有真正地去努力”。

【財智女人心語】

在這個大大的世界裏

每天都在上演著悲喜劇

不論眼下的生活充滿了多少淒苦

都應該在內心有所堅信

讓內心陽光起來,生活才會溫暖起來女人優勢:你要有屬於自己的調調有人說,女人是天生的弱者,她們不論在體能還是智能上,都處於弱勢地位,所以需要被人保護。也有人說,作為女人實在不易,既要生兒育女,又要照顧家庭,還得兼顧工作,一個人扮演多重角色,真是不容易啊!

其實,活在這世上,誰都不容易。男人也是如此。因為他們的肩頭也有沉甸甸的責任。

如果女人看清楚自己的優勢,有著屬於自己的調調,那麼,一個人扮演多重角色也不是不可能。且看楊瀾,她作為一個女兒,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並且還是主持人、媒體人、創業者、商人以及社會活動家,我們可曾見過她抱怨說自己麵對生活應對不來?她之所以能夠堅持,那必然是她看清楚了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嚐試著把自己的劣勢變成優勢,這就是一種本事。

可可·香奈爾曾說:“20 歲的時候,你擁有的是自然生長的容顏;30 歲的時候,生活的經曆使你的容顏有了個人的印記;50 歲的時候,你生命的全部都會寫在臉上。”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的容貌會帶上歲月的痕跡,但是,我們也會在自己的人生經曆之中,培養出獨屬於自己的那種調調,這種調調,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節奏。

當然,不論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不論進行著怎樣的人生節奏,最終的支撐,都在於我們內心對自己的期望。就比如楊瀾,她說,當年自己作為當紅主持人的時候,雖然心裏有著小小的得意,但是當她參與第一次申奧,而申奧又以失敗告終時,她就覺得自己不能封閉自己,而是要走出已有的光環,忘記過去的榮譽。這就是她對自己的期許。也正是這種期許,才成就了她不一般的人生。

所以說,對自己有些要求,總好過什麼渴望都沒有;對自己有些不滿足,才能讓自己活出來一個別人都沒有的調調。

比如,楊瀾的調調就是,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長就要有所放棄,才能有所承擔,放棄眼前的名利,承擔對社會的責任。這就是楊瀾對自己的人生要求,也正是因為她始終對自己有要求,所以才邁出了人生中的關鍵一步。

當年,飛機緩緩降落在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的時候,楊瀾想著自己距離夢想又進了一步,內心的激動之情便如同排山倒海一般。

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星星點點的燈火,照進楊瀾的心裏,看到這點點燈光,楊瀾對自己的留學生活以及並不遙遠的未來,升騰起萬分期待。

可是,留學生活並不是那麼美好,因為意想不到的麻煩總是接踵而來。是咬牙堅持並且微笑著迎難而上,還是以蒙混過關的心態在校園裏虛度時光?楊瀾有著自己的堅持,所以她活出了自己的調調,那就是麵對再多的麻煩,也一定會選擇堅持,即便那些麻煩看起來很難跨越過去,可擺擺手放棄自己的夢想,豈不是辜負了自己的初心?

在留學生涯裏,每一天都溢滿了汗水,刻滿了艱辛,楊瀾回憶起自己第一次接觸電腦,那還是一位師哥留給她的,方便寫論文使用,可是師哥的好意卻經常讓楊瀾白白浪費了寫論文時的辛苦,因為這台電腦經常會有死機的情況發生,剛剛寫好的論文如果來不及保存,電腦死機之後,論文也就白寫了。這經常讓楊瀾特別鬱悶,甚至會急得哭起來,可是那又怎樣?在哭過之後,仍然要敲打著鍵盤,從頭開始寫論文。

這還隻是留學生涯中諸多麻煩中的一件,還有很多,楊瀾甚至都不覺得是困難了。或許,在當時看來,確實是很堵心的麻煩事兒,可你越是覺得麻煩,越是畏懼麻煩,那麼痛苦和抗拒的感覺就越是強烈,你的內心就再不能平靜下來了。倒不如,把這些麻煩和困難都接納進來,既然障礙存在,那就搬開它,而不是繞過去,既然麻煩出現,那就解決它,不然還能指望旁人來幫忙嗎?

承擔家務勞動的經曆,出國留學的經曆,這些滲透著辛苦的日子裏,楊瀾切實感受到了生活的辛苦,但也培養起了獨立自強的精神。以至於到了後來,她常和女性朋友們說,身為女孩,有些事情必須獨自承擔,不要指望著找個依靠,或者找個人做自己生命的救世主,女孩子不堅強、不獨立,就很難有自己的未來。

在去哥倫比亞大學深造之前,楊瀾對自己的留學生活既充滿了期待,但同時也是有些迷茫的。其實,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個關口,都會有迷茫困惑的時候。對未來迷茫時,就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問問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心靜下來,我們就能聽到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慢慢的,人生之路也就明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了。

曾經是著名主持人的楊瀾,也是在人生道路上通過一點點的嚐試,才確定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她想成為一名節目製作人,這也是她人生中的一個轉型,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第一次轉型嚐試,才讓楊瀾看到生活裏的無限可能。也是由於她的敢於嚐試,才凸顯出了自己的優勢。這不能不讓我們反思自己的生活:在多少次麵對新的挑戰時,我們總是以“根本沒有接觸過,也不可能做好”為理由,然後就錯過了一次嚐試,一次機遇,甚至可能是改變自己一生的機遇;在多少次麵對人生的障礙和困境時,我們選擇了自暴自棄,而不是從現狀去分析利弊,然後去解決掉麻煩,或許是我們自我放棄的次數太多了,於是我們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是不是還有成功的可能。

作為女人,我們得挖掘出自己的優勢,如果實在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那麼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的優勢,那還不算遲。

楊瀾特別智慧的一麵就在於,她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板,發揮長處,彌補短板,整個人生便能大放異彩。

說起女性的優勢,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特別加分的選項,那就是包容與接納的能力。

楊瀾在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的時候,要接觸來自50 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這讓她深刻地體會到許多不同的文化、思想和價值觀。楊瀾從不用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去評斷別人的想法,也正是這種尊重他人的態度,為她贏得了與別人深度談話的機會,也打開了她的視野,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生態。

這種包容與接納的態度,是楊瀾的一項優勢,同時還給楊瀾帶來了其他方麵的收獲。比如,隨著與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們的交流加深,楊瀾思考問題的方式、角度都開闊起來,她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也學會了把廣闊的世界接納到自己的心懷裏。同時,楊瀾漸漸學會主動去結交那些真正有思想、有素養的朋友。

因為,在楊瀾看來,朋友圈對一個人的影響確實很大。結交那些內心豐富、思想飽滿的人,你的靈魂也會漸漸豐滿起來;與那些熱愛生活、對未來有著美好憧憬的人交往,你內心的灰暗想法就會慢慢減少;和那些真誠善良、勇敢追求夢想的人相處,你也會感受到夢想的力量,對自己的人生充滿希望。

如果說,帶著包容、接納的態度去麵對人生、麵對未知,這是一種需要慢慢培養的生活智慧,那麼,培養出自己健康陽光的心態,則是通向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能力。

在這一生中,總難免遇到不順利的事情,如果不去調整自己的心態,那就隻能自己折磨自己,這可不是智慧女性應該有的活法。

我們應該相信,人生中所有的回報,都不必著急去要,在努力耕耘的時候,也應該給回報留出足夠多的時間,它總要發芽生長,然後才能開花結果。我們還要相信,經過努力付出的辛勞,它帶來的回報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如果我們還沒有看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別著急,別發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歲月總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如果,生活真的虧欠了我們,那麼至少我們努力過,我們向著夢想追求過。楊瀾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也是一樣遇到了艱難曲折。那些看起來活得耀眼閃亮的人,她們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

有時候,耐心等待,也是一種優勢,有了這樣的優勢,我們至少會沉下心去做事,而不會因為急於求成,就錯失掉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作為女人,我們在看到自身優勢的同時,還應該看到他人身上的優勢。就像楊瀾說的,結交朋友的時候,必須要有自己的標準,向那些真正有思想、有內涵的人靠近,自己才能變得更好,如果你希望自己變得真正優秀起來,那麼朋友圈的選擇,是萬萬馬虎不得的。因為,我們總需要借助別人身上散發出來的智慧、光明和熱量,來穿透漫漫長夜,然後相互扶持著,走向燦爛的陽光。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裏,作為女人,我們理應有著自己的調調。比如說,在麵對愛情的時候,我們既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哪一種類型的男人,我們也應該想到,假如有一天他離開自己,我們該以什麼作為支撐,從失敗的情場上走出去。

看了楊瀾的勵誌人生,我們應該想到的是,所謂成功,不是要成為別的什麼人,而是要成為更好的自己、成就自己。楊瀾有著對媒體之路的探索,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也要像她那樣,去做媒體,而是我們應該從她的人生故事裏汲取成功的經驗,比如堅韌、堅強與堅持,這是楊瀾成就她的閃光人生的必要素質。

也許,你的夢想是當一個記者,也許是工程師,也許想開一間自己的小店。夢想,從來就沒有高低貴賤的分別,而不論做什麼事,都要記得自己的初心,活出自己的調調,這個,才是最難的!

【財智女人心語】

智慧優秀的女人

不僅善於挖掘自己的優勢

更應該汲取他人的長處

成功的女人不需要複製別人的人生而應該堅持初心,活出自己的調調女人私情: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香港作家張小嫻說過:“我們在追求愛情的歲月裏,終於發現愛情不是兩個人或者三個人的事,而是一個人的事。愛情是自身的圓滿。當你了解了愛情,你也了解了人生。”

是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總是在尋找著專屬於自己的幸福。在尋找到這份幸福之前,我們可能要經曆許多的風霜雨雪,或者要經受很多次傷痛揪心。但是,一旦我們遇到了那個真正值得我們去愛的人,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愛情,真的能夠治愈自己,給自己以光明和溫暖,帶自己走出人生的重重霧霾。

在《世界很大,幸好有你》的扉頁上,楊瀾如此寫道:謹以此書獻給我的丈夫吳征,紀念結婚20 年一起看世界的日子。

相比於那些卿卿我我的愛情,楊瀾更欣賞的是那種可以相互成長、實現共同進步的愛情。她說,沒有誰是注定要和誰在一起生活的,兩個人能夠走到一起並且一直走下去,除了要靠著感情作為基礎,更要看兩個人共同眺望的方向,是否一致。

在塵世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都渴望溫暖的懷抱。不論是兼備智慧和能力的優雅女士,還是站在財富金字塔尖頂的成功男士,沒有誰會排斥那真誠、溫暖的情感港灣。

我們說,楊瀾是很幸運的,不僅因為她靠著努力和拚搏,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更因為她遇到了那個懂她、愛她、幫助她在事業上開疆擴土的男人,吳征。

當初,楊瀾做主持人時非常糾結於不能掌握節目的品質,是吳征一直鼓勵她,不要泄氣,可以嚐試走走別的路子,比如學習當一名製作人,當楊瀾猶豫不決的時候,還是吳征陪在她身邊,告訴她凡事都可以一試,試過才知自己是否真的合適。

在楊瀾決心要回國發展時,吳征毅然放下美國的事業,說要陪著楊瀾回國,重新開始自己在國內的事業。

作為一名公眾人物,難免遭人誤會,被人非議的時候,此時的楊瀾雖外表堅強,可內心也是需要擁抱的。吳征勸慰她:不要被謠言捆綁,要做一隻高高飛翔的鳥,天空那麼廣闊,何必擔心找不到自己的一方天空?

作為一名事業女性,楊瀾長期出差,心思基本撲在了工作上,她要強卻也任性,她不會煮飯,也不是很會打理家務,而這些,都被吳征包了下來。人的精力,總是有限,既然選擇了自己要牽手一生的伴侶,那麼就應該接納她能做到的以及不能做到的。

這麼多年以來,我們大概隻看到了楊瀾成功的一麵、光鮮的一麵和精彩的一麵,但是,作為楊瀾的愛人,吳征看到的則更多的是楊瀾脆弱的一麵、疲累的一麵以及灰心失望的一麵。在伴侶麵前,何必做一個完美的人?有些不完美,反而更加生動,更加血肉豐滿。這也是楊瀾要告訴年輕的女性朋友們的: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完美的人,完美的隻有我們對愛情以及未來伴侶的想象,作為聰明的女孩,就不要活在完美的理念裏,要想活得輕鬆些,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接納不完美的世界。

記得在看一篇報道時,有位記者朋友向楊瀾提問,問她是否認為自己是個完美的人。楊瀾笑著,用很堅定的語氣說:“No!”然後,這位記者又問楊瀾,是否覺得自己的先生是個完美的人。楊瀾還是說“No”,但她補充了一句,“雖然他不完美,但是我很感激他。”

其實,麵對愛情,我們何必要選擇最完美的哪一個?足夠溫暖,便足以擊敗那些關於完美的幻想。

在楊瀾來到紐約之後,便受邀來到靳羽西家中參加家庭宴會。

正是在這次宴會上,楊瀾認識了吳征。那時候,吳征在美國主要擔任國際電視和國際廣告的發行工作。兩個人在閑談的時候,竟然發現彼此有很多共同的愛好興趣,隨著交往漸深,兩人都發現了對方身上最吸引自己的地方。

在吳征看來,楊瀾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女,但骨子裏的進取精神正是他所欣賞的。而楊瀾則認為,吳征是個富有責任心的男人,這正是她所認為的“男人應該有的魅力”。

在楊瀾眼裏,吳征不僅是愛人,是伴侶,更是能夠與自己並肩同行、共同成長的戰友。當我們羨慕楊瀾愛情事業雙豐收的時候,我們可曾想過,為什麼如繁星般耀眼的人,是別人而不是自己?為什麼愛情幸福、家庭美滿、事業成功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

因為我們總是在給自己找借口,“這個領域從來沒有接觸過,我還是不要考慮了”,“這個問題簡直太難了,我看還是忽略掉吧”,“我受過那麼多情傷,看來是不會遇到那個對的人了”……誰的人生裏沒有失敗?誰的生活裏不見挫折?我們總是給自己限定的太多,於是,就忘記了,自己的人生航向隻有自己才能掌舵。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失望,那是因為我們既缺少探索精神,也缺少自律意識;有時候我們對婚姻失望,那是因為我們對婚姻充滿了許多不切合實際的要求。不敢嚐試,導致了人生的失敗,而欲求太多,則讓我們活得迷茫又疲憊。

麵對未知的人生前景,誰都有過恐懼,就連世俗評價裏所謂的“成功人士”也不例外。但那些真正開創出人生新天地的女性們,卻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當一個人,麵對未知的前景時,內心的勇氣比恐懼多,憧憬比擔憂多,這時候就已經踏上了成功的道路。而縱觀楊瀾的成功人生,我們不難發現,她耀眼的人生裏不僅有她的努力與辛勞,而且有著伴侶的鼓勵和支持。

美國心理勵誌作家、藝術家、心理學家梅傑·卡爾霍恩說過,“好的婚姻,是成功的催化劑”。雖然這句話是對男人們說的,但這個道理,對於女人來說,一樣成立。好的婚姻,好的伴侶,能夠陪伴我們度過人生中的寒冬,在我們孤獨無助的時刻裏,送來溫暖、信任與支持。

我們說這個“好的婚姻”,並不是不考慮感情因素。好的婚姻裏,感情因素占的比重相當大,隻有兩個人感情到位了,才能彼此支持、彼此溫暖。很多女孩子錯誤地以為,隻要找個條件特別好的男士,就會有好的婚姻。但實際上,在好的婚姻裏,兩個人的地位必然是平等的,說得直白一點兒,就是一起衝鋒、共同進退的夥伴關係,隻不過比一般的夥伴更親密一些而已。

女孩子不要妄想祈求另一半的哀憐,隻有你自己肯努力,另一半才會用尊重的態度對待你;女孩子也不要把伴侶看成是自己人生的救世主,在人生的關鍵時刻裏,還是應該依靠自己。楊瀾說得好啊:“金錢和物質並不必然帶來幸福感,幸福也不能靠別人施予。”

真正有智慧的女人,想的是如何提高自己,讓自己不斷地得到成長,不論是在某一個領域裏鑽研,還是在多個不同領域裏華麗轉身,隻要自己實現了人生價值,那就是成功的人生。我們不必用別人的成績來衡量自己的生活,因為每個人的才華、抱負和機遇都不同。並不是說,一定要掙了多少錢,有了多少存款,嫁了一個多麼有事業心的愛人,那樣才算成功女人。成功的定義,從來就不是這麼膚淺。好的婚姻,也不能用物質來衡量。

真正懂你的伴侶,尊重你的選擇,因為他知道你內心的向往,所以願意陪你一起飛翔。楊瀾在學習製片的時候,最初心裏還有些犯怵,因為她對自己的未來有些迷茫和畏縮,可是吳征卻陪在她身邊,給她打氣,讓她看到未來的藍圖。楊瀾說,是愛人成就了現在的自己,這話說得並不誇張。是吳征的陪伴,讓她在事業遇到瓶頸的時候,再次看到了希望;是吳征的鼓勵,讓她在人生最寒冷的時期,咬牙堅持,終於迎來了更燦爛的明天。

人這一生啊,看似接觸到的人很多很多,但真正影響到我們人生、影響到我們幸福的,無非也就是那麼幾個。楊瀾能有這樣運氣,那麼,你在規劃好自己的人生之後,為什麼不能如她這麼幸運,或者,比她更幸運?

【財智女人心語】

最好的愛情是成就對方

最智慧的女人是在愛裏也堅強

在我們漫長的人生裏

能夠遇到懂得自己的人已是幸運

而聰明的女人都明白

要好好地愛,但也要在愛中保持獨立女人奮鬥:不奮鬥,何以談人生價值?

想問大家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奮鬥,我們為什麼要努力?

麵對這個問題,想必大家的回答都不盡相同。但歸根結底一句話,努力就是為了不辜負自己,奮鬥就是要彰顯自己的人生價值。

趙寧先生在《趙寧留美記》中,對“什麼是努力”做出過如下解答:“在湖水中優雅的鴨子,水麵上看起來一片祥和,水麵下的雙腳卻在拚命地滑動,以使自己前行。”那些在工作中舉重若輕、元氣滿滿的女性朋友們,大抵上都是如此的吧。努力向著工作目標前進,同時也不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

我們要知道的是,這世界上的每一件工作,都是一種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修行,它們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讓自己創造出更多的美好。所以說,工作是沒有高下分別的,隻有適合或不適合,以及喜歡或不喜歡。

工作,是一個女人自我價值的體現,它帶來的不隻是生活上的衣食保障,還有個人的尊嚴和生命的豐富。所以,作為女人,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工作呢?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讓自己不去奮鬥呢?所以,作為女人,隻有為自己熱愛的事情投入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和熱情,才會有百分之百的回報和幸福。

不信?且看楊瀾的工作經曆和創業曆程,我們就會發現,原來一個努力奮鬥的女人,真的會在人群中閃現出不同凡俗的光芒。

記得北京大學的宣傳片《星空日記》裏有過這樣一句話:“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你的現實。”片中的小男孩從小就有摘星星的夢想,他想摘下最閃亮的那顆星,送給自己喜歡的女孩。但這個浪漫的夢想卻遭到周圍人的嘲笑,甚至連攻讀天文學專業的夢想,都遭到了殘酷現實的無情打壓。可是,他還是挺過來了,他說,能夠支撐自己一路走下去的,就是被人所嘲笑的夢想啊。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因為有了夢想,才支撐著自己在現實中一路披荊斬棘。比如楊瀾。

在20 世紀90 年代初,楊瀾正當紅的時候做出要繼續深造的決定,這可引發了不小的輿論轟動。很多人都說,唉,楊瀾真是太不知足、太貪心了。

後來,在楊瀾自己的一些作品中陸陸續續地披露出她當年決定出國留學的原因。除了追逐自己的夢想,還有許多更為現實的原因在裏麵。

當年還在央視的時候,楊瀾和另外幾位女主持人正在化妝間裏做準備。這幾位為即將上場的節目而做著各種準備,有人在對著鏡子看自己的妝容是否還需要補一補,還有人在做深呼吸來平複緊張的情緒。這時候,有位工作人員急匆匆地走過來對一位女主持人低聲說著什麼。原來,主持人名單裏已經沒有這位主持人了,她之前的準備工作也白費了。當時楊瀾就在想,說不讓主持,就不讓主持了,這多讓人傷心啊。這也讓楊瀾看到,如果自己缺少能力和實力,那麼,很可能下一個不讓上台主持的人,就是自己。

把別人的挫折,當作自己奮鬥的動力,這也不失為一種智慧的做法。

此外,對楊瀾觸動很大的還有一件事。我們都知道,在1993年的時候,北京申奧失敗了。這件事成為當時人們在街頭巷尾議論的主要話題。北京申奧失敗,在楊瀾看來,還是由於我們對世界的了解實在太少,太少。所以,她才說要趁著年輕出去看看,不要在年輕的時候就坐井觀天,而是要勇敢地走出去,去認識外麵的世界。

不得不說,正是楊瀾的這種遠見和眼界,成就了她日後的事業。

可是,楊瀾的事業發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2000 年3 月,楊瀾與愛人吳征攜手創立起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有限公司。但是才過了短短三年,因為陽光衛視巨額虧損,楊瀾隻能轉而投入其他領域。

她說,這是她目前經曆過的事業上的最大挫折。

巴頓將軍說過:“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穀時的反彈力。”

麵對事業上的挫折,楊瀾也是很痛心的,畢竟那是她灑過汗水、付出過心血的一方天地。所以,當一些老朋友和楊瀾開玩笑說:“真是好羨慕你呀,你看你的事業,一直做得都是那麼風生水起。”楊瀾也隻能無奈地攤開手,她說她已經不想和別人解釋自己曾經曆過的失敗與挫折,因為說起來實在累心,而且回憶起往事還很傷心,索性就不說了。

楊瀾說過,自己是個特別有文化理想的人。這也為什麼她會著手去做陽光衛視,因為她覺得通過紀錄片來展現人類的文化價值,是個特別有意義的事情,而陽光衛視就是以製作和播出紀錄片為主的節目。在最初,楊瀾心裏也充滿了各種未知,各種忐忑。吳征就鼓勵她,幫她出謀劃策。可是,楊瀾還是栽了個大跟頭,這跟頭栽得真是痛!

栽跟頭之後,楊瀾也有過消極的時候,她說有那麼一段時間裏,自己的狀態差極了,雖然知道,這次事業上的失敗,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商業上的判斷,可是一想到自己的辛苦付諸東流,便覺得特別痛苦、特別傷感。在事業遭遇挫敗時,楊瀾也哭過很多次,她沒有指責誰,也沒有抱怨誰,她說至少自己領悟到,自己當時在商業上的運作準備還很不充分,自己對商業運作的模式,還處於很幼稚的認知階段。

可是,在遭遇事業上的滑鐵盧之後,楊瀾並沒有一直消沉下去。

雖然她自己也坦言,曾經有大概五年的時間,處於缺少事業心,又看不到人生未來出路的狀態。可她還是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畢竟,要實現文化理想可以有多種途徑,為什麼要一根筋呢?

賣掉陽光衛視以後,楊瀾還在進行反思,雖然事業失敗了,可從頭再來,也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況且,她還有愛人的鼓勵和支持,再嚐試從其他領域進行突破,或許一樣能迎來嶄新的一天。

就這樣,楊瀾打算奮鬥到底,再次出發,在其他領域擴展自己的事業。

不過即便陽光衛視在商業運作上失敗了,它依然有著價值,這種文化上的價值是不可低估的。至少,楊瀾嚐試著將文化和商業結合起來,這種經驗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在嚐試的過程中,楊瀾體現出的那種奮鬥激情,更是作為事業女性的驕傲。

我們都渴望自己在事業道路上越走越寬,希望能多一些平順而少一些坎坷。但是,我們卻忘記了,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並不能寄希望於外部環境的順風順水。隻有耐心與毅力,才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機遇。

在把陽光衛視的大部分股權賣出之後,楊瀾也從衛星電視的運營工作中退了出來。有時候,所謂的消沉和迷茫,反而可以讓疲憊的心靈稍稍休息一下。人生,本不需要走得太急。當跌了跟頭時,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反思、去體驗,感受曾經有過的成功與喜悅,從中汲取信心,也要感受從山頂上跌落時的傷心和失望,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過去。

股神巴菲特有句話說得特別棒,“精於選擇,長期持有”,這也是他進行投資時堅持的準則。而楊瀾,在此後的奮鬥歲月裏,便是這樣做的。

我們都知道,楊瀾主要涉及的是媒體投資行業,她先是投資珠寶行業,與加拿大籍女歌手席琳·迪翁共同打造高端定製珠寶,從而創立起自己的珠寶品牌,“LAN 珠寶”,通過這個珠寶品牌,讓大家領略到珠寶設計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同時也為自己擴寬了投資道路。

在新媒體市場剛剛露出苗頭的時候,楊瀾又先知先覺,投資拍攝網絡影視劇,不僅捧紅了新演員新作品,更是讓人們見識到新媒體時代裏,一個投資人應該具備的精準眼光和過人膽量。在賺足了先機之後,楊瀾又開始擔任幾家著名品牌的代言人,同時,她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老本行,繼續從事主持工作。每當有朋友開玩笑說,“你是覺得自己掙的錢還不夠多嗎?”楊瀾也笑了:“財富能夠創造出價值,所以,如果有能力獲取財富,那麼還是多多益善吧。”

楊瀾所說的“財富創造價值”,指的正是,我們應該用正當的途徑去獲取財富,然後通過財富創造價值,而在諸多價值之中,慈善帶來的力量,最是不可低估。這正是楊瀾智慧的做法,用做慈善的方式來回報社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人應該成為財富的主人,而不是淪為財富的奴隸。擁有的財富再多,卻感覺不到快樂,那就是財富的奴隸;手頭的錢再少,但是能把生活過出滋味來,那也是件不錯的事情。我們說,作為一個獨立女性,是需要奮鬥和努力的,這種奮鬥和努力,其價值更體現在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度上,而不是以收入多少論英雄。賺錢能力強的女性很多,可並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有一個智慧的活法。

楊瀾,從當紅節目主持人轉型成為製片人,又從傳媒界跨越到商界,看起來她是很幸運的,每一次轉型都能有不同的成就。可是,楊瀾自己也說,“人生需要自己來規劃,把成功的基礎建立在幸運上,那並不是明智的做法。”

所以說,楊瀾是很有智慧的。她的這種智慧,基於對自身的了解,她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是什麼,哪怕一時失敗了,哪怕暫時會迷茫,但調整狀態和人生方向之後,又會信心滿滿地出發。

楊瀾的智慧,還體現在對於獨立自強的深刻意識上。她深深地明白,外部環境再好,外部條件再有利,但如果自己缺少獨自性,缺少奮進的意識,那麼隻能把一手好牌打成爛牌。楊瀾向來主張,女性不一定很漂亮,但必須有氣質;女性不一定很時尚,但必須儀容整潔、不要邋遢;女性不一定有極端的聰明和才華,但獨立自強卻是必不可少的優秀品質。

英國著名作家、浪漫主義詩人雪萊說過:“最為不幸的人被苦難撫育成了詩人,他們把從苦難中學到的東西用詩歌教給別人。”

經曆過巨大挫折的人,如果笑著站起身,向著陽光奔跑,那麼她的身姿一定很美麗。楊瀾在一些電視訪談節目和自己出版的書中,經常分享自己對於獨立、奮鬥的見解,也會談起自己生命中經曆的挫敗。她在笑著說起自己的傷心事,卻也把溫暖和鼓勵留給了那些對事業懷著期待的女性朋友。

在奮鬥之前,你總得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正像楊瀾說的那樣,“放下不切實際的欲望”,這樣才能讓人生目標清晰起來。有了目標之後,就勇敢地嚐試,即便失敗了,尚且可以從頭再來。楊瀾在事業跌入穀底時,已經三十出頭,在很多女孩子看來已經不算年輕。

可是,奮鬥與年齡又有什麼關係呢?哪怕是過了三十歲,一旦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定位,然後沉下心去做事情,那也不算晚。如果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揮霍青春,自以為吃喝玩樂的日子過得很瀟灑,那也是對時光的浪費。

女人,什麼時候奮鬥都不算晚,如果你不拚現在,又該靠著什麼去贏取未來呢?

【財智女人心語】

女人最美的時刻

便是沉下心奮鬥的那刻

為了人生目標奮鬥

永遠都能從中獲得快樂

女人智慧的活法就是

獨立自強,用努力獲取財富

從財富中創造價值

女人勵誌:與其看別人精彩,不如自己活得開懷我們在談論成功時,總是很容易陷入世俗的偏見之中。比如說,作為一個女性,你嫁給了一個條件特別優越的男士,這就叫活得成功。再比如說,作為一個女性,你年收入非常豐厚,在社會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才叫活得成功。可是,衡量成功的標準其實很多。你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且還做得有聲有色,這就是成功。或者,你找到了一個與自己真心相愛、共同進步的伴侶,過著充實平淡的生活,這也是成功。

可現在有一種論調真是奇怪,那些溫暖平淡、觸手可及的幸福,比如為愛人做一桌子好菜,給孩子讀童話故事,共享親子歡樂,反而不如每個月銀行卡上的收入更讓人覺得有成就感。什麼叫做幸福?什麼才是成功的人生?怎樣才算活得精彩?這些問題,自然見仁見智。我們隻要按照自己的身心去生活,就已經很難得。

生活是我們自己的,我們為什麼要按照別人的標準,來定義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精彩?我們更沒必要一味羨慕別人的精彩人生,而自己不敢追求自己所認定的理想生活。與其看著別人活得精彩,不如自己活得開懷!

那些智慧女性,從來不把“活得精彩”膚淺地認為在瘋狂購物中感受到快樂,或者放縱自己的欲望,在酒吧夜店裏玩玩樂樂。那些不夠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活得精彩根本就是兩回事。但遺憾的是,還有為數眾多的女孩子誤以為在酒吧買醉、在夜店出風頭就是很酷很精彩的事。作為優雅智慧的女性典範,楊瀾就說過:“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長。也許有人會阻礙你成功,但沒人會阻擋你成長。”能夠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的女孩子,那真叫活得精彩;能給身邊人帶來溫暖和希望,能夠帶著善意麵對生活,帶著勇氣笑對困難,這樣的活法,才真是足夠精彩!

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弗雷德裏克·勒諾瓦在《幸福,一次哲學之旅》中說過:“幸福就在於按照我們最深層的本性生活,充分發展我們的個性,這樣才能借助盡可能豐富的感覺享受生活,享受這個世界。”

我們看看楊瀾的勵誌人生就會發現,她活得真是很精彩,也確實很幸福。

在二十年前,楊瀾才剛剛走出大學校園,那時候的她聰慧大方又略帶青澀,以獨有的親和力以及幽默文雅的談吐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可以說, 《正大綜藝》的舞台成就了楊瀾,楊瀾正是通過這個舞台來展現自己、提升自己,她說通過這檔節目讓自己認識到個人力量的局限性,又說正是因為接觸到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才讓自己大開眼界,所以,在後來遇到能夠出國留學的機會,才毅然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自離開《正大綜藝》的舞台之後,楊瀾就開始了另一段人生。

揮別過去的成績,才能不斷邁步向前,也才能創造出人生中更多的精彩。

孤身一人在異國他鄉的那段歲月裏,楊瀾確實也吃了不少苦頭,但她卻在鏡頭前以調侃的語調說:“那些看似不快的過去,反而為自己精彩的未來打下了基礎。”

楊瀾回憶起,正是在1995 年冬天的一係列遭遇,讓自己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那時候,她還在等著麵試官能否“大發慈悲”給自己一次機會,她還在等待著命運中是否會出現什麼奇跡,因為求職時遇到的很多挫折,讓楊瀾開始認真思考自己來到異國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殘酷的生活和充滿壓力的現實,也讓她產生了懷疑、動搖以至自我否定。

在一次麵試失利之後,楊瀾向麵試官發問:“為什麼不再給我一次機會?”

麵試官聳動著肩膀,用一種奇怪的眼神說:“很遺憾,你現在的形象和你個人的工作簡曆並不相符,我這裏也不需要那種看起來毫無鬥誌的員工。”那目光裏既有一絲嘲諷,也夾帶著一些鄙視。

麵試官的這種目光,讓楊瀾非常難以接受,她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曆時還笑著說,自己當時真的是感覺特別尷尬,因為她第一次發覺自己的穿著居然會成為求職路上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