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己的處世原則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有自己內在的運行規則,團隊有自己的製度規定。而我們自己,也要有自己的處世原則,恪守自己的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做人應該有底線,有良知,沒有了做人的原則,也就沒有了衡量對與錯的尺度。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那麼,就很容易走入歧途,喪失自己的人格。
有原則的人,做什麼事情,無論麵對什麼樣的環境,什麼類型的人,抑或是自己在做或是準備做什麼樣的事,通常都會事先用原則去衡量一番。具體能不能去做?做了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而沒有原則的人,做人做事,正好相反,想做就做了,從不管後果,他們做事隻有短淺的目光,任性的思維,稚嫩的想法,衝動的做事方式。
生活中,有些人毫無做人的原則,道德意識喪失,所以就沒有了廉恥。而一個沒有廉恥的人,就喪失了人格,會使自己落入生活最底層,很難被社會和時代所容納。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為人所不齒的人和事,有些人或者自私,或者貪婪,或者道德品質不好,給你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這種人習慣做有損人格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做人的原則。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並沒有設置一道製約自己思想和意念的防線,或者說他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識,不存在防範自己心理變異的“戒律”。正因為如此,這種人在工作中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侵犯,就會頭腦突然發熱,不顧一切地去獲取個人私利,變成不顧廉恥、不講道德,甚至不要人格的自私者。這種人一旦墮落,就很難再振作起來,如同陷入泥潭裏,再也拔不出雙腿,成為不受社會歡迎的人。
一個能恪守自己做人原則的人,總是很容易受到別人的歡迎;而一個做人沒有底線,沒有原則的人,總是受到別人的唾棄,因為他做人沒有底線的後果不僅喪失了自己的信用和良知,還很可能給別人帶來麻煩,甚至是災難。
著名禪師耕雲先生說:“人活著隻求心安無愧,你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並不建立在少數主觀、偏見者的好惡之上。人要是沒有這種堅持,沒有這種自我做主的態度,他會活得很無奈。”沒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不能恪守自己做人原則的人是可悲的。山西商人在我國曆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可以說,當時的晉商有著極高的知名度。晉商認為誠信不欺是經商長久取勝的基本因素,所以把商業信譽看得高於一切。在晉商中流傳著這樣的話:“寧叫賠折腰,不讓客吃虧”;“買賣不成仁義在”;“售貨無訣竅,信譽第一條”;“秤平、鬥滿、尺滿”。可見,誠信不欺,是山西商人經營活動中嚴格遵循的一個信條與原則。因此,在山西商人中講信譽的商人和商號比比皆是。由於山西商人在經商的過程中,堅持原則,不欺詐,為人誠懇忠厚,所以,很多人都願意與他們做生意,晉商也因此在曆史上興盛了幾百年的時間,就是直到今天,有些當年的商號還一直保留著。
人類之所以比其他自然界其他動物高級、文明,根本因素就是人類的自我約束意識和克製能力。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能否恪守做人的原則都能夠左右你生存質量的高低,能夠影響你事業的成敗。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中國有句老話,“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如果不懂這句話的真諦,就很容易給自己惹來很多麻煩。
王鵬是一個很較真的人,總是把是非對錯分得清清楚楚。朋友們都說他太直了,他覺得性格直難道有錯嗎?他不明白作為把人際關係玩得爐火純青的人這句話的深層意思,朋友的話其實是一種含蓄的告誡。大學畢業後,王鵬遭遇的人生第一堂課就是和駕校師傅的爭執。
王鵬畢業後,在一家駕校學習,第一次上車就和駕校的師傅翻了臉,其實事情的原因很小,到後來王鵬都已經忘記因為什麼和師傅吵架了,總之,王鵬氣得眼淚都流了,他認為師傅那陰陽怪氣、滿含諷刺的話語是人身攻擊,深深地刺傷了自己的自尊心。於是,兩個人就吵了起來。殊不知,這次的吵架直接導致的後果很嚴重。師傅拖著不讓王鵬學,故意刁難王鵬。後來,一個年長的朋友語重心長地告誡王鵬:“凡事不要太較真,較真過頭就容易鑽牛角尖。對於別人的話,真真假假,沒有誰分得清,遇到這樣難纏的人,嘴巴甜點,事情就過去了。俗話說,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