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一門藝術,要讓它展現出藝術的光芒;主持也是一門藝術,主持就是將語言藝術化的一種形式。所以,主持與表演藝術是相通的兩種形式,這就代表著可以融合和借鑒,運用恰當的表演藝術行為、準確地把握表演藝術的分寸、注意主持人的基本職責和“個人形象”,是實現兩種藝術相結合的關鍵。
5.富有生活氣息的談話方式
隨著網絡等新興媒體的橫空出世,語言開始變地得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趨向生活化和自然態。甚至,連《新聞聯播》的遣詞造句都逐漸走向平民路線,讓觀眾在茶餘飯後對此更加津津樂道。
然而,真正能夠將生活中的語言運用得合理恰當,是需要豐富的人生閱曆的,因為經曆得多了,見得多了,自然很多話就可以脫口而出且非常有味道。
新版的《藝術人生》有一期名為《甲子園》的節目,這期節目邀請到了五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不久前他們出演的《甲子園》大獲成功。在節目中,朱軍對話五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藝術家。朱軍采訪的語言非常生活化,他向幾位長者探求人生百味,傾聽他們的諄諄教導,講述自己的藝術生涯,整場節目的氛圍溫馨感人。在與朱軍的對話中,老人們可愛可敬的人格魅力一一展現出來,朱軍親切質樸的語言風格也深刻地體現出來。當時在節目現場,朱軍問90歲高齡的朱琳老師說:“前一陣有個記者逮著誰都問您幸福嗎,我也問您一句,您幸福嗎?”這位飽受讚譽,收獲了無數嘉獎,給世人留下無數珍貴藝術作品的老藝術家果斷地說,她很幸福!朱軍俯身靠近,專注地聽著朱琳老人自豪地聊著她豐富的生活經曆,朱軍用手輕扶著老人的肩頭,體現著對老人的關懷。
在這期節目中,朱軍的訪問充分展現出他深厚的主持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閱曆,他親民的主持風格也很好地表現了出來。在他和朱琳老師的對話中,一老一少妙語連珠,談論著老人家的衣服、鞋子,朱軍說:“瞧這衣服,多漂亮!這衣服多少錢?”“您出門喜歡把自個兒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他們還談論體育、足球,朱軍稱讚老人:“瞧這精神勁兒!”“您這腦子不用檢查,智商相當高!”在與老人的談話快要結束時,朱軍祝願老人能長命百歲,老人笑談,也別太長了,年紀大了太麻煩別人。朱軍立馬說:“您甭怕麻煩別人,該麻煩就得麻煩”“那怕什麼呀?能推您那是幸福!”這兩句話說得非常好,貼近生活,通俗平實,並傳達出了兒女應該孝順老人的人生理念,讓人不禁為之動容。而且朱琳老師在談話過程中的狀態非常自然,這說明朱軍成功地抓住了老人喜愛嘮家常的特點,並巧妙地營造了這種氛圍,使老人喜歡上這種自然的氛圍,每每聊得開心的時候,她都用手輕捂著嘴淘氣地笑著,將自己年老可愛的一麵展現得淋漓盡致。
《藝術人生》是一個人物訪談類節目,其實談話類節目就是人與人之間聊天,隻不過這個聊天的過程被搬上了電視熒幕而已,它把成功人士的故事和大家分享,為每個普通人起到向導和榜樣的作用。人與人之間的談話就是沒有修飾無需工具的聊天,不過為了搬上銀幕就必須進行一係列藝術形式的包裝,在語言、燈光、音樂等方麵共同配合以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但是,語言的生活化和平民化是始終不變的,否則就改變了談話的基本形式和本質屬性。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語言才是通俗又生活化的呢?就像朱軍在采訪86歲的藍天野老師時說:“我看您這氣色比我都好,我這一臉菜色兒,您看您,白裏透紅。”簡單的一句話便引來了現場一陣笑聲和掌聲。這樣的對話互動性就很強,生活化體現得非常好,通過對比間接地誇讚了老人身體的康健。由此看來,在談話類節目中,首先,設置的話題要避免太過於廣泛或者專業,這會讓人無從說起。試想,如果話題都不夠平實,那麼談話怎麼能夠平實得起來呢?其次,主持人或者演講者要放平自己的心態和身份,把嘉賓或者聽眾當做自己的朋友或者長輩,雙方可以很平等地交流,這樣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產生親切自然的感覺。著名相聲演員馮鞏在每年春晚中,出場亮相的頭一句話就是“朋友們,我想死你們了!”這種開場方式很俗但是特別有個性,很貼近生活,因此這句台詞也成為了他的標識性語言,仿佛產生了品牌效應似的,隻要人們一聽到這句話就知道一定是馮鞏來了。
中華語言的魅力就體現在生活中,“生活化”還有助於主持人或嘉賓用幽默的表達方式來表達,朱軍在采訪老藝術家朱旭時,提到老人家自己發明的“朱氏春餅”,老人驕傲地說:“反正全聚德的那個薄餅都不行。”朱軍笑稱:“那哪天我去來一頓怎麼樣?”語言是豐富的,嬉笑玩鬧甚至是調侃,總之生活化的語言都可以適當運用到談話中,不僅活躍了氣氛,而且多了不少情趣。因此,生活化的語言,會更有助於彼此融洽地交談。
6.儒雅的幽默
儒雅有兩種意思,一是形容學識深湛,另一種形容氣度溫文爾雅。而幽默則是指一個人說話風趣詼諧,引人歡笑。有人說,一個人的幽默程度與其智商高低成正比,雖然這種說法並沒有數據來佐證,但是幽默確實代表著一個人的智慧。那麼,儒雅的幽默更是需要氣度、氣質和智慧的!
如何做到幽默並且要儒雅的幽默,很大程度是受個人風度、氣質還有知識底蘊、文化內涵等所影響的。可以說,儒雅的幽默,是一個人人格魅力的綜合體現。
毫無疑問,朱軍是中央電視台中為數不多能同時做到儒雅和幽默的主持人之一。在《藝術人生》這樣與名家對話的舞台上,他將自己儒雅又幽默的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在《甲子園》那期節目中,老人從後台上場的時候,朱軍迎上前去與老人一一握手,在鄭榕老師和朱琳老師上台時,工作人員將老人送上台,朱軍幫助工作人員將老人的輪椅推上舞台,這是一個有職業素養的主持人的表現,從他的一舉一動中可以看出,他對嘉賓的關懷和照顧。他在采訪每位老人時都帶著一種晚輩對長輩的敬重、彬彬有禮。當朱琳老人講述她在話劇中加台詞的故事時,他表情複雜地看著這位老人,認真地聆聽著,在講述結束後他點著頭,心懷敬佩地鼓起了掌。
在《藝術人生》節目組采訪電影《孔子》的團隊時,請到了主演周潤發做客藝術人生。周潤發的出場無疑是亮點中的亮點,但他一出現就給朱軍出了一個難題,他讓工作人員把現場的燈關掉,他說,兩千多年前,是沒有這個燈的。同時,他又搬開了座椅,幹脆果斷地跪在了舞台上,他說,從前也沒有這些,咱們得跪下。朱軍看了這樣的舉動,非常驚異,但是隨後他就麵帶著敬佩的笑容,同樣果斷地搬開了椅子,很配合地跪在了周潤發身邊。兩個同樣儒雅的人,就這樣席地而跪,促膝相談,周潤發向朱軍介紹,他們在拍戲的時候長達9個小時的時間是要跪著的,以此向觀眾講述作為一名演員,耐力是非常重要的。周潤發要求朱軍跟他一起向現場的觀眾跪拜,引得現場一片掌聲,而後,周潤發讓朱軍不要動,隨即向朱軍跪拜,朱軍被周潤發的舉動弄得有點不知所措,驚訝且不失禮節地說:“您嚇著我了,為什麼?”周潤發才講述了在開拍《孔子》前看了朱軍和他父親的故事,被朱軍的孝順所打動,朱軍隨即握住周潤發的手表示感謝。這時二人才站起來,互相為對方擺好座椅,朱軍在麵對周潤發的讚許時,再一次握住他的手,真誠而又充滿感動。這一期《藝術人生》播出後在網絡上引起了很多網友對朱軍的關注,他們再一次肯定了朱軍的主持能力,無論何時都能冷靜地思考,朱軍的表現是一種風度的展示,很少有人能在麵對這種突發事件時,即使在混亂中還能回歸泰然有禮,表現得如此大方得體,他和周潤發這一係列舉動都表現出他們二位的儒雅氣質,很有中國仁人誌士對友人謙卑恭敬的態度。
既儒雅又幽默的方式可以運用到生活上的方方麵麵,比如自我介紹、各種開場白等等。台灣藝人淩峰在一次晚會上發言時的自我介紹非常精彩:“在下淩峰,朋友們見到我都會有優越感,因為本人的樣子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威脅,他們很放心,他們認為本人長得很中國,中國五千年的滄桑和苦難都寫在我臉上了。”一席話引來了現場一片笑聲。這段自我介紹非常幽默,又帶著適當的自嘲,給觀眾的感覺非常親近非常自然,毫無明星的架勢,這就是一種儒雅的幽默。2004年,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訪問中國,並在北大發表演講,他是第一個能說流利中文的西方領導人,在一開場,他就改編了中國的俗語說道:“中國有個說法,叫‘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外開口說中國話’。”他用極其標準地道的普通話以及儒雅且幽默的表達方式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掌聲和敬佩。
朱軍的主持同樣在儒雅中不失幽默,他的風趣是一種平易近人的風趣。他所習慣表達的幽默具備著一種我們中華傳統語言的魅力,是勞動人民語言智慧的結晶,充滿了親切感和生活氣息。2012年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的陣容有些不同於往年。朱軍帶領李詠、畢福劍擔負起調節現場氣氛的重任,三位男主持各有特色,在這台萬眾矚目的晚會中各擔任不同的職責。在一段串詞兒中,朱軍和李詠為誰對媳婦兒好而爭執起來,李詠說:“我們那個年代呀,不興什麼穿越,要如果有穿越的話,我比郝建演得好!”朱軍急中生智說:“你是說你要跟郝建比是吧?早說呀,要這樣的話我拱手相讓,‘好賤’。”隨即向李詠作揖。其實這樣一種對話隻是為了現場氣氛而設置的一種表演形式,但是朱軍將這段對話表現得很到位很活躍,將語言和動作相結合,語氣幽默詼諧,表現出中國語言博大精深的魅力。再從朱軍、李詠和畢福劍的穿衣上也可以看得出,他們三個人是各具風格,朱軍的穿著永遠是大方端正的西裝,這也是央視為了根據每個主持人的個性塑造主持人個人風格而有意包裝的,這也更加表現出朱軍的風度和氣質是非常適合走儒雅路線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無論詼諧還是斯文,開放還是保守,都是一種可以發揚的風格,因為它在人群中獨一無二。儒雅又風趣的主持風格是一種將自己個性盡情展示的過程。發揚自己的個性對口才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個性的語言是昭示自我的一個途徑,這可以使表達的過程不至於千篇一律,使別人能在眾多聲音中聽出那個隻屬於你自己的聲音。另外,個性不能過於張揚,適時收斂拿出溫文敦厚的一麵有利於自身修養的提高,修養是一個人心智的內在體現,但卻同時影響著一個人的內在和外在,有修養的人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賞識和信任,無論在做人還是學術當中,都能受人尊敬和認可;同時,修養是一種學識的體現,儒雅的人無論對生活還是社會都有種脫俗的看法和自我表達,這樣的人,見解自然很獨到,語言自然很犀利。
主持、演講講求將知、情、趣、意相結合,這也是談話和演講成功的重要手段。“知”是靠自身的氣度和修養,“情”是靠對事物包括人和事的體會和理解,“趣”是靠語言的獨特的趣味性和風格化程度,“意”是靠說話的含金程度。隻有這四點達到了,口才和氣度才都能達到兼備。而朱軍的主持中,將這四點結合得非常恰當,才使得他成為了央視的常青樹,同時也樹立了一種主持風格,讓人們可以去不斷地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