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艱難地拿起筆,在彌留之際,用那雙軟弱無力的手歪歪扭扭地在素絹上寫下十二字的遺詔:“以兵屬蒙恬,與喪會鹹陽而葬。”
趙高急忙把李斯、胡亥叫到一起,宣布了始皇駕崩的消息。胡亥驚聞他父皇仙逝的消息,不由得放聲大哭,但卻被趙高勸止了。
趙高見自己的話起了作用,繼續威逼利誘道:“二十年來,我從未見過秦國的丞相、功臣能把富貴傳給下一代的,相反,他們大多被誅殺。長子扶蘇剛毅勇武,素有威望,與蒙家向來親近,他即位後肯定要立蒙恬為相。若是這樣,李丞相的處境將相當危險,且不說榮華富貴難享,身家性命能否保得住都未可知啊!隻要丞相依我計劃行事,自可長遠封侯,子孫世世代代高官厚祿,如不依我計,將會禍及子孫。何去何從,丞相自己掂量吧。”
秦始皇本想再說些什麼,已經沒有了說話的力氣,他吃力地抬起了手,像是要筆墨。趙高會意地趕忙取來筆墨,又將一塊素絹鋪展在秦始皇麵前,將始皇扶坐了起來。
趙高知道,李斯私心最重,他最擔心的就是喪失官位,隻要抓住這一點,必能使李斯就範。於是離開胡亥那裏之後,趙高徑直來到李斯的車裏,開門見山地向李斯說道:“先皇駕崩前,給長公子扶蘇留下了一份遺詔,讓他趕回鹹陽奔喪,實際就是要立他為新皇。這件事沒別人知道,遺詔和皇帝玉璽現在都在胡亥手裏。現在,決定誰為太子的權利在你我手中,不知李丞相打算怎麼辦?”
始皇要立扶蘇!當趙高親眼看到秦始皇遺詔的時候,他吃了一驚。扶蘇一向鄙視趙高,甚至根本就從未答理過他,扶蘇做大秦的皇帝,是趙高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要是立胡亥就好了,胡亥可是自己的學生,而且是自己一手帶大的,而最重要的一點,胡亥隻知吃喝玩樂,對政事從不關心,如果立胡亥為帝,自己將會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趙高心想。頓時,一個陰險的計劃湧上趙高的心裏。
扶蘇接到詔書後,大吃一驚,他怎麼也不相信父皇會讓他自裁。蒙恬也不相信,因此他力勸公子扶蘇上書請示,以免遭受奸佞之徒的陷害。可是扶蘇見詔書上蓋著他父皇的玉璽,那可是隻有他父皇一人能用的玉璽啊!因此便不再懷疑,並對蒙恬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請示又有何用。”說完,便拔劍自刎而死。蒙恬卻不像扶蘇那樣愚忠,他始終不肯不明不白地死去,傳令使者隻好命人將他關押起來。
三更時分,長時間昏迷不醒的秦始皇終於醒了過來,他蠟黃的臉上沒有一絲血色。秦始皇的咳喘聲將守候在一旁的趙高驚醒,看見皇帝醒來,趙高急忙走至榻前,輕聲地問候道:“陛下現在覺得怎樣?是否再服些藥?”
趙高的話令李斯驚出了一身冷汗,前景不妙,該何去何從,李斯也陷入了沉思。
躺下後不久,他突然像想起了什麼似的,向服侍在身旁趙高叮囑道:“趙高,朕……相信……你的忠心,一旦朕……升仙而去,你務必要把……密詔送給……扶蘇,務必!”
秦始皇終於了卻了最後一樁心事。他為大秦選擇了一位仁慈、英明的君主,百姓們應該都滿意了吧!他知道,百姓們痛恨他,官吏們敬畏他,但自己的鐵腕政策何嚐又不是為了大秦江山的穩固呢?秦始皇長歎一聲,帶著深深的留戀和遺憾告別了他極不願告別的人世。這位有著巨大貢獻的傑出政治家,在人們心中是位罪惡深重的殘酷暴君,終於走完了他的四十九歲的生命旅程。
“陛下一心想求長生不老,因此臨到駕崩也沒對後事做任何安排,為穩定大局,我們暫時不宜對外公布消息,請公子節哀順變。”趙高安慰胡亥道。
秦始皇擺了擺手,有氣無力地道:“朕的大限將至,服藥恐怕已是多餘了!”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經常四處巡視。能夠親眼看看自己一手建立的秦帝國的美好河山,對已步入風燭殘年的秦始皇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心靈慰藉。盡管曠日持久的巡遊使秦始皇在精力、體力上都損耗不小,但他仍樂此不疲。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皇子胡亥的陪伴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巡遊。令秦始皇沒有料到的是,此次巡遊卻已是他生命裏的最後一次遠行,正是這三個一路陪伴自己的人,改變了帝國前進的方向,積難深重的大秦帝國就此步入覆滅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