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嶽的WORKnPLAY首先在香港設店,貨品一度斷貨,成績不俗。
從北京開唱、成都宣傳,再到日前亮相小平島藍堡與歌迷及媒體見麵,細心的歌迷發現,縱貫線四位成員出席公開活動時都穿著統一款式的衣服,而且居然清一色穿的是張震嶽自創的服裝品牌WNP。
在大連,周華健和羅大佑還特別換上藍色款,笑言是為配合大海和小平島的海藍藍。主持人笑問他們是不是團購有優惠,周華健解釋說:“張震嶽是有給大家打折的。”不過坐在一旁的張震嶽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因為大家風格比較統一,所以我就讚助了服裝。我的這個品牌還在台灣和香港進行了推廣,有可能的話,我希望進軍內地市常我這可不是在打廣告啊,大家不要誤會。”不過,當下就有人問哪裏有賣。張震嶽還曾自信地說過:“誰穿誰有型!”
一直以來縱貫線接受采訪時總會被問及演唱會當天會著何種服裝出場,不過除了黑白風格的表演服裝外,這四個人總會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據透露,WNP的很多款都是特別為演唱會設計的,大家都認為張震嶽這次可謂近水樓台先得月,為品牌做了活招牌。
即使是明星代言都可以為商品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明星自己創立的牌子就更加不言而喻了。明星品牌的最大好處在於可以快速提升新品牌的知名度,即所謂的注意力經濟。當明星的個人魅力轉化為品牌風格,將個人理想與精神發揮到極致,並以商業的方式重新表達,用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向最無所謂時尚的商業領域滲透,這必將對社會、對經濟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當然,完整的品牌資產並不僅僅隻是知名度,還涉及到品質認知、品牌聯想和品牌忠誠度。希望明星們的時尚品牌能夠真正引領潮流,能夠為時尚商業領域帶來更多的驚喜。
後記
本書已基本接近尾聲,筆者在搜集大量資料之後,經過精挑細癬細細斟酌之後確定出了上述數十位明星的財富之路。當然,各位讀者可能會發覺,上麵的明星事例基本上都是在寫明星經商成功的案例,很是令人振奮與刮目相看,您會不會覺得明星就是天生的經商做生意的材料呢?其實,在筆者寫此書的過程中,同樣也搜集到了大量的明星“下海”失敗收場的案例。
李誠儒要賠本賣酒樓,聶遠的家鄉菜館無奈倒閉,呂麗萍的明星學校 被告上了法庭,鍾鎮濤投資房地產致使破產,孫悅的“餃子館”遭到消費者謾罵……就連香港“天皇巨星”劉德華做生意投資影視公司也曾賠得一塌糊塗,幾千萬元的債務,使他足足花了4年的時間才還清。
誰都渴望發財,隻是方式不同,但靠名氣賺錢就是明顯的“專利”了,明星是讓人羨慕的,正所謂“花無百日紅”,許多演藝圈裏的人都會為自己準備退路。於是,各路明星紛紛分身做生意,這也無可非議。隻是有的明星經商得意歸來春風滿麵,有的暗淡收場血本無歸。明星投身商界,到底是“聰明一世”還是“糊塗一時”?
和普通人經商一樣,明星經商與否、商場上的得失成敗完全因人而異,依能力而定,依時機而定。既沒必要趕“下海”經商的時髦,也沒必要相互攀比要麵子,勉為其難更是大可不必。
明星們投資經商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對其所投資的項目並不熟悉,對其中所存在的風險沒有充分的認識。第二大問題是,明星們普遍沒有時間對自己投資的項目進行詳細的監管,這為他們經營生意失敗埋下了很大的隱患。明星們大部分的精力還是花在自己的演藝事業上,無法對自己的投資項目投入太多的時間,而這又恰恰是投資的大忌。像劉德華,組建天幕公司後並沒有放棄演戲,使得他對公司的經營分身乏術。
明星是藝壇上的驕子,但絕非經商的“全能兒”,名氣可以賺來錢,但絕不是萬能的。找不準定位盲目跟風已是大忌,貪大貪多、急功近利、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四處開花”更是自尋末路。經商經商,商是經出來的。既然投身商海,明星們就得放下架子,一猛子紮進去,抓經營、抓管理、抓效益。商人經商,不但要切切實實地做,而且要做好做出水平做出特色,否則不但白忙活一場,還會搭上血汗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