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3 / 3)

李湘精明之四,是足夠重視宣傳和營銷。她做足了功課,深諳營銷和推廣對電影票房的重要性,嚴格地貫徹了“小製作,大營銷”的路子。單部電影是短線投資,一錘子買賣,觀眾買票了票房就有了。不比做欄目,收視率不好,有上半年沒下半年。而李湘自己立足圈內多年,是有名的話題女王,因此和媒體關係不可謂不好。所以在宣傳上,李湘之重視程度非同一般,和以往片商都將宣傳重任交給發行方不同,李湘自組宣傳團隊並親自上陣督促,時刻盯著新聞動態,造勢之嚴密細致堪比大片規模。更是請老東家湖南衛視不遺餘力地為其吆喝,李湘為此首次回到闊別4年的《快樂大本營》呐喊宣傳,不僅給《快樂大本營》帶來全國第一的高收視率,更因為之後《十全九美》票房的成功,如今的《快樂大本營》已經幾乎演變成了電影專場節目,各大片商紛至遝來要求上節目,都隻是因為《十全九美》劇組帶了個頭。李湘混跡多年深得媒體的重要性,加上自己獨到的資源,因此,李湘的成功自有她的道理。當然,這也隻有李湘,才能玩得如此順溜。

李湘精明之五,也是可能最具爭議的,就是琢磨了市場,了解了觀眾,拿出了一部討好市場的作品,一部好的作品。她選擇了有人緣的喜劇。《十全九美》是一部商業爆笑喜劇,片中各種惡搞橋段和方言,很好地迎合了時下蔓延的網絡文化。可能很多人看了評論認為口碑一定很糟,因為很多影評人可能看不上這樣一部電影,毫不客氣地將其歸入爛片。實話說,本人也不喜歡。但是影評人不喜歡,文藝青年不喜歡,並不代表市場不喜歡。口碑也是分層次的,要看哪裏的口碑。往往影評人叫好的都不叫座,幾乎成了規律。商業電影是為市場服務的,要談藝術關起門來誰都會。電影有太多的標準來評價,平心而論,作為國產喜劇,王嶽倫的《十全九美》成功地開辟了一個類型,是自馮小剛的馮氏幽默之後又一個土生土長的國貨喜劇類型,這部電影在它的目標觀眾群體裏是有很好的口碑的,否則不可能創造出5000多萬的高票房。 筆者身邊就能隨便找出一堆看過多遍的人,他們發自內心地喜歡這部電影——自己可以不喜歡,但不能斷定別人不喜歡,更不能否定別人的喜歡。況且,李湘和王嶽倫一開始就市場定位和目標群體很明確,態度很端正,要做一部年輕人喜歡的電影,要讓觀眾在電影院開心。《十全九美》做到了。不僅自己做到了,而且李湘和王嶽倫也刺激了一大批電影人,2009年暑期密集出現的喜劇、惡搞片便是最好的證明。

話題人物李湘從來就不缺乏觀眾的眼球,加上她成功的商業運作,這部沒多少明星大腕,沒多少讚助商,沒多少大型廣告牌宣傳的小成本電影,就靠著好口碑的口耳相傳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績。

一句“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做離婚名女人是難上加難”幾乎成為貼在李湘身上的標簽。在此,也希望所有的觀眾以一種寬容理解的心態對待李湘,每個人的成功其實都不容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