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 凡二十一條
子曰:“居家有禮,故長幼序。閨門有禮,故三族和。朝廷有禮,故官爵序。田獵有禮,故戎事閑。軍旅有禮,故武功成。”
晏子曰:“上無禮,無以使下;下無禮,無以事上。”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君子有勇而無禮則亂,小人有勇而無禮為盜。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言不和,貌且恭。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程子曰:“無不敬。”
曾子曰:“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
孟子雲:“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
出門如見賓,入室如有人。
《少儀》曰:“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若要人重我,無過我重人。
太公曰:“客無親疏,來者當愛。”
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過。
欒共子曰:“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
《禮記》曰:“男女不同坐,不親授。嫂叔不通問,父子不同席。”
《論語》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宣康府家訓》:“兒曹凡見豔色冶容年長者如姑母,年少者如兒女,年相若者如姐妹。若能如此把持,庶幾不至越禮。”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耳可為,目鼻可為,舌心則無不可為。能為人所能為,不為人不為。每日應事接物,如駕順水之舟,隻須掌得舵穩。當行則行,不履邪徑;當坐則坐,無偏無倚;當立則立,端凝不苟;當言則言,是非不阿;當揖則揖,當拜則拜,無事一毫矯強,何等自在!有時勞筋骨,苦心誌,餓體膚,都隻安心順受,切莫怨天尤人,可上可下,能屈能伸,心性圓明,了無色相,才是頂天立地一個漢子。”
老少長幼,天分秩序,不可悖理而傷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