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 剪發令(1 / 2)

民間傳說,大宋開國之初,太祖趙匡胤對治下百官毫無章法,每於上朝之時胡言亂語甚是頭疼,便問計對宰相趙普。經趙普一番思量,便定下計策,先是讓太祖稱有某物邀百官上前同賞,待麵官回去時,卻發覺自家原本的座椅竟已被抽走了。從此百官上朝便隻能站著了。可是這麼一手貌似高明的方法卻依然未能杜絕朝堂上交頭接耳的把戲。還是趙普出了主意,將大宋的官帽作了更改,將原本僅僅七八寸長短的帽翅改為兩尺長短。這樣一來,大家頂著個長耳朵,想再說悄悄話就變的很困難了,就算真要說悄悄話,也隻能站直了說,一時之間,朝堂風氣為之一振。

這個更改的法子之後,原本僅限於官員們戴的烏紗帽便不再高貴,很快就在平民百姓之間普及了開來。當然,名字也很入鄉隨俗的改成了襆頭。自從這種原本屬於大唐官員專屬的服飾被放開了權限之後,那些有心的百姓便置上一頂,以此來尋找一點心理平衡。

可這種自抬身價的事情,這些有功名的士子們是不屑去做的,他們便簡單的在頭上紮一條頭巾也就是了。可由於這種打扮流行於學子們之間,一來二去竟然也被冠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文生公子巾”。

高文舉看到高十一連滿頭大汗也不值得摘下帽子,還當他也是那種陰暗心理作祟,便不鹹不淡的諷刺了一句。誰想,高十一摘下帽子之後,他才發覺自己想錯了。

原來這高十一不知何時,竟然將頭發剪成了短發,看起來渾然與後世軍營裏流行的寸頭相同。這個情況讓高文舉一時有些轉不過彎來。要知道,這時候的人,將頭發視為父母賜於本身的精血之一,某些情況下,頭發的重要性甚至可以和性命相媲美。像出家人那個剃光頭的行徑,對大眾來講,起碼就是不孝父母的表現。要和父母斷絕關係之人才會做出這等喪心病狂之事。

剛開始的時候,高文舉因為覺得長發甚是不方便,曾想過要剪成短發,誰知隱隱的提過幾次才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從此便絕了這個心思。如今他已經習慣了這個世界中男女都是一頭長發的習俗,卻沒想到,自己麵前突然就冒出了一個剪寸頭的家夥來。一時之間,竟然有些恍惚了。

看到高文舉果然有些失措,高十一這才將此中原由娓娓道來。這事的起因,又是高文舉的那位愛徒呂聰呂小四。

原來,呂聰某次試驗火藥時不小心將頭發燎了個七七八八,他一狠心,咬著牙給自己剃了個光頭。好在在桃花島上也沒人敢來找他的麻煩,而且從此之後,他人前人後總是戴著一頂頭盔,也沒人意識到他成了光頭。

幾個月前,他悄悄跟著隊伍進了中原,在壽州附近和高文舉見了個麵。不想,這一頭短發竟然大得高文舉賞識。其實那也是高文舉為了鼓勵他勇於獻身科研順口誇獎了一句的。可呂聰得了這句誇獎之後,從此便將心中那絲陰影一把扔了去。在回程的路上,甚至連頭盔也不屑戴了,逢人就吹兩句自己這新潮的發型如何如何,師傅又是怎樣怎樣欣賞。

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忽悠的,等船隊回島時,全船隊上上下下兩百來號人,竟然全都隨了他剪成了短發。不用說,這等特立獨行之舉很快就引來了島上其他人的注意。可呂聰很是聰明的打出了高文舉的旗號,說這是師傅交待的,為了區別桃花島人和他國人之間的一個方法。

由於呂瘋子是黃島主的入室弟子這個身份是人盡皆知的。而黃島主又神龍見首不見尾,從來沒人知道他身在何處。便是隨了呂聰同船去見過高文舉的那些人,除了幾個重要人物之外,也沒人知道他們轉折千裏去見的那個人便是島主。在這種情況下,呂聰這個原本並不高明的謊言居然很快就流傳了出去。

第一個中計的,便是急於和高文舉改善關係的顏小山。他從壽州城下一回到高家莊,就和老管家挑明了關係,從此要一心一意跟著少爺混了。不過他也明白高文舉不見得就真的相信他。經過一番思量之後,隻身投了桃花島。一聽到少爺麵前如今的第一紅人呂聰那番話語,頓時便當了真,認為自己一旦剃了頭,就表示了和原來的那些勢力脫離了關係,第一個響應了呂聰的提議,也剪了短發,成了短發一族。

有了這兩人一同作證,剪頭發的主意頓時便被認定為了正宗的高文舉意思。而且呂聰為了彌補這個謊言的漏洞,還故意神秘兮兮的傳出話來,說師傅這個意思其實並沒有明說,隻是暗示過他,但是師傅日後肯定會以這個條件做為衡量大家是否忠心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