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水蛟數十年來就是靈州城的行雨官,雨水數量都是由它來控製的,如今它已死,魂魄下了地府,靈州就可就沒有神妖管理雨水了。再者說了,就算本地來了新的行雨官,數日前,靈州普降暴雨,早已把下半年的雨數全都補齊了,行雨官也不敢逆天而為。
龍毓走出後殿,抬頭一看,天上烏雲密布,黑雲滾滾,大雨傾盆而下,道觀外泥濘不堪,山中到處是積水,自己道觀裏數十個小道士正拎著水桶拿著水盆在藍梓晨的帶領下排水呢,若不然,大水恐怕真的要淹到道觀裏了。
這可是真實荒天下之大謬,沒了行雨官怎麼可能下雨?
雨不是隨便下的,按照氣象學裏,雨水都是下邊的水蒸氣堆積在雲朵之中,那雨雲飄到哪片地界兒,碰到了對流天氣,雨水自然就落了下去。但在迷信的說法裏可沒那麼簡單。
每個地區有每個地區的行雨官,雨量的多少全要憑天意,每年這個地方固定要下多少雨水,再分割按照每月的多少計量,由行雨官來控製。行雨官可是水中蛟龍,也可是當地善修妖類,偶爾有些偏僻地區,距離江河湖海比較遠的,也會有山神土地代勞的情況。
當然了,凡事都會有個例外的時候。偶爾一片雲彩飄過來了,突然刮來一股邪風,烏雲中的雨水可能也會落下,不過這個雨數不大,而且最後也能由行雨官控製。反正到了年尾歲末,當地的雨水總量準保跟天庭執意相符合,絕不對半毫也絕不少半毫。
龍毓真人頂著大雨,走出道觀,抬頭一瞅,天上的那烏雲黑的如同濃墨一般,看來別說三天了,連續下上十日都不為過。
龍毓輕身如燕,踏著腳下的泥水,翻身攀上葫蘆山山頂,葫蘆山海拔較高,山頂已被黑雲吞沒。
那山峰名叫“淩妙峰”。據說數百年前,有個老神仙在此飛升。
走到靈妙峰上,隻見半山腰下都是黑壓壓的雲彩,上邊幹爽異常。龍毓右腳連續三下跺在地上,口中默念咒語,大喊土地!
不大會兒功夫,從山間石頭縫中飄起一股白煙,白煙彙聚成人形,是個胖墩墩的矮老頭,老頭慈眉善目,笑眯著眼睛走到他麵前恭敬道:“在下便是葫蘆山的土地公,不知真人駕臨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土地公和山神老爺是地仙中官職最低微的,相當於九品芝麻官。以前道教中有一種說法,說每隔二百六十裏地就有土地公和山神老爺,您想想,世上多少個吧?
這種官階低微的地仙別看掌管一方水土,但法力不高,也都很會來事。方圓二百六十裏內,指不定有多少個修行深厚的老道和尚,或者山中精怪呢。哪一個道行都比他們深,他們也得罪不起。所以見了誰都得點頭哈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