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說我們鳳凰山乃是長白山的餘脈,有龍氣,所以才會四季陰涼。”
三人下午四點多時候已經攀上了海拔七百多米的告訴,站在半山腰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放眼望去,眼下是一望無際的雲海,雲海之中時而露出遠方的山尖,雲霧中,一隻隻禽鳥飛翔著。
抬頭望去,翻過山梁,再往上看攢雲峰,據說早年間,攢雲峰上有石刻,三個大字“鳳凰山”,乃是唐太宗李世民親筆所題。也正是因為他的題字最後才改為鳳凰山。
“唐書,我聽聞以前鳳凰山又名烏骨山是嗎?”常小曼問道。
“沒錯,是李世民後來改的,烏骨總是不太吉利。當年有這麼一個說法,說李世民經渤遼路過鳳凰山,遠遠得見,一隻金鳳穿過雲霄落在了山頂。當即就爬上了山,就見山頂上有一棵古鬆,那金鳳就落在古鬆的枝頭,而古鬆下則倚著一塊巨石。後,李世民就在那塊巨石上題字。是真是假就無從考證了。”老唐說。
每一個名川大山都有自己的傳說,一代傳一代,有的傳著傳著就丟了,有的越傳越邪乎,多少有了幾分神話色彩,天知道最初的故事是個什麼樣子。
“不早了,你們倆得下山了,山頂太涼。”老唐好像很不願意靠近那個充滿神話色彩的攢雲峰,一直催促讓他倆下山。
一路上並沒有什麼收獲,眼看著,三天時間就這麼過去了,距離無雙給的時日期限越來越近,二人愁上眉梢,傍晚,看著天上的月亮發著呆,現在,除了勺子溝那邊有一個突破口,其他還沒有什麼收獲。
如果真按陰陽玄道所說,從勺子溝那巨蟒棲息的洞穴直接就能尋到順治龍塚倒還簡單了。但常小曼持的態度不同。
“我覺得這麼大的一片山脈,龍氣乃是從地脈中溢出,不一定就在某一個點上。你今天也聽了老唐說的段子了吧?金鳳棲枝,鳳凰是個極其挑剔的神鳥,如果不是好地方肯定不會落下,我們要不要去攢雲峰看看?至少,那裏曾有帝王題字,想必不會是個一般的去處。”
馬程峰說:“小曼姐,我更願意相信玄道那老東西的話,他雖然人品一般,且有點神經質,不過這老道乃是東北道祖,不會輕易說謊,再說,我也算是他半個徒子徒孫了,他算計誰也不會算計到我頭上來。我們的時間還來得及,今晚應該趁黑去看看勺子溝那邊。”
馬程峰這麼說也不完全是相信陰陽玄道的話,那勺子溝深處的山洞中這一百多年來,一直有山中精怪修行,這說明那洞穴裏的地眼本身就有龍氣溢出,莽仙正是靠著這些龍氣才得了道行的。更何況凡是帝王將相的陵寢,必然不會選在山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