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回 九陽箋的故事(1)(2 / 2)

他自恃才高八鬥,若大清未亡他絕對可以憑借滿腹經綸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如今一切都成為黃粱一夢,如今正逢亂世,八國聯軍瓜分了中華大地的河山,到處民不聊生胡匪橫行!這哪裏還是老百姓過的日子了?

戰亂時期,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個世界是槍杆子的世界,沒有槍,沒有錢,你就算是孔夫子轉世也照樣遭世人唾棄。想到這裏他不免感慨自己生不逢時,眼看著波濤洶湧的黃河水就在腳下,心起輕生之念。

窮秀才一個猛子紮了下去,不曾想這一頭紮下去不偏不倚,剛好身體砸到了一條大魚身上,那大魚嚇的不輕,身子在水中猛地一擺,竟躍出了水麵跳上岸灘了。它暴曬在陽光下,沒過多長時間便幹死了。

再說這窮秀才,他從小到大生長在黃河岸邊,黃河邊上的孩子怎麼能不會遊泳?他也不用腦子想想,人到了生死關頭做出的舉動都是下意識不受大腦支配的。蹦進水裏第一反應就是往岸上遊。幾下子,自己又遊了上來!

其實說白了吧,他就是自己沒勇氣死!

他歎了口氣,怪自己沒出息,連死的勇氣都沒有。這一抬頭,哎喲,岸上咋還有條大魚呢?這大鯉魚可是真不小,都能有好幾十斤沉,並且曬了這麼久雖然死了,但身上的魚鱗中依舊還有水珠滲出,那大魚身上的鱗片全都是銀白色的,太陽光照在上邊反射過來打在人臉上晃的都睜不開眼睛。

黃河岸邊的老百姓都信奉河神,鐵頭龍王,黃河大王一類的,他一瞅,這莫不是水中的河神嗎?

他趕緊弄來水就往那大魚身上潑,可大魚早已死了,哪裏是這幾滴水就能救活的?正當窮秀才考慮是不是要把這河神葬在岸邊時,突然就見那大魚張開嘴,從口中吐出了一物。

此物規規整整的好似是一本古書的形狀,可入手一觸,觸感卻冰冰涼涼的,這乃是一本古箋。古人沒有紙,寫東西一般用竹簡,或者絲綢,也有少數民族人用羊皮的。還有的一些王侯將相,身份地位高,用的東西則更加高雅,他們用箔箋,黃帝表揚一位臣子用金箔箋,詩人歌頌朝廷則用翠玉箋,大臣向皇帝秘表奏章要用木箋……這都是有講究有規格的。

窮秀才一瞅,這乃是玉箋呀!而且這還不單單是一張箋,而是一本玉箋,玉箋前端用尖銳之物打了兩個孔,裏邊穿著金線捆綁而成。那每一頁玉箋都薄如絲紗一般,甚至他都懷疑自己若稍用力去翻會不會把這寶貝給折斷了。

這每一頁的玉箋也不知用了什麼預料打磨而成,竟有些軟化,翻開時微微可彎曲。不足半尺後的玉箋竟然是又五六十頁疊加而成的,您就說說這製作工藝到底有多精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