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黃河中的寶貝(2 / 2)

那年這大洪水凶啊,凶的厲害,那時候也沒有新聞聯播,除了黃河兩岸的百姓外,很少有人知道那次水災死了多少人。那次黃河決堤但是蘭州這附近人口就驟減了三成,您說說死多少吧?

上邊下了死命令,不管用什麼辦法,必須堵住決堤口,止住洪水泛濫。張會長一琢磨,這事究其根源是黃河中的鐵頭龍王作怪,現在追查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激怒它老人家肯定是來不及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鎮住它,消除水災。

可偌大的黃河,別說捉住鐵頭龍王了,你就連漁船都下不去,還談什麼治水?

張會長一琢磨,幹脆吧,誰讓我是黃委會的會長呢,看來想讓黃河兩岸的百姓渡過此劫就得出賣我們張家曆代相傳的那個秘密了。

他帶著人,來到了蘭州城南郊,南郊那時候有座古橋,那橋的年頭可不少了,據說比趙州橋的歲數都大,也是那裏的黃河水勢不猛,所以才把這古橋保留了下來。

手下人就問會長,咱來這兒幹嘛呀?不是去治理上遊的決堤口嗎?這兒是支流,又沒有洪水?

他說你們不懂,這古橋的第一根橋墩泥沙下藏著一個老物件,隻有我才能找到它,挖出它來,黃河水災自然而然就退了。時隔變遷,實際上這條看似平緩的溪流以前就是黃河的主流,後來幾次改道,才把黃河水從蘭州城中引了出去。

眾人好奇,都爭先恐後地想下去撈撈看,看看是什麼寶貝。張會長卻說,你們誰也不能下去,下去了也是死,隻有我下去才能撈上來,因為我知道裏邊的秘密。

人家祖輩都是黃河撈屍人,有些祖輩相傳的手藝肯定不足外人道也。他讓手下人給他一根鋼絲繩,鋼絲繩可不是掛在自己腰上的,而是他帶進水底下捆綁那寶貝用的。

都是黃河岸邊長大的老手藝人,這群人一個個就跟水裏邊的泥鰍似的,在水裏邊一個小時不換氣都能活。他一個猛子就紮了下去,眾人焦急地在岸上等待著,大概過了半個多小時,水下總算冒出了一串氣泡。

然後,張會長露頭出來了,說你們往上拽吧。

待大夥合力把水下的那重器拽上來後才發現,那竟然是一個三足鼎,雖說是寶貝吧,但卻也不是很大。古代的鼎一般都是祭祀用的,越大越值錢,鑄造的越大也就象征著國勢越昌盛。所以,眾人就覺得這東西也就那麼回事。

這青銅鼎大概兩隻手都能捧住,周身全都是銅鏽,上邊雕刻著古老的文字和圖騰,誰也不認得。但鼎身裏邊自從撈上來後就一直有黑水,而且那黑水還咕嘟嘟冒著泡,有人試著往出倒,以為裏邊是什麼不幹淨的泥沙呢。可不管怎麼倒,倒多長時間,裏邊的黑水永遠都沒有枯竭的時候,也就咕嘟嘟地冒著氣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