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千機詭盜》(1 / 2)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世間滄海桑田幾度輪回,一晃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華大地國泰民安,那戰火紛飛,梟雄逐鹿的歲月逐漸被百姓們所淡忘。

病房內,一張堆滿皺褶的蒼老容顏虛弱地喘息著,他用盡最後一絲氣力為後世描述著那段不為人知的興安嶺秘事。他的大手在微微顫抖著,手裏拿著一個古色古香的方形檀木盒子,盒子表麵雕著一隻盛氣淩人的海東青。

“姥爺,後來呢?太姥爺找到俄國人地圖上的那條地縫子了嗎?裏邊到底有什麼?是興安嶺金脈嗎?”

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老人便是當年亂世梟雄吳功耀的親兒子,在文革時期為了躲避禍端他改姓為董,定居長春,那群曾經追隨魁首吳功耀的常勝山老兄弟們都尊稱他一聲董爺。守在老人身旁的年輕男子便是他的外孫無雙。

無雙雖不算是家裏正兒八經的血脈傳人,但骨子裏卻依舊擁有一半吳功耀的血統。董爺從小到大最疼愛的就是這個外孫,他說這孩子眉眼之間與年輕時的吳功耀一模一樣,尤其是雙玩世不恭性子和那雙盛氣淩人的眸子,總是有種莫名的犀利。

病房前圍的人山人海,親人朋友們淚流滿麵,醫生說董爺挺不過今天了。這個年紀的老人對生死看的很淡,他堅決讓醫生摘掉了氧氣,手上拖著家族的傳世之物把它交給了外孫。

“我爹去了,是一個人去的。”董爺渾濁的老眼慈祥地看著外孫。“回來後他什麼也沒說,隻是囑咐我們三人日後誰也不許接近那道地縫子。”

董爺雖已是古稀老人,但平日裏身子骨倍棒。他是練家子出身,就算到了這個年紀依舊是三五個漢子不得近身,在長春當地可是響當當的一號傳奇人物了。老爺子落得如此下場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興安嶺伊勒呼裏山中的那條神秘的地縫子。

解放後,東北山林中的胡匪也大多隱匿於世了。建國初期,資源匱乏,東北當地成立了許多物探大隊尋找荒山野嶺中的礦產資源,董爺有祖上這門手藝,懂得山嶺中的禁忌,便被聘為了物探隊的隊長。

董爺謹慎了一輩子,可臨了臨了卻始終逃不過宿名,一個月前物探隊也不知從哪得到了消息,本已退休的姥爺接到了領導的聘書,說是讓老爺子出山帶著幾位專家去趟伊勒呼裏,而此行的最終目的地竟然就是那道神秘的興安嶺地縫子。

盜門中的手藝千奇百怪,其中有一門幾近失傳的手藝叫做“走山”,董爺並沒有得到走山的真傳,隻是年少時跟著他爹耳讀目染懂得山中的許多規矩。要說這走山的學問可大了,它是盜門眾多手藝裏學問最雜亂一門。

走山,顧名思義,說白了就是在山中行走之客,通過耳鼻眼直觀辨認出山野之中的龍脈,仙草,靈獸盡在何處。這門手藝與“金點”,“憋寶”,“走水”合稱盜門四宗。當然,這四門也隻是盜門眾多支係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