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2)

黎明時分,東方的天際漸漸露出了曙光,太陽慵懶地鑽出了地平線,城市的輪廓由模糊變得清晰,路邊的綠化樹迎著清爽的晨曦,微風中,晶葷的露水順著葉尖兒掉下來。

趕早市的人們或挑或推腳步匆忙,載滿貨物的摩托車瘋狂奔突,自行車急促的鈴聲清脆熱鬧。在城北袁江大道,平坦寬闊的路麵上隻聽到雜亂的跑步聲和晨練的吆喝聲,時而有汽車飛馳而過。

這時候,路上出現了一個怪異而滑稽的現象,四個瘸著拐棍的年青男女一字排開,他們步伐整齊地從大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然後又從另一端走回來,他們就這樣來來回回反反複複地走,從他們嬌健的步子裏,很難看得出他們曾經是從身體到心靈都是受過重創的傷殘人。

走在最前麵的****著上身,個子矮小,肥大的長褲在晨風中飄蕩。從他那張年輕的圓臉上看,還不到十八歲,雙腿就已經失去了支撐,毫無生命力地拖在地上。他叫袁小毛,人稱“飛毛腿”,別看他雙腿拐了,可走起路來利索得很,比誰都快。

第二個穿著短褲背心的是李冬平,又瘦又黑,個子比袁小毛高一籌,左腳稍微能粘著地,右腳還打著石膏,也是個雙拐,綽號“鐵拐李”。第三個叫胡麗珍,人稱猢狸精,是個女的,不過二十歲,身材豐滿,左單拐,她家住在偏遠的鄉下。

最邊那個右單拐的是古春科,他身材最高,長得白白淨淨,人也格外文雅秀氣,但顯得瘦弱單溥,他還是一個學生,高三快畢業,正準備考大學。

他們四個人仿佛受了特殊訓練,隻見那拐棍一齊敲打在水泥地麵上,發出篤篤的響聲,聲音整齊劃一而鏗鏘有力,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金庸筆下的丐幫再世,引得路人忍不住地回頭觀望,有的偷偷地笑,有的在竊竊私語。

天已經亮了,街市熱鬧起來,路上的行人越來越多。他們一行走累了,這才篤篤地往回拐,朝右上了一個緩坡,就看到了江春康複中心的紅磚圍牆,再走幾步就是大門口,經過門診部,穿過一個回廊,就是康複中心的住院病房。

病房是一長溜的平房,緊挨著病房的是廚房。病房前麵有一個院子,周圍花草蔥蘢,樹木扶蔬,環境靜謐,院子中央有籃球架和乒乓球台,這是專供醫護人員和病人活動的區域。緊靠圍牆後麵有一棟兩層樓房,是醫護人員和家屬的宿舍。

江春康複中心也叫康複醫院,位於城北郊外,原先是江春街道的醫院,後與江春市人民醫院合辦了這所綜合性的療養醫院,這也是江春市人民醫院專門為那些需要長期治療的重型病人而設的集治病與療養的醫院。僻靜、優雅的環境為病人提供了療病休養的好場所,由於規模不大,在這裏住院的病人並不多。

這時四個拐子依次回到病房洗漱,他們個個氣喘籲籲,汗流滿麵。袁小毛從一號病房裏拖出一條凳子,將兩支拐棍靠在柱子上,拿毛巾不停地擦汗。院子裏已經有人在晨練,袁小毛往院子裏喊:“李醫生,今天怎麼不帶我們一起去跑步啊?”被喊的青年醫生李開圳是康複醫院的主治醫師,正坐在石礅上讀英語,他說是準備考研究生。

李醫生聽了袁小毛的話,指著旁邊的一個女孩子說:“我今天要陪陪趙嘉美小姐複習功課,她過幾天就要參加高考了。”

趙嘉美依著一棵樹上靜靜地看書,她朝李醫生相視一笑,沉著臉對袁小毛說:“你不是人稱飛天拐子嗎,難道李醫生不去你們就拐不動了?”

袁小毛說:“是啊,李醫生重色輕友,有你在身邊作陪,他會舍得麼。”

趙嘉美柳眉一挑,嗔怪道:“去你的,袁拐子,瞎扯!”

李開圳聽了哈哈大笑。

原來他們每天清早出去鍛煉,都是李開圳組織並親自帶隊指揮和輔導的。他是省醫科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在臨床和學術上有獨到的創新。他與這些年輕的病人相處久了,彼此親切又隨意。李醫生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使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能得到早日康複。

趙嘉美是市鎢礦的子弟,正上高三,和古春科是市一中尖子班的同班同學。她在前段時間坐公共汽車時不幸翻了車,幸免遇難,但傷及大腦和腰部,有輕微腦震蕩,額頭上有一道傷痕,如今還蒙著一塊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