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想增加農業收入,就必須大力開墾新的耕地,大力整修各地水利,引進高產的糧食品種,推廣有效的農業耕種之法。各國時有戰亂發生,我大周應招撫流民,鼓勵耕作。
先前太祖確實采取的一些措施,但是力度還不夠。更有甚者是朝廷有計策,而各州府隻是陰奉陽違,對此朝廷必須殺一儆百,否則早晚會釀成大禍。”
柴榮聽到楊毓勳對農業發展確實有一套辦法,當即高興不已,但一聽他說各地還有對朝廷政策陽奉陰違的官員,臉色一沉的問道:“先生可是知道些什麼?”
楊毓勳說道:“殿下且容在下將發展農工之法說完,定會向殿下稟報清楚。”
柴榮點點頭,楊毓勳繼續說道:“工業乃是增強國力的基本,萬不可有失,而且工業更可以促進農業的發展。大力發展工業,製造出先進實用的耕作器械,以促進農業發展。
生產出大量的先進作戰兵器,增加軍隊的戰鬥力,對內鎮壓叛亂、對外抵禦外敵就可以無往不利。所以也應當鼓勵百姓從事工業生產,而且一旦百姓研製出了先進的工業技術,對國家也是有大大的好處。
國家要加強對鹽鐵這類攸關國計民生的工業生產的控製,不僅可以增加稅收,還能夠有效的控製內亂。”
見柴榮聽的連連點頭,楊毓勳接著說道:“現在的世人,都以為商人奸詐,一心隻想獲得暴利、盤剝百姓,但是這些更多的是對商人誤解,對商人的不公平對待。
商人也是起早貪黑,在各地互通有無,辛勤勞作,憑本事吃飯,獲取利潤更是無可厚非。
發展商業乃富國的基本之策,隻要對商人的從商行為管理得當,我大周定能利用商業達到富國的目的。
雖然確實有不法商販囤聚居奇,盤剝百姓,但是如果朝廷肯重視商業,頒布商法,在大方向給予引導,不幹涉商人的日常經商活動,我相信不出一年,我大周必定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柴榮一聽,暗想道,這楊毓勳果然了得,後世政府幹預經濟的手段都被這家夥想到了,當即有些好奇地問道:“敢問先生,朝廷對於商法該如何處之?”
楊毓勳有些興奮的說道:“朝廷雖不幹涉商人的日常的經商行為,但是對個別貨物的價格卻必須明確規定,以防商人囤貨居奇,惡性競爭,欺騙百姓。
比如糧十文錢一兩商人就可獲利,萬不可讓商人賣到五十文錢一兩,隻需要將糧食的價位規定在八到十二文錢一兩之見即可。
有了這個價格,商人有利可圖,也鼓勵了他們經商的積極性。
而對於違反商法的奸商,朝廷定要殺一儆百,以免出現惡性競爭。對誠信經商的商人,朝廷也可給予嘉獎,讓他們為百姓更加信賴。
對商人不能隻管理、約束,還需要保護,隻要商人的經商行為沒有觸犯商法,就必須給予保護,禁止任何人的敲詐勒索。一旦商法一出,再朝廷的控製之下,商人的商業行為必然會日趨規範。”
柴榮聽後拍手叫好,說道:“先生真乃內政神人是也,先生既然有心來投,實乃本殿下三生有幸,以後還要多仰仗先生了。”
楊毓勳見柴榮同意他追隨,也很是高興,當即說道:“在下此生必定為殿下效命,殿下但有所命,在下必從之。”
水鏡等人見柴榮又得以內政奇才,當即也紛紛來道賀。
眾人聊了一會,柴榮說道:“適才先生說道有官員對朝廷的政策陰奉陽違,不知道先生此話怎講?”
楊毓勳聽問柴榮追問此事,便想這殿下也是嫉惡如仇啊,暗想相州的那些貪官汙吏可別怪我楊毓勳狠心了,這都是你們平日魚肉百姓的報應,於是說道:“啟稟殿下,敢問殿下進入相州境內之時,是否看到一群群難民攜老扶幼,蹣跚朝南而去?”
柴榮當即一愣,暗想這相州有黃河支流汾水從中流過,有河水之利,不可謂不富庶,哪來的如此多的難民,當即說道:“確有此事,不知道相州府發生了什麼事?”
楊毓勳也是沉聲說道:“數日之前,汾水北岸發生大堤崩塌,數十萬畝良田盡數毀於洪水之中,北岸數十萬百姓隻得背井離鄉,朝南逃亡,所以殿下見到的這些難民大多都是從汾水北岸而來。而且殿下走的這條路上難民其實並不多,大多數難民都還在相州西邊,汾水中下遊地區,而這塊地方的難民已經非常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