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返鄉(1 / 2)

而柴榮的興趣教育、基礎教育已經進行完了,接下來就需要郭威夫婦給他安排形成教育了。基礎教育結束,養成教育還沒來得及安排,這也是柴榮得以有機會溜出去玩的原因。可是郭威近來公務繁忙,況且形成教育相當重要,必須謹慎處理,不然把柴榮這塊好料子給耽誤了,他親生父親非找郭威拚命不可。綜合原因,郭威就沒能安排給柴榮安排!

此時,北方定州刺史李廣反叛,自立為唐王,皇上想禦駕親征,討伐李廣,可是朝廷上下反對,皇上隻能派魏王劉成訓出征平叛。劉成訓是皇上的長子,也就是當今皇上選定的接班人。派劉成訓出征,這是皇上玩的欲擒故縱之計。李廣反叛,隻有三萬兵馬。朝廷派五萬兵馬出征,手到擒來,就可以把李廣給滅了。誰都知道這是板上釘子的功勞,將軍們都想領兵出征,況且打仗就能斂錢,誰不樂意。可皇帝想派自己的兒子魏王劉成訓出征,畢竟他早晚要繼承自己的皇位,可是他沒有曆練過,年輕識淺,自己還是不大放心。再加上沒有軍功,怎能讓這些眼高過頂的將軍們心服口服的跟隨呢!

所以他稱自己和李廣早年有仇,這個仇必須親自去報。但是大臣們認為京城初定,皇上離開不得。於是大臣們便提出讓魏王劉成訓替父出征,報仇雪恨。這正合皇上的心意,最終魏王率領五萬大軍出征定州刺史李廣。本來這場戰爭,應該采取隻圍不攻的策略,這樣不出三個月,李廣沒有了吃的,自然不戰而降。可是魏王首次帶兵,想在短時間內打勝給父王一個驚喜,可惜事與願相違,這場仗愣是打了半年還沒分出勝負魏王率領的五萬大軍也死傷過半,最後還是漢高祖派大將史弘肇出兵支援,才得以取勝。不過勝也是慘勝,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雖說這場仗魏王打的不如意,可這場仗他可沒白打,從中領悟了很多道理,也明白了紙上談兵是沒用的,怎樣將所學的理論用於實踐還是要下一份功夫的。戰爭是實實在在的戰爭,倒下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兄弟,由來征戰地,不見幾人還……

公元942年3月,也就是乾祐四年三月,柴榮沒有等來郭威夫婦對他形成教育的安排,卻等來了養母郭夫人給他帶來的親生父親讓他回鄉祭祖的消息!柴榮老家在邢州隆堯縣,父親柴守禮是唐朝開國元勳霍國公柴紹的後人,柴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或姐夫),他的老婆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女傑平陽公主。在柴榮的記憶中,這是他認郭威為養父以來第一次被父親叫回鄉祭祖。接到父親書信的第二天,柴榮就起程回鄉了。臨走之前柴榮去看了看仍然屁股開花、臥床還不能行走的六子,三十軍棍下去差點要了他的小命,由於是老爺親自下的命令,誰也不敢手下留情。柴榮覺得挺對不起六子,是因為自己他六子才變成了這樣。不過六子倒是沒將這事放在心上,隻要他的小少爺健健康康的、開開心心的,他就知足了。他的命是郭將軍救的,自然要報答給郭家,守護少爺是郭威給他的使命,他會用一輩子去完成!

由於柴榮年齡還比較小,雖然騎術還行,但郭夫人還是不放心讓他騎馬,必經返鄉的路太長了。於是安排了馬車和隨從與他一起返鄉,此去邢州隆堯縣有好幾百裏的路程,為了柴榮的安全,隨從都安排的是一些高手,其中有幾個還是跟隨郭將軍南征北戰的將士。這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荒涼蕭條的景象,到了一個村子,村子的樣子慘不忍睹。就那麼幾戶人家,基本上都是老幼婦孺。再到一個鎮子,基本上也沒什麼人,能夠想象得到當年這裏戰爭的慘烈,能夠想象得到硝煙彌漫、刀光劍影、金戈鐵馬、斷壁殘垣、炮火連天、血肉橫飛的場景,戰爭就是殺人的機器。平沙淺草接天長,路茫茫,幾興亡。昨夜波聲,洗岸骨如霜。這一路柴榮基本上沒有停留,不忍心看著一路上百姓淒慘的景象,身上帶的吃和錢財早就施舍完了,現在的他倒像一個乞丐。戰爭對於勝利者來說,它是對的,對於戰敗者來說,它就是錯的。或者說戰爭就是一台機器,它來源於人的私欲。千年的先進思想告訴他,結束戰爭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大一統,隻有祖國統一,軍閥割據混戰才能結束。君不見草低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怨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一個黃昏,他站在高處看著遠方,這一路上他更是經常如此,隨從們不知道這個半大的孩子為什麼老是像一個大人一樣一個人思考。這一次他更是幾乎吼著說出了幾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路上看到的慘象,不斷的觸動著柴榮的神經。吼完之後,他大步朝著馬車走去,坐上馬車說道:“鄭大叔,我們還是連夜趕路吧。”鄭大叔原名叫鄭櫃,近30歲的年紀,一直跟著郭將軍南征北戰,是郭威安排護送柴榮返鄉的隨從首領。柴榮叫他的時候他還沉浸在柴榮說的兩句詩裏,小時候的他讀過書,能夠明白柴榮詩裏的意思。就因為明白,所以才震驚。這一路他可算是看著柴榮的變化,一次比一次大。柴榮路上表現出的宅心仁厚,殺罰果斷,胸懷寬廣,睿智機敏完全不像是一個孩子身上該有的。就像剛才的兩句詩,完全表現出了這位小少爺胸懷天下,將天下華夏各族視為一家啊!別說這個孩子了,就是曆朝曆代的皇帝又有幾人能夠說到,能夠做到!他知道小少爺想早點回家,不想再在路上耽擱時間,況且已經沒有吃的了,隻能早點趕回去,聽到柴榮叫他,他立刻上馬,其他隨從一路上也是慢慢地摸清了這位少爺的脾氣,他要是說今晚走,那就必須今晚走,誰也拉不回來,所以剛才柴榮叫鄭櫃出發的話他們都聽到了,於是一個個翻身上馬。看到兄弟們都準備就緒,鄭櫃喊道,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