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處世禪(13)(1 / 3)

慧忠國師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說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實在是你太辜負我了呀!”

侍者回答道:“國師!不管到什麼時候,我永遠都不會辜負你,我永遠是你最忠實的侍者,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

慧忠的目光暗了下去。有的人為什麼隻會應聲、被動,進退都跟著別人走,不會想到自己的存在?難道他不能感覺自己的心魂,接觸自己真正的生命嗎?

慧忠國師道:“還說不辜負我,事實上你已經辜負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隻承認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認自己是佛祖。佛祖與眾生其實並沒有區別,眾生之所以為眾生,就是因為眾生不承認自己是佛祖。實在是太遺憾了!”

慧忠國師一片苦心,他的侍者卻不明白,真是可惜。他能夠二十年如一日虔誠侍奉自己尊重的禪師,卻從沒有正確審視過自己的價值。

做人,認識世界是必要的,而認識自己則更為重要。作為一名管理者,還有義務幫助下屬去發現並發揮自己的能力。星雲大師說:“世界上沒有小人物,隻要發大心,就是大人物。”

所以,任何人都有各自的價值,一個人即便輕如塵埃,也不可妄自菲薄。這就好比三獸渡河,足有深淺,但水無深淺;三鳥飛空,跡有遠近,但空無遠近。

“我沒有萬貫家財卻精神充實,沒有俊美麵容但心靈美麗,沒有顯赫身世可自覺高貴,雖曆經艱辛萬苦而矢誌不渝。”這種心態正是星雲大師所推崇的,我們沒有必要羨慕別人擁有的良田美眷,隻要耕耘好自己的一方樂土、經營好自己的一片心田,就已經獲得極致的幸福了。

現代管理中的菩薩心腸

人心是肉做的,用愛、用情來管理,才能贏得人心;沒有愛心,對方就不服氣,就難以管理了。

——星雲大師

美國一個著名的溜冰團曾經到高雄演出,消息一經傳開,市民們爭相湧去訂票。當時星雲大師正擔任佛光山佛學院的院長,有一個叫廖秀姬的學生很想去看,但是按照佛學院的規定,學生在修行期間不能請假外出。廖秀姬不無遺憾地對其他人說:“如不能現場看到這場演出,我會遺憾一輩子的。”

過了幾天,星雲大師突然把她請到了院長室,讓她幫忙下山去買一些文具和日常用品回來。囑咐完之後,法師又說:“買完東西之後還剩下300元錢,你就在市區玩一玩再回學院吧!”

廖秀姬愣了一下,隨即便明白了星雲大師的意思,她誠懇地向法師說:“謝謝您!”

在那之後,廖秀姬在學業、修行上較之以往更加努力了。

無論是在學生教育,還是在企業用人方麵,星雲大師都主張用“情”管理。嚴格按照刻板的規則和製度進行管理固然能夠令人口服,但未必能讓人心服。

法師認為,“父母管兒女要有愛,老師管學生要能保護他,長官管部下也要給予關心”,摻雜了“情”的管理才是更能暖透人心,令人折服的有效管理,也就是說,菩薩心腸在現代管理中也非常重要。

如今,星雲大師一手開創的佛光山已經極具規模,它不僅是禮佛誦經、參禪修行的寺廟,也是開展佛教教育、文化、出版、慈善事業的場所。麵對繁多的事務,星雲大師從來沒有覺得無所適從,相反,他把佛光山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劉長樂先生到佛光山參觀訪問之後說道:“我在佛光山走了一圈,領略到它的事業規模與管理,歎為觀止。菩薩心腸加上現代管理,‘人間佛教’好比是把雲霞落成了地上的花朵。”

“人都是有感情的,很多時候東方入情入理的管理方式也很奏效。”想在管理中加入“東方式”的因素,做到以下這幾點很重要:尊重他人,即使對方是自己的下屬;關心他人,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包容他人,忘記那些無傷大雅的過失;鼓勵他人,讓對方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引導他人,以自己的經驗幫助他人走出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