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我說謊》reference_book_ids\":[7113805427732646949,666818984564438118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微表情是一種微反應,是了解人內心意圖的最準確的線索。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能掌握他人微表情背後的心理,就可以不動聲色地看穿他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從而判斷他人話語的真假。
說謊時為什麼可以讓人感覺到“笑得不自然”
微笑常被認為是一種展示幸福、快樂、對人友善的信號。微笑有感染力,當你向某人微笑時,無論真假與否,對方一般都會自然地回饋給你一個甜美的微笑。但是微笑就一定代表對方是真誠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微笑也能隱藏謊言!
我們在一天內會遇到許多笑臉,它們有的真誠,有的虛假。科學家指出,如何識別微笑的真假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心理技能,它能幫助我們判斷周圍人的情緒,提高與別人打交道的能力。英國的科學家最近就在進行一項大型在線試驗,希望借此找到識別假笑的秘訣。
這項研究是在赫特福德郡大學心理學教授魏斯曼的領導下進行的,它也是“愛丁堡科學節”的活動之一。參與者將看到許多微笑的照片,並判斷誰真誰假。魏斯曼教授希望這項研究能夠找出臉上哪個部位的表情可以傳遞出微笑真偽的信息。此前的研究曾發現眼睛是判斷微笑真假的關鍵,這一次他們將比較嘴、臉頰等部位表情的細微差別以及左右兩側臉哪一邊“更誠實”。此外,魏斯曼教授還想發現哪個人群對微笑的判斷更準確。人們普遍認為女性比男性更擅長識別假笑,但科學家一直沒有找到原因。
法國科學家紀堯姆·杜胥內·德·波洛涅通過對斷頭台下身首異處的人們的頭顱進行分析,來研究人們麵部肌肉收縮的方式。研究發現,人的笑容是由兩套肌肉組織控製的。
第一套肌肉組織是顴骨處肌肉,它可以帶動嘴巴微咧,雙唇後扯,露出牙齒,麵頰提升,然後將笑容扯到眼角上。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控製顴骨處的肌肉,在沒有開心的事情發生時也可以調動這部分肌肉,以製造出虛假的笑容。
第二套肌肉組織是眼輪匝肌,它可以通過收縮眼部周圍的肌肉,使眼睛變小,眼角出現褶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魚尾紋”。這部分肌肉是不受我們的意識控製的,因此,它調動起的笑容一般都是發自肺腑的真心笑容。所以,要想看一個人的微笑是不是發自內心的開心,我們可以看他微笑時眼角是否有“魚尾紋”。因為敷衍或虛假的笑容隻能引起雙唇四周肌肉的收縮,而發自內心的開心不僅會使雙唇後扯,嘴角上提,還會帶動眼輪匝肌的運動。
關於微笑,科學家還有許多有趣的發現。例如他們吃驚地發現,10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會“皮笑肉不笑”了:當他們看到陌生人走近時,會露出假笑;隻有母親靠近時才會真心微笑。此外,微笑還是唯一的在300英尺(約91米)之外就能被識別的人類麵部表情;餐廳侍者在結賬時如果麵露微笑,得到的小費就會比板著臉的同行多50%;微笑比皺眉動用的肌肉要少得多;那些在校誌紀念冊照片中麵帶微笑的女孩兒,30年後她們的生活也會更幸福。
微笑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感染力,人們在麵對別人的微笑時,也會在自己的大腦裏留下微笑的痕跡。
雖然微笑具有傳染力,但是同時微笑也可以被人為製造出來,也就是說微笑有真笑和假笑之分。當看見有人在衝我們微笑時,我們大都會有一種滿足感,而從來不會思考笑容的真假。在微笑的感染下,人們常常會放鬆戒備,而那些愛撒謊的人則常常鑽這些空子,在撒謊的時候用微笑做降落傘。為了不讓假笑以假亂真,我們必須培養自己識別假笑的能力。
科學研究發現,如果是假笑,我們的左腦和右腦都希望我們的笑容看起來顯得更加真實,但是控製麵部表情的神經元大都集中在右半腦的大腦皮層中,而這部分大腦隻能向我們的左半身發送指令。因此,在我們自我意識的控製下,我們左側臉龐和右側臉龐的表情並不完全相同,左側臉部的笑容會比右側臉部的笑容更加明顯。而如果是發自內心的微笑,左右兩側的笑容就不會有區別了。
在人們的慣性思維中,微笑代表著真誠和接納。但事實是,當一個人假笑時,他的微笑中可能隱藏著謊言。
一般來說,謊言可以歸為三類:第一類是“正性謊言”,也就是指一些對生活造成有利影響的謊言;第二類是“中性謊言”,這些謊言很多不受意識支配,或者說了也不會對他人造成不利;第三類是“負性謊言”,這類謊言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利。
心理小課堂:人為什麼要說謊?
人們為什麼說謊呢?研究證明有以下幾個原因:1.為擺脫困境而說謊
人人都有盡可能收集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而規避那些對自己有害的信息的心理傾向。因此,當人們身處困境時,往往會用說謊來擺脫困境。
2.為避免尷尬而說謊
在競技遊戲或者比賽中,有的人明明實力很強卻偏要在口頭上示弱。他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預先為自己設立一些防範性的托詞,以此防止比賽失利後自己陷入尷尬境地。
3.為獲得利益而說謊
這類行為指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說謊。在銷售領域中,當介紹、出售本公司的產品時,這種謊言便會大行其道。他們這麼做完全是為了獲得某種特定的好處,而不惜言過其實來美化、宣傳自己的產品。
4.為掩飾自己的感情而說謊
一般我們不會直接對自己不喜歡的上司以及同事說“我不喜歡你”,如果真的像這樣原原本本地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那麼自己和對方的關係很可能會惡化,以致難以挽回,而且這樣做也不利於所從事的工作。為此,人們想要隱藏自己的厭惡之情,表麵上就會盡量裝得心平氣和一些。
5.為了保護自己而說謊
當我們不想上學時常常謊稱自己生病了,還有人把自己因為睡過了頭而導致的上班遲到辯解為是因為堵車。觀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謊言,我們會發現像這類自我防禦型的謊言是很多的。
6.為了嘩眾取寵而說謊
這種說謊指的是諸如自吹自擂、虛張聲勢等行為,比如說有些人原本沒有戀人卻謊稱自己已有戀人,明明辦不到的事情卻謊稱可以輕鬆搞定。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完全是想在人前顯擺,引起別人的注意,以及不想讓別人認為自己很蠢笨的心理在作祟。
7.為滿足欲望而說謊
當婚姻不幸的人被問及:“為什麼要和那種人結婚呢?”很多人都會違心地回答:“婚前不太了解對方,等到真正一起生活之後才發現彼此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合不來。”
人們常常會在先前的欲望沒有辦法獲得滿足時,認同並接納能夠滿足當時那種心理空虛感的人和物,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代償行為”。有很多人選擇的結婚對象是和過去的戀人十分相似的人,這便是有力的例證。
8.為迎合對方而說謊
如果有人說:“你不認為這件衣服的尺寸對我來說很合適嗎?”對方一般會回答:“是的,真的很合適。”如果有人問:“能先借我一百元嗎?到月末我就還你。”對方一般會說:“可以,沒問題。”雖然內心很討厭,但是很多人還是強迫自己做出附和的姿態或者說出對方期待的答案。
一個人說謊時麵部表情是怎樣的
無須確鑿證據,無須測謊儀,甚至無須聲音,隻憑借表情的變化就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說謊,這是美國電視劇《別對我說謊》中萊特曼博士具備的高超本領。
微表情總會不知不覺地暴露自己的真正想法,從而讓謊言有跡可循,這也是人類共有的一種特征。
微表情是心理應激微反應的一部分,它從人類本能出發,不受思想的控製,無法掩飾,也不能偽裝。再能“裝”的人,遇到有效刺激之後的第一瞬間也會出現微表情,他的“裝”隻能出現在微表情之後。
因此,以微表情為代表的微反應是一個人內心想法的忠實呈現,是了解一個人內心真實想法的最準確線索。
人類愛說謊,也愛戳穿他人的謊言,這是自古以來從不間斷的心理戰爭。
人們能看破54%的謊言。艾克曼研究了微反應(心理應激微反應,通常稱為微表情),能更精準地識別謊言。
怎麼識別呢?你的一舉一動,左右我的視線;你的一顰一笑,暴露你的內心。
那麼,在日常生活交際中,我們該如何找出說謊者身上那些“誠實部位”呢?
1.笑時眼角沒有皺紋
可能在撒謊。皺眉肌在額肌和眼輪匝肌之間靠近眉間的位置。其收縮時,能使眉頭向內側偏下的方向拉動,並使鼻部產生縱向的小溝。
2.跟對方說話時,長時間注視對方眼睛可能是在撒謊。與大家想象中或電視劇裏表現的不同,不是“你看著我的眼睛”就不會說謊,要小心說謊者是為了看看自己的把戲是否得逞而看著你的眼睛。反之,中斷眼神交流並不代表對方在說謊。
3.驚訝表情超過一秒
是假裝的。裝表情裝得太用力就會這樣,其他的宏觀表情都不會持續超過四秒。
4.對你的問題生硬地重複
這是典型的撒謊方式。在回答你的問題時明顯生硬重複,說明TA心虛了。比如你問:“你去過TA家嗎?”“我沒去過TA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