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1 / 3)

阿利奇獨具慧眼,他找對了人,莎耶確是個大明星。

一九九四年爭奪戰

到1994年與ABC合同將要到期時,莎耶又一次成了圍獵的目標,圍獵者所用的不是獵槍,而是美元。

美國的四大電視網:ABC、CBS,NBC,還有FOX,這次全都目光炯炯,緊緊盯住了莎耶。莎耶一時成了電視新聞界炙手可熱的獵物。有人調侃地形容說:追求美女黛安·莎耶,各大電視網都像“害了相思病的毛頭小夥子”。對於各大電視網來說,莎耶的明星魅力高於一切、先於一切,他們都為爭奪莎耶而挖空心思,而莎耶的經紀人則氣定神閑,奇貨可居,輪番對搶購者開出一個讓他們聽了能閉過氣去的高價。

莎耶到ABC主持《黃金時段現場》後,這個每周一次的新聞雜誌節目的收視率一路飆升,人氣正旺,進入了收視率最高的20個節目之列,占據同類節目收視率的第十五位;而莎耶的身價也一路看漲,據合同規定,到1994年,ABC所付的年薪是300萬美元。1994.年合同期滿這次,ABC所開出的價錢是400萬美元年薪。總裁羅伯特·伊格親自出馬,與莎耶的經紀人列伯納談判。列伯納洋洋得意地說:“電視界沒人不想得到黛安。”他正處於賣方市場的有利地位,所以不急不躁,他堅決不接受ABC所出的400萬美元年薪,他提出:要在800萬至1200萬之間。

FOX擺出了一心要將莎耶挖到手的架式。莎耶的經紀人列伯納暗示ABC,FOX願出“將近1000萬美元之年薪”爭取莎耶來主持星期日新聞雜誌節目,與CBS《60分鍾》節目抗衡。FOX表示,莎耶能給觀眾帶來可信度,如果得到黛安,FOX的新聞報道將會別具進攻威力。

NBC也趕來湊趣,NBC的新聞總裁安德魯·萊克已與黛安會麵多次,討論開設一個黃金時間新聞雜誌節目的設想。他們開出的條件是:莎耶可以做獨立主持人,而不是聯合主持人。此外,她還可做《晚間新聞》節目的替補主持人。NBC主播湯姆·布羅考說:“NBC有了她可就太棒了。‘電視新聞’幹得最好的就是她。盡管我們有一批好記者,但觀眾仍不買賬,我們缺明星。”他們的如意算盤是,黛安的節目每年可掙5000萬美元,有了黛安,就等於從競爭對手的電視網拉過來25%的收視率。

不用說,其間經過了無數次涉及其他電視網的討價還價,正如媒體所評論的那樣,“黛安像個在糖果店裏別人告訴她可以想拿什麼就拿什麼的孩子”。

這中間當然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有的是真情實意,有的則是虛張聲勢,說說而已。FOX剛剛以3倍於ABC的薪水挖去了體育報道明星、頭號美式橄欖球分析專家約翰·麥頓,黛安和列伯納怎麼會不明白,真要去FOX,怎麼奪得了麥頓的頭彩?而去NBC,意味著黛安又要另起爐灶,重新開始一個新的新聞雜誌節目——她在ABC已經有了一個好端端的新聞雜誌節目,去NBC又有什麼意義呢?經過分析,莎耶的東家ABC將FOX和NBC這兩個對手都排除掉,剩下的惟一一個對手CBS又如何呢?莎耶和列伯納對自己的東家ABC說,CBS可以讓莎耶主持一個新聞分析節目,解說一天重要新聞並分析其前景。ABC把這話當成笑柄,說這“簡直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主意”,哪個電視台會弄出這檔節目,莎耶如果去幹這個,怎麼可能占據黃金時段?

ABC的駁斥當然有繳下對手王牌、討價還價的意味在內。不過話說回來,黛安自己對CBS、FOX的出價拉攏並未當真,對NBC出的條件倒有點動心,部分原因是她對各電視網之間,而且在ABC的各節目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厭惡。

莎耶說,她不想為了挖采訪對象而花時間費精力,她要求ABC給所有節目製定各自的采訪預約計劃,對這一點,ABC新聞總裁阿利奇答應協調ABC各個新聞節目,讓莎耶以及其他人尋求采訪對象時不會互相拚爭,搞窩裏鬥:誰采訪哪個人,自己人就不再去搶這個人。電視台為此專門雇來一個人,為莎耶確保重大的采訪對象不被別人挖去。

在確信觀眾真正想要的還是莎耶後,ABC想留住搖錢樹,決定多掏腰包,多許給好處,續簽了與她的合同,據說年薪猛升了一大截,仍主持《黃金時段現場》,同時還主持《轉折點》和《每天紀念日》節目。同在ABC的芭芭拉也以私人情誼挽留莎耶:“這樣對你好,也對我們大家都好,也許有一天我們一起幹個特別節目。”

莎耶在挑起了一場電視網之間瘋狂的出價大戰之後,最後留在了ABC。到1996年,傳說年薪600萬,一說700萬,芭芭拉·沃爾特斯有一次更說過“黛安的年薪是1000萬美元”,不過黛安當即否認,一般認為,莎耶的年薪僅次於芭芭拉,成為電視界工資第二高的女主播。

丹·拉瑟爭奪戰

1979年夏天,ABC新聞總裁向拉瑟提出,要他加人ABC,但拉瑟一口回絕了,理由是他同CBS的合同要到1981年才滿期。他當然明白,他還有足夠的時間再等等看,過早暴露自己的意圖於己不利。

NBC也對拉瑟表示出極大的興趣,拉瑟對他們放出長線:待到時機成熟時再來談論這個問題。

三大電視網都緊盯著拉瑟,因為像他這樣的一流記者主持人,全國並不多見。

這場拉瑟爭奪戰就此拉開了序幕,誰也不知道誰的手中握著怎樣的王牌。CBS新聞部經理倫納德想說服拉瑟和馬德一起主持《晚間新聞》,拉瑟表示同意。同時,倫納德又答應馬德,把他的20萬年薪提高一倍,讓他和拉瑟共同主持《晚間新聞》。

拉瑟開始與NBC經理斯莫爾商談加入NBC的事宜。

ABC新聞總裁阿利奇向拉瑟的經紀人許諾,ABC不僅可以任命拉瑟為駐白宮首席記者和《今晚國際新聞》主持人,而且還讓他負責其他方麵的工作。他可以主持紀錄片和特別報道節目,還有所有的重要現場報道、實況轉播,例如總統競選、民主黨與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總統就職典禮等等。當然,如果阿瑟還願意的話,可以開辟一檔夜間新聞節目。阿利奇要拉瑟成為ABC新聞部的“旗幟”。

阿利奇許諾這些談判的條件都可以寫進合同中,薪金幾乎令人難以置信:一年近200萬美元。這個價碼在任何一家電視網都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的,當時大名鼎鼎的克朗凱特“大叔”一年也不過隻掙65萬美元。

阿利奇事先對拉瑟仔細研究了一番,發現他是一個和人打交道非常真誠實在的人。因此,阿利奇向他許諾了金錢和主持節目也不能代替的禮物:協管新聞部。也就是說,他有權解雇或雇用記者,有權選派記者采訪,決定報道怎樣的新聞,甚至可以製定整個新聞部的報道計劃。

拉瑟與阿利奇一見如故,幾乎被阿利奇的聰明大度、瀟灑氣派所折服。

拉瑟很驚訝,阿利奇及其助手為他做了這麼多準備工作。在這之後的幾個月裏,拉瑟同阿利奇見了十幾次麵。拉瑟的經紀人認為這份合同內容不錯,他勸拉瑟:“在他們反悔之前,接受這份合同。” 拉瑟倒真有點動心了。但拉瑟的妻子卻提出疑問。她提醒丈夫,CBS是新聞記者最合適呆的地方,再說,拉瑟同馬德合作得不錯,沒必要受了誘惑跳槽。拉瑟則擔心CBS未必也會如ABc那樣條件優惠,他最想得到的CBS的最優惠條件是:提高年薪,簽訂長期而安全的合同,繼承發揚愛德華·默羅傳下的偉大輝煌成就。

拉瑟的經紀人萊博納向CBS新聞部經理倫納德通報了ABC的慷慨許諾,CBS的經理人員目瞪口呆——倫納德還是剛剛聽到這些消息,他告訴萊博納不要操之過急,他即刻向上司彙報這最新事態。

CBS的經理人員多年來一直為尋找克朗凱特的繼承人而傷透腦筋。CBS前總裁阿瑟-泰勒認為應該選擇拉瑟而不是馬德,因為馬德為人高傲,不易親近。可是現任公司總裁薩倫特卻認為,此職位非馬德莫屬,他對電視的商業性持毫不妥協的態度,確實難能可貴。

但大家公認,拉瑟的報道風格——言辭激烈、高度概括、解釋準確、熱情奔放——使他在任駐白宮記者期間成為大受歡迎的傑出記者。他的報道為電視新聞報道開創了新的風格。一項民意調查表明,長相英俊的拉瑟是繼克朗凱特之後最受觀眾歡迎的記者。

就在這時,NBC向拉瑟許諾,可以考慮把《晚間新聞》主持人的職位讓給他。

阿利奇此時惟恐發生意外,他同拉瑟的蹉商更加頻繁,有好幾次,拉瑟差點答應了ABC的條件。這期間,拉瑟的妻子勸丈夫去找馬德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拉瑟於是去請馬德吃飯,馬德一口回絕了。拉瑟又到演播室請馬德出去吃飯,馬德仍當著眾人的麵冷冷地拒絕了他。拉瑟覺得好沒麵子,他火冒三丈,對一個朋友說,他真想立刻到ABC去,“打碎馬德的腦袋!”

就在此時,阿利奇又加重了手中的籌碼,他向拉瑟開出了新的價碼,年薪300萬美元。阿利奇對拉瑟說,ABC缺少有深度的記者,並告訴他可以推薦20名製片人,然後由ABC聘用。

與此同時,CBS也在全力以赴。1月份,公司董事長佩利聞訊後立即結束在歐洲的休假,返回紐約總部召開高層經理人員緊急會議,高層經理人員認為,要想留住拉瑟,惟一可行的辦法就是讓他獨自一人主持《晚間新聞》,這就要說服現在的主持人克朗凱特。倫納德誠懇地對克朗凱特說:“我們無論如何沒有催促你的意思,但我需要你的打算,這樣我們可以給拉瑟一個答複。”倫納德向克朗凱特保證,讓他出任CBS董事會董事,並簽訂一份為期7年的合同,年薪100萬,做些零星工作;此外還為他提供辦公室、秘書和研究人員。他可繼續在特別事件報道、紀錄片和《晚間新聞》節目中擔任一個角色;還可以繼續主持他喜愛的《宇宙》節目;同時擔任CBS特別記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