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膾炙人口的格言:“用兵如孫子,策略三十六。”《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之大集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遺產之一;《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另外兩部是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和宮本武藏的《五輪書》)。《三十六計》和《孫子兵法》這兩部兵法奇書在中國人民心中具有著崇高的地位,被譽為中國的“兵法雙絕”。
不僅如此,這兩部兵書還因其豐富的內涵而廣播海外,在國內外都享有極高的聲譽,並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被譽為西方世界研究中國智謀學第一人的瑞士著名漢學家勝雅律認為:“西方人無論計謀怎樣花樣翻新,大抵都跳不出中國人《三十六計》的範圍。”英國的斯摩爾泰認為:“《三十六計》雖說是一部軍事著作,但其蘊涵的深刻哲理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都得到廣泛的運用,是曆代政治家、軍事家和商業巨子都會潛心研究的著作。”日本的大橋武夫認為:“中國的《三十六計》是‘運籌帷幄的訣竅’,被廣泛運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特別是企業經營和相互之間的競爭上。”
同樣,對《孫子兵法》的研究者和崇拜者也遍布社會各階層、各領域。曾經的英國皇家空軍參謀長約翰·斯萊塞認為:“孫子引人入勝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麼驚人的‘時新’——把一切辭句稍加變換,他的箴言就像昨天剛寫出來的。”日本企業家鬆下幸之助認為:“中國古代先哲孫子,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公司職員必須頂禮膜拜,對其兵法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興旺發達。”意大利埃尼公司總裁貝爾納貝認為:“關於戰略這一題目,我正在讀《孫子兵法》,這是一本大約2500年前由一位中國將軍孫子所寫的經典教科書,這是一本關於戰略的全麵教科書,今天仍能運用到人類的各種活動中去。”
西方國家花了2500年時間,經曆了無數戰爭,才認識到孫子的偉大和英明;“三十六計”更使無數政治家、軍事家和商人成名於天下。兵敗亡國後的德皇威廉二世在讀到翻譯成德文的《孫子兵法》後,潸然淚下,他哀歎地說:“早20年讀《孫子兵法》就不會遭亡國的痛苦了。”
如今,《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軍事戰爭中的運用。無論是變化莫測的商海,還是複雜紛紜的人際關係,都可以從中汲取到可以借鑒的經驗和智慧。
世界在變,對這兩部奇書的解讀和運用方法也在變。於是我們順應這種趨勢,以新的角度來豐富和認識這兩部奇書。雖然它們的文字艱深、微言大義,一般讀者很難掌握其豐富的謀略蘊涵。但是,我們盡可能地對原文進行注釋和講解,並列舉了大量詳盡而精彩的貼近現代生活的故事案例來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闡述,重新演繹古代兵法聖典、奇書的思想和謀略。為廣大讀者了解和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提供了一個通俗的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