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紛雜逼仄的城市呆得久了,在高樓聳立的喧囂之中逗留得久了,會被現實裏的不堪牽絆,人會無端地煩躁不安,心也被蒙上了一層塵埃。那般時候,需要找尋一隅幽靜之地,淘洗心靈,淨化思緒。
有這樣一處清幽之地,一個大大的院子,一棵滄桑的古樹,還有一群心無雜念的莘莘學子。這裏的每個人仿佛佛教最虔誠的信徒,不過他們信仰的是知識和智慧。
後來得知那棵古樹叫做菩提樹。樹上老跡斑斑的年輪似乎隨著時間的推移闡述著佛家的至高禪理,同時給人們帶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自古以來,人間萬事,經曆多少風雨坎坷,桑田滄海,許多曾經純美的事物,最終都落滿了塵埃。這棵菩提老樹卻一直挺立在那裏,一如既往,蒼老而挺拔,綻放著生命的魅力。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句話的含義是一朵花可以是一個世界,一片葉子也可以是一個世界,萬物渺小或宏大,微觀或宏觀,都是一個世界。當你心中明悟,就不再拘泥於外表,不再以聲色行為看待事物。每每看到這棵助人頓悟的老樹,都覺得像是有一種天然的靈性。它啟迪著在這裏的每個人。能讓人在這裏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冷靜,不惹一絲塵埃。
我突然想到這個城市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之中默默掙紮,在喧囂轟鳴的發動機中痛苦不堪,致使我們好像在為了迎合這個環境生活,隻是徒於奔命的為了生活而生活,卻沒有用心去感受生活,所以顯得雜亂無章,心亂如麻,遇到事情之後冷靜沉思等一些本能反應卻早已丟到九霄雲外,機械式的生活方式汙染了我們去享受生活的感官,衝動忙碌的生活習慣讓我們丟失了生活應有的樂趣。故,我們有時候甚至不如這棵樹,這棵結滿哲思果實的菩提古樹。
佛經有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又是菩提給我們上的一課——心即自性,念起即斷。萬事萬物都是幻念妄動自性而起的幻象,而非真實存在,苦苦追覓的事物最終卻如夢幻泡影。所以對於世間的事情需要一顆寧靜的心去麵對,功名利祿往往會蒙蔽雙眼,徒染一身汙垢,倒不如不強求,不急功近利,以平和的態度過淡然的生活,活的灑脫而自在。這一切深思盡皆源自菩提二字。
這棵菩提樹,以一個禪理的角度勉勵著在這個院子學習的每個人。這個院子也可以說是一個世界,一個宇宙,包容著一切該存在的和不該存在的事物,而這棵樹就是一個智者,教導人們從善如流,切莫急功近利。這是生活。
在生活裏,我們即使看到滿目瘡痍的社會,猶記著當初的那顆菩提之心。坐看菩提落,心似蓮花開。老師教會了知識,這棵菩提,教會的是做人的大智慧。驀然間,佛典的禪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土一如來,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反複在心裏默念,心裏澄明一片。